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有什么传统习俗?

如题所述

正月初二,农历一年之中的第二,在传统的春节习俗里,几乎每一天,都被赋予了不同的“使命”,这一天也不例外。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正月初二的传统习俗之一:初二面🌷✨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赚”,按照这一习俗,初二要吃面的,图的是条条顺,意喻着一年顺顺当当。也有这种说法,正月里吃面是为了祈求长命百岁,事事顺利。隔年面流行于陕西、山西等地,在除夕擀好面条,放在初二或初三吃,意为连年丰收、吉庆有余。

初二面这里的说法还是挺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面条细长且顺滑,大年初二吃面条就象征了一年都能顺当长久,期盼家人能长寿健康,是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希望。

2、过去人们在大年初一包饺子和面时,怕一家人不够吃总会多和一些面,经常会剩余一些面团,到了初二人们就会将大年初一剩下的面团擀面条吃,这样既不会浪费,也包含了吉祥美好的寓意。

3、还有一种说法是“迎长送短”,意思是迎接客人时要请客人吃面条,象征了亲情、友情能像面条一样长久,亲朋好友之间要常来常往,而送人出门就要吃饺子,表达人们希望这是短暂的分别,能尽快相聚,大年初二大家基本开始走亲戚了,家里要迎接客人,因此在这天要吃面条。

初二面的讲究可不少。据说初二的面是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的,而且这面须为冷汤。也就是说,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泡过,称为冷汤。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打个卤儿或者炸点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过,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风俗。


✨🌷正月初二的传统习俗之二:吃开年饭🌷✨

开年饭是指年初二的一个习俗。大年初二又称为开年,开年即在新的一年进行第一次祭祀仪式,仪式过后,一家人便会聚在一起吃开年饭。中国传统习俗中,年初一为吃斋的一天,年初二便是新一年开始的第一顿有鱼有肉的饭,象征着阖家团圆,祈求新一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事事顺利。

开年饭在每个地方习俗都不一样,比如在广东人初二要吃开年饭,尤其是做生意的人。一般人相信开年与新一年的运情,有很大关系,因此,开年饭除了包括年夜饭必吃的好意头菜肴之外,有些家庭会斩些烧肉,取红皮赤壮,喻意健健康康;有些人会用生菜铺金菇,喻意“生财”及“金钱满地”等。

比如在韶关沙田一带杀生鸡开年,取生气十足的意思。在饮食习俗方面,正月初二这天的中午饭称“开年饭”,菜式多样,皆取吉祥寓意。鸡是少不了的,烧肉取“红皮赤壮”(身体健康)之意,炒饭取意“大显身手”;猪脷(舌)取“大利”之意,还有生菜,取意“生财”,蒜喻能写会算,葱喻聪明,韭喻长长久久等。芹喻勤劳刻苦。


✨🌷正月初二的传统习俗之三:回娘家🌷✨

大年初二回娘家是汉族过年习俗。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通常一家人也会选择在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回娘家习俗来源于民间古老交通不便利。在古代大部分女儿嫁出去后,很少有机会回家,那么探访父母方式,常见的就是回门了,除了新婚后的三天左右,后面便是每年正月初二适合回去,也被成为回门日,之所以选在这天,是因为初一要留在夫家帮忙招待客人,而且年三十或者腊月底都不大适宜回娘家,所以到了春节第二天,就可以带上礼物,和丈夫一同去娘家拜访了,有时候还要携带足够数量的红包发给亲戚家的小孩。久而久之大年初二回娘家,就成为很有特色的汉族过年传统习俗。


✨🌷正月初二的传统习俗之四: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习俗(南方为正月初五祭财神),正月初二这一天,至今还有很多人赶到财神庙去烧香叩头,有的人还不惜重金等抢“ 头炷香”。据说某市过去多年的“ 头炷香”都被某一高官抢了,但是后来他进了狱中,“头炷香”别人才有了抢到的机会。

正月初二祭财神的习俗来历,已经很难从历史记录中得到线索了,目前从资料上可以追溯到宋代。北宋时期就已经流行将财神作为祭祀的习俗,我国古代宋版民俗年画中,有聚宝财库年画。清代俗曲则云: “新正初二,大祭财神,点上香烛把酒斟,供上了公鸡猪头活鲤鱼,一家老幼行礼毕,鞭炮一响惊天地。”祭祀场面非常隆重。由此可见财神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正月初二的传统习俗之五:吃饵块🌷✨

正月初二吃饵块是凤羽人的习俗,“大年初一包元霄,大年初二吃饵块,雷打不动。”当然了,这饵块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甜味的,一种是咸味的。吃甜味是无可奈何,因为这一年家里没有杀年猪,没有什么可以用来煮饵块的好肉食,加上头天早上就吃的是元霄了,再吃甜的就重了。吃咸味的才最正宗,年猪杀翻后,在大年初一下午开始在灶窝里炖的那一大土锅肉食,就是为第二天一大早的煮饵块准备的。

"饵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饵,粉饼也"。"饵之言坚若玉珥也"。在制作时先将稻米蒸熟,再舂捣加工,以保持稻米原有的筋芡,做出的食品即"饵"。

饵块还有一个传奇故事:清初,在正月初二这一天,吴三桂率清军打进昆明,永历帝逃往滇西腾冲,一行人被清军追得疲惫不堪,饥饿难忍。来到一户农家,主人用饵块、火腿、鸡蛋、青菜为永历帝炒了一盘菜。永历帝吃后赞不绝口地说:“真是救了朕的大驾。”从此,"大救驾"便成了炒饵块的代名词。后来人们也模仿在正月初二吃饵块,久而久之就成为吃饵块的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精神、伦理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在物质生活层面,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许多不同节日独特的食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24
正月初二又称为迎婿日,主要有回娘家、祭财神等传统习俗。当天是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的日子,女儿会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给邻里乡亲,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的思念;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各家都会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商场店铺和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祈求财神爷保佑这一年生意可以红红火火,发大财。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