金本位制的特点和崩溃的原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07
金本位制是一种以黄金作为货币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与一定重量的黄金相对应,即货币含金量。不同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铸币平价来决定。金本位制在19世纪中期开始广泛实行。历史上,金本位制主要有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金币本位制的特点是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黄金自由输出入。
金币本位制在1880年至1914年间盛行。在这一制度下,各国政府通过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货币的汇率由铸币平价决定。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国家,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铸币-物价流动机制,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这种制度下的汇率波动幅度较小,因为铸币平价和黄金输送点的限制。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发行了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结束。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金本位制的变体,出现在金本位制稳定性受到破坏之后。在金块本位制下,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而流通中的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受到限制。在金汇兑本位制下,国内不兑换黄金,只规定货币与实行金本位制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通过外汇兑换黄金。
金本位制的基本特征包括:
1. 金币本位制:以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金币可自由铸造和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和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黄金可自由出入国境,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
2.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下,虽然规定以黄金为货币本位,但只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不铸造金币,实行银行券流通。金块本位制下,银行券可按规定的含金量在国内兑换金块,但有数额和用途限制。金汇兑本位制下,银行券在国内不兑换金块,只规定其与实行金本位制国家货币的兑换比率,先兑换外汇,再以外汇兑换黄金,并将准备金存于该国。
金本位制在历史上,特别是在1816年英国率先实行后,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然而,大战爆发后,各国发行不兑现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在1924-1928年相对稳定,各国企图恢复金本位制,但由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削弱,无法恢复典型的金本位制。多数国家实行了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制度在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也被各国放弃,转而实行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详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