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方面的教育内容

如题所述

“语文一定要练字,要学拼音,不然一上小学就跟不上同学的学习进度”、“刚上一年级,班上大部分孩子都熟练100以内心算,我家的还在慢吞吞地掰手指”、“英语必须从小培养语感,等孩子上小学再重视就晚了”!
作为幼升小的家长,你是否也曾听过这些言论,并为此陷入深深的焦虑,准备给孩子报一个“十全大补”课外班?可是这么多的重要知识,都通过报班来学习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们鼓励家长通过在生活中对孩子日积月累的教育,来培养孩子一年级所需要习得的技能!今天,就来分享一些语、数、英三科的育儿建议,让孩子不报班也能轻松学习知识!
(一)语文是民族瑰宝,感受文字和语言的魅力是暑期第一课!
练字:家长可以给孩子购买一份字帖,鼓励孩子每天坚持练习20分钟。因为小学每天都有固定的学习任务,不能随意偷懒,所以孩子可以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模式,避免上小学后对写作业有情绪。再者,练字可以让孩子安静下来,家长也能少点头疼。
表达:学会组织语言来表达心中所想是学习作文的第一课,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孩子看“图”说话。妈妈做了丰盛的晚餐,菜名是什么?色泽如何?味道如何?爸爸买了一束鲜花,一共有几枝?是红玫瑰还是粉百合?是阶梯式排布的,还是围绕中心散开的?如果孩子刚开始表达有困难,家长可以帮孩子举个例子,让孩子从模仿开始学习。
认字和拼音:晚上睡前,与孩子一起阅读带拼音的故事书,不仅对认识汉字和学习拼音有帮助,还有从中学习如何描述事件,更重要的是有益于亲子关系的培养,一举四得!
(二)英语是孩子通向世界的桥梁,越早开始搭建,孩子未来能走得更远!
高效利用娱乐时间:从看纯英文动画片和纯英文电影开始,养一养孩子的“耳朵”,很多孩子听不清听不懂别人说的英语,不是因为不认识单词,是因为没有记住单词的正确读音,所以音与词对不上号。而多听多看,就能建立起词与音的联系。再者,动画片也能引起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只为能够理解更多情节。
推荐的电影:《海底总动员》、《玩具总动员》、《狮子王》、《海洋奇缘》、《寻梦环游记》等。
鼓励孩子模仿经典台词:不仅可以模仿,还可以跟着重复角色说的话,这是培养语感的绝佳机会。孩子甚至不需要理解具体意思,但跟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自觉就会掌握语法的运用!
(三)数学是基础学科,小学数学的掌握对未来自然科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利用环境中的数学,强化孩子数学思维:家长可以适时抛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难题,邀请孩子一起帮忙解决。比如:今天要家庭聚餐,带着孩子数一数要来几个家庭?分别有多少人?总共有多少人吃饭?他们大概什么时候会到?不仅帮助孩子强化数数的技能,并能接触一些简单却常见的加减运算,培养数感。
用具象场景,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今天去超市购物,请孩子算一下其中几样物品的价格并付款,或是让孩子帮你数一数买了多少个土豆,多少瓶牛奶?同样的,重复地帮助孩子进行加减训练,并且能让孩子对金钱有认识,将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金钱联系起来,具象化的知识更有利于孩子记忆和理解。
用“数学的语言”,引导孩子进行数学思考:家长可以通过提高数学语言在生活中使用的频次,强化数学语言在孩子脑海中的记忆,使其在下一次遇见相似场景时,能够快速回想并模仿你的语言,进行表达或者回答。
比如,只带了十块钱去便利店,买糖用了三块钱,那么我们剩余几块钱呢?再比如,买淮山时,要长一点的还是短一点的?大盒饼干比小盒饼干多了五包,大的15元,小的10元,我们要买便宜一点的还是贵一点的?要买写字用的笔,要粗一点的还是细一点的?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体验到数学,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进行数学学习。
寓教于乐,在游戏中体验数学乐趣:游戏是童年特有的活动方式,它与幼儿的成长规律相契合,同时,也是幼儿内在生命的价值诉求,“寓教于乐”也一直是幼儿教育的主旋律。所以,根据幼儿该年龄段的学习特点,我们应该结合他们的兴趣,来开展数学幼小衔接的概念。
比如,让孩子角色扮演超市收银员,帮助你结算金额。除了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也可以引导孩子学习2个2个数、5个5个数、接着数等计数方法。土豆买了三袋,一袋有五个,那一共有多少个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9
一、心理衔接
  许多孩子到了幼小阶段,被突如其来大量的各种作业和知识的灌输产生了焦虑感,开始讨厌上学,甚至讨厌长大。

  我们首先要帮助孩子在心理上接受这是成长中的必然阶段,意识到“我要上学”而非“要我上学”。

  二、身体衔接

  进入小学后,主要任务变成了学习,科目、作业、规则、上课时间等明显增加,学习压力变大,没一定的体能还真一时无法适应。所以,锻炼身体,增强孩子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应对“高强度”学习生活。
三、习惯的衔接:

  调整作息时间,每晚9点之前入睡,保证10小时的睡眠,尽量每天8点前送幼儿园,上学别迟到,晚上自觉睡觉,以逐渐适应小学时间。

  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学习空间,摆放固定的书桌、椅子等营造自律和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用具简单即可,不宜花哨,避免注意力分散。

  养成自己检查书包和学习用品、整理书桌的好习惯。

  和孩子约定好放学后的时间安排,坚持执行,根据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帮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能力,减少拖延。

  四、能力的衔接:

  能力的衔接包括: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运算能力、动手操作、表达能力、记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其实这些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任意阶段都需要培养。

  五、知识的衔接。

  有的专家说: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有一定风险。例如记得快,忘得快,提前学却没有强化复习,可能到了入学那天,知识早忘了,花了时间效果不佳。又或是有的孩子提前接触不规范的书写、拼音读写等教学内容,待到一年级教师再去纠正,反而事倍功半。

  六、家长的衔接

  1. 我们的家长整天被高价学区房,异地入学难的问题困扰,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自己的各种压力和焦虑感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转移给了孩子。所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是帮助孩子顺利过渡的关键。

  2.孩子在幼儿园学的是:语言、艺术、科学、社会、健康。而在小学则划分为:语文、数学、英语、体音美、科学、综合实践等更为精细化的学科。小学不是幼儿园大班的延伸,孩子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性的连续过程,需要家长不断地铺垫和推动,提供一个鼓励学习的环境。

  3.不要强制性为孩子报太多的辅导班,幼小衔接的效果并不是提前教的越多越好,而是专注于激发孩子的自主学习兴趣,根据孩子存在的短板进行加强培养。

  4.不论孩子是否上了幼小衔接班,家长一定要按时参加学校的活动,观察孩子在课堂上暴露出的问题,以便更好的找到对策。

  5.实地考察孩子即将要上的小学,根据学校的入学要求及入学后的课程进度做相应的准备。

  孩子的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家长调整心态,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