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中,群臣默不作声,对刚刚被软禁而死的小皇帝,心里很是同情,但是都不敢说什么。
此时此刻,一个面色威严的女人正严肃的看着他们,仿佛可以看透他们的内心,更是掌握着这大堂上所有人的生死。
这个女人就是吕雉。
吕雉自成为太后之后,就开始了专权之路。惠帝继位开始,赵王刘如意、燕王刘友等都先后直接或间接地死在了吕后的屠刀下。惠帝不得不迎娶吕后的外孙女,自己的秦外甥女为皇后。汉惠帝继位之后,吕后的气焰更加嚣张,她一面大封诸吕,一面又行废立皇帝之事,俨然一副天下之主的样子。
汉高祖刘邦在世时,十分担心异姓诸侯造反作乱,曾经和群臣以及亲族盟誓,要除尽那些异姓王。韩信、彭越等异姓诸侯都被汉高祖刘邦除掉或者授意除掉。
如今,吕姓掌握了大汉朝廷,这显然不是刘邦想要看到的。可刘邦为什么没有在杀戮异姓功臣的时候,一起除掉吕后呢?
1、刘邦与皇后保持着一致观点——维护大汉的延续
吕雉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虽然刘邦后期已经在感情上疏远她了。但是在天长日久的接触中,刘邦发现吕后和自己在许多见解上十分一致。刘邦讨厌异姓诸侯,吕后也是如此,她曾经亲口对审食其说,“非尽族是,天下不安。”吕后在这里说的不除尽,天下就不安定的,这些人指的就是那些异姓诸侯和兵将。刘邦除掉一些大臣的时候,吕后也积极参与其中。
例如彭越案,大家都觉得彭越死得冤。但是,实根据司马迁对《魏豹彭越列传》的评价,彭越当时已经有了南面称孤的权力。刘邦没有称帝前,彭越曾经两次不听刘邦的命令。第一次是刘邦被项羽打败的时候,第二次是陈豨谋反时。两次不听令都是在刘邦处在危机之时。“有司治反形己具,请论如法。”审查彭越是否谋反时,朝廷已经掌握了实际的证据。从这一点看,确实对刘邦具有威胁性。
彭越是怎么死的呢?
彭越被贬后,找吕后求情,“於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彭越复谋反。”吕后的反应是放回彭越,然后诱骗彭越的舍人继续谋反。这下子彭越的谋反真的实锤了。廷尉上报之后,刘邦直接就把彭越砍了。聪明的刘邦为什么这次不问是不是彭越自己想谋反的呢?答案很简单,吕后和刘邦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
刘邦为了保护刘家天下,吕后为了儿子不被欺压,两个人的目标高度一致。换句话说,在当时的刘邦看来,没人比吕后更适合成为合伙人了,甚至在刘邦去世之后,吕后还可以继续扛起维护汉朝延续的大旗。
2、刘邦想过杀吕后,但是失败了
吕后除了自己能力突出之外,她的家人也是一度让刘邦忌惮的力量。吕后的二哥吕释之,早年跟随刘邦起义,后来因功被封为建成侯。根据《前汉纪》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为了拔除吕氏,曾经多次对太子刘盈下手。
英布作乱的时候,刘邦就打算让刘盈去攻打英布,其居心非常明显。娄敬企图让吕后生的鲁元公主和亲时,刘邦也是想同意的。都是自己的孩子,刘邦为什么如此狠心呢?因为刘邦想除掉吕家人。樊哙险些被刘邦杀了那次,就有人诬陷樊哙和吕氏一家结党营私,刘邦的反应是抓捕樊哙。樊哙的罪名如果坐实了,那死得就不止樊哙一个人了,吕氏一家都要倒霉。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刘邦发现自己动不了吕氏一家了。刘邦廷议想要改立刘如意的时候,包括樊哙在内很多老臣都强烈拒绝。《史记》记载,“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刘邦一直请不到的商山四皓也是张良替刘盈和吕后请的。
陪自己打天下的大臣,甚至一直倚仗的军师都支持刘盈,这让刘邦拿吕后没了办法。为什么刘邦不行杀母留子之事呢?很简单,杀了吕后反而对之后的局面不利。吕后可能会是干涉刘盈的一个重要阻碍,但同时也是证明刘盈继位的合法性的重要人物。
大家尊敬刘盈的前提是他是太子,太子的妈吕后如果废了,那么太子自然就没有了正统的礼法。换句话说,刘盈和吕后必须一起除去才可以。看起来,狠心就可以,但是刘邦自己想立的刘如意却得不到张良等老员工支持。摆在刘邦面前的就两个选择,第一个就是废吕后杀刘盈,强行立刘如意为太子,然后再把老班底都杀了。第二个就是为了汉朝政权稳定,让吕后继续做皇后。刘邦权衡利弊之下,选择了第二个方案,那就是留下吕后。
3、吕后早有防备
有人见过吕后哭泣吗?刘邦想让刘盈打英布的时候,吕后哭了。
可是吕后不像戚夫人那样,只会哭着撒娇,她一边哭一边告诫刘邦,如果让刘盈打仗,一些异姓诸侯会趁机作乱,诉说了一个最有效的理由。刘邦想废刘盈的时候,吕后赶快把张良架了来商议对策。换句话说,刘邦每次想变换方式除掉吕氏一家的时候,吕后都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刘邦去世之前,吕后还在问丞相的人选。她的大局观和摆脱困境的能力,使得刘邦逐渐了失去除掉吕后的机会。
4、除掉吕氏,在当时会面临非常多的风险
其实,刘邦早意识到了这种危机。但是在汉朝之前,秦昭王时,宣太后与四贵干政,秦国大权依然回到了昭王之手。秦王政时期,太后赵姬之乱,被秦王嬴政成功摆平。不除掉吕氏,不一定是坏事。可除掉吕氏一党,不但牵连很广,而且时机很难选择。刘邦和吕后的儿子——刘盈,支持率特别高。贸然换人,又不知道会引起多大的风险。
刘邦想到,他死后,谁呢控制好局面?只能是吕后。事实证明,吕后做的不错。
然而,随着权力的过分膨胀,吕后的气焰也越来越嚣张,正如《汉武大帝》中所说,当一个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的时候,等待他的一定是骄奢淫逸。吕后也是如此,无论是出于个人的野心还是偏私家人,权利欲望最终让她从抗衡异姓诸侯和功臣,变成了偏私外戚的带头人。因为这一点,刘邦不处决吕后,对于大汉来说,也不是全都有益。
不得不承认,因为刘邦的不杀,刘氏皇族因吕后的残害,确实造成了诸多悲剧。可是,从全局角度和历史客观角度来看,吕后对于汉室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因为正是这位手段刚毅的女性,让汉初的百姓休养生息,生产力也大大提高,让历史得以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不杀吕氏,我认为刘邦的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是一个历史性的成就,但他也背负了很多骂名,因为建国不久刘邦就杀了一大批开国功臣。刘邦的做法是为了让他的大汉王朝稳定,也是为了保住他刘家的后代。但是刘邦过河拆桥的行为确实让很多人寒心,也是后人谈论最多的。然而刘邦死后,他把朝廷搞得一团糟,大权在握。吕后与刘邦结婚时,刘邦大约十五岁。当时,刘邦只是一个亭亭玉立的人,但吕后的父亲看到刘邦绝对不平凡,所以他娶了他的女儿。吕后嫁给刘邦后,也很贤惠。
吕后的原生家庭还是比较富裕的,但嫁给刘邦后,生活也很拮据,但他从不抱怨,尤其是刘邦反抗残暴的秦朝时,吕后多次流离失所,濒临死亡。刘邦后来成了皇帝,吕后也成了皇后。最后,刘邦死后,权力全部落入吕后手中,吕后也成为了皇太后。然而,历史上对吕后的评价仍然褒贬不一。边肖认为吕后掌权后确实立下了功勋,但他觉得整个工作都比这更伟大。他没有很好地评价吕后。大部分都是政治上的,吕后开了汉朝的外戚。也是统一以来第一个在朝廷上声明自己的女人,不仅杀了齐夫人,还杀了刘邦的几个儿子。
然而,在吕后的统治下,人民的生活仍然很好,丰衣足食,治安也很好。你没看到刘邦死后吕后的野心吗?边肖认为刘邦其实是能看出来的,而且刘邦最了解人,所以刘邦也很清楚吕后是什么样的人。但是刘邦为什么不杀吕后呢?第一个是刘邦不愿意杀妻子。毕竟刘邦最困难的时候他老婆跟着他。起义前刘邦靠这个老婆养家,起义后生活还是很艰难的。俗话说,夫妻百日福。即使刘邦看到了妻子的野心,他也不愿意杀他。第二点是刘邦非常信任吕后。有人可能会说刘邦继位后多疑。他杀了英雄怎么会有信任的人?
其实只要细看,不难发现刘邦基本上杀的都是异姓不信任的人。对于从沛县崛起的人来说,杀的人很少,证明刘邦还是信任这群人的。如果真的把有本事的人都杀了,谁还能帮刘的后人?肯定是不会动手的。第三点是,刘邦认可了吕后的政治能力。当时世界刚刚结束战争,要抓紧安抚民众,为人民多做贡献。外战基本没了,汉朝才刚刚建立,一些内讧是必然的。吕后的政治手段相对较高。此外,吕后是自己人,他留下吕后帮助新继位的皇帝巩固自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