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翻译一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里的“浮云”又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秦王嬴政以虎视龙卷之威势,扫荡、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天子之剑一挥舞,漫天浮云消逝,各国的富贵诸侯尽数迁徙到咸阳。

【出处】《古风·秦王扫六合》——唐代: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扩展资料

1、《古风·秦王扫六合》创作背景

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的第三首。全诗共有24句,全面评价了秦始皇的功过。诗中谴责了秦始皇,最后落得家破国亡的结局。

2、《古风·秦王扫六合》鉴赏

首先就张扬了秦王之赫赫声威。再用“虎视”形容其勃勃雄姿,更觉咄咄逼人。起二句便有“猛虎攫人之势”。紧接着写统一天下的具体情事,也就有如破竹了。三句“浮云”象征当时天下混乱阴暗的局面,而秦王拔剑一挥,则寰区大定,一人“决”字,显得何其果断,有快刀斩乱麻之感。

于是乎天下诸侯皆西来臣属于秦了。由于字字掷地有力,句句语气饱满,不待下两句赞扬,赞扬之意已溢于言表。“明断”句一作“雄图发英断”,把对政治家的最高赞词都用上了。诗篇至此,一扬再扬,预为后段的转折蓄势。紧接“收兵”二句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所采取的巩固政权两大措施,亦是张扬气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秦王横扫天下,那如老虎一样看着诸侯的气势多么雄大啊。他挥剑割断浮云,那各国诸侯就全都向西来朝拜秦王了。

呃,如果一定要挖掘的话,“浮云”的“浮”,又有浮在表面,能遮挡外物之意,因而具备了比喻外在不良因素,不正当人事的侵害、腐蚀、阻挠等意义。那么,这里大约可以理解为各诸侯国对秦人的抗击、对秦军的抵挡或对秦国一统的阻挠之类的意思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1-07
秦王横扫天下,那如老虎一样看着诸侯的气势多么雄大啊。他挥剑割断浮云,那各国诸侯就全都向西来朝拜秦王了。

呃,如果一定要挖掘的话,“浮云”的“浮”,又有浮在表面,能遮挡外物之意,因而具备了比喻外在不良因素,不正当人事的侵害、腐蚀、阻挠等意义。那么,这里大约可以理解为各诸侯国对秦人的抗击、对秦军的抵挡或对秦国一统的阻挠之类的意思吧。
第3个回答  2008-11-20
秦王扫六合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说的是秦统一六国的强大气势
第4个回答  2008-11-22
秦王扫六合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这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三首。此诗开篇盛赞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统一中国的业绩,继而讽刺他追求神仙的荒唐行为。据《资治通鉴·天宝九载》记载,唐玄宗“尊道教,慕长生”。李白此诗似为玄宗慕仙事而发,以古喻今,借秦始皇来讽刺玄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