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高?多源于脾肾阳虚,送你六味中药,温脾肾、祛痰浊、化血瘀

如题所述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市面上五花八门的美食也看得人眼花缭乱,吃什么,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然而,好吃的食物大都不健康,健康的食物又大都不太好吃。古有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今,健康和美食难以兼顾,相信很多人会遵从内心,选择后者,远志也是如此。平日里,味蕾是得到满足了,可一到了体检之时,有些人会发现自己不是胆固醇高,就是甘油三酯高,或者还有些人低密度脂蛋白也是偏高的。这些,就是我们常说的高血脂。
在中医看来,高血脂的人群多因嗜食肥甘厚味,而致脾虚,脾有后天之本之称,功善健运,若是脾虚,则有失运化,痰热郁结,痰湿内生,因此,脾又被称为化痰之源;此外,人至中年,肾气渐衰,肾又为人之先天之本,肾气亏虚,则肾阴肾阳俱虚,相火易妄动,而致肝阳上亢,肝木旺则克脾土,使脾胃输布功能失调,脾胃蕴热,痰湿内生。中医称之为肝病犯脾。是故,痰浊壅聚于内,致心血淤阻,脉络壅滞不畅。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痰湿浊阻,久之阻塞经脉而出现胸痹、心痛。因此,治疗高血脂人群首当温补脾肾不足以治其本,再根据病情可酌以祛痰浊,化血瘀,以标本兼治。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个以温补脾肾不足为主的基础方——四逆汤加味,原方出自《伤寒论》中的四逆汤。四逆汤加味:附子、干姜、炙甘草、淫羊藿、黄芪、泽泻。附子辛甘大热,入心、脾、肾经,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功善峻补元阳,益火消阴,破散阴寒,可迅达内外以温阳逐寒。干姜辛热,主入脾、胃经,功善祛脾胃之寒邪,又可助脾胃之阳气,为温中散寒之要药。与附子同用,一来可以温后天以养先天,二来可以温先天以生后天。两者相须为用,相得益彰,温里回阳之力大增,是回阳救逆的常用组合。古有云,附子无姜不热。炙甘草在这里有三个作用,其一,炙甘草味甘而善补,可补中益气,使得全方温补结合,以治虚寒之本;其二,可缓和附子、干姜峻烈之药性,使其破阴回阳而无暴散之虞;其三,可调和诸药,使药力作用持久。三药联用,既温肾阳以养先天,又温脾阳而补后天,补而不峻,实为温补脾肾阳虚之良方。简单讲,附子干姜在温补脾肾方面已经是一把好手了,非但如此,它们还找来了相对应的帮手,附子找来了淫羊藿,淫羊藿味甘、辛,性温,入肝、肾经,既可助附子温补肾阳,又功善补益肝肾之不足。干姜则找来了黄芪,有人可能会问,黄芪不是补气的吗?的确,黄芪长于补气,然而,黄芪主入脾经,还长于升阳,功善温阳固表,与干姜同用,共奏温补脾阳之效。最后,再用一味泽泻,泽泻甘淡渗利,性寒清泄,入肾、膀胱经,既善利水渗湿以排人体之阴浊,又兼可清泄肾与膀胱之热,以防方中温阳之性太过。然而,方无常方,量无常量,若是痰浊重者,可加半夏、川贝母、陈皮;若是血瘀重者,症见舌黯或瘀点、瘀斑者,宜加用桃仁、红花、三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