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不好,请勿发语音”?

如题所述

一次我在外面逛街,用一只手拎着一袋沉甸甸的东西。这时有个女生朋友发微信(文字)找我,有急事要咨询我。我打字不方便,就图个方便,给她发了两条10s左右的语音。
过了一会儿,她发来文字说:“我不方便听语音,你别发语音好不好!”
哎呦,这语气一听就不高兴,弄得我像一个语音狂魔一样,不就两条吗?而且不是你找我咨询吗......
我找地方坐下,用老好人般的文字回复她说:“抱歉呀。我在外边买东西,不方便打字。我再用文字打一遍。”️
“哦,好吧。不用再发一遍,我听了。”她立刻回复道,后又追加了一句,“谢谢。”
其实这“谢谢”挺敷衍的。
我个人觉得她就是单纯不爱和我聊天罢了,语音还是文字都无所谓。估计抖音上那些声音好听的小哥哥,她会说100个她可以。
不过,从某些程度,发语音确实不受现在年轻人待见,至少在“优雅”的年轻人看来, 语音不那么“优雅”。
那么,语音到底错在哪?

即时通讯软件都会有语音功能,微信刚出来的时候,语音消息真的很火。
对于发出者来说,效率很高,也很方便,直接对着手机按住说说话就行。还有许多长辈不太会打字,往往都是语音。微信转账之前还可以发条语音听听声音是本人。
但是, 它很快就被人们厌烦了。

如上,听B的语音吐槽考试内容真是一种煎熬。
很多人说一件事逻辑不清楚,废话连篇,少有重点,我需要在这几十秒内过滤重点,甚至还没有重点。语音有时好多条,或长或短,看着就心烦。如果发出者所在环境嘈杂,那就更头疼。再加上嘴里嚼着东西跟你说话......
我就暂时不提语音狂魔了,因为他们这种人天生就是会让人神烦。
接收者如果处于公共场合,或者工作、课堂,那就可能直接暴露隐私。
还有有些人依赖于微信聊天记录,重要信息也不能方便查找。
所以,对于接收者而言,简直不仅不方便,而且是一种打扰和负担,也是一种不礼貌。
但是, 礼貌是相互的,不礼貌也是相互的。

看似发达的东西却也一直在接受考验。因为文字有它天然的好处。
文字一目了然,一个“嗯”字很明了,几行文字里很容易挑出重点。文字也不打扰对方,对方可以随时查看。有些人说话没啥逻辑,但是也许是文字表达时就会改善许多。(当然也相信,有些人说话打字,都好不到哪里去。)
我相信“文字消息鄙视语音消息,语音消息鄙视语音聊天,语音聊天又鄙视视频聊天”这条鄙视链是客观存在的。
微信推出的“转文字”功能还凑付,但时常不灵。
不过,上面提到的那些弊端,仔细看来也并不是语音的问题, 其实是使用者的问题。 语音狂魔,不正是使用者乱用的表现吗?

如果有时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还有什么必要去批评一个本身很便民的功能。
语音消息其实是应该换位思考的。我们过去常说要多为别人着想,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提倡要多为自己考虑。但是表达这种事情,关乎彼此。要知道 语言的伤痕会比肉体更深刻 。那些刻薄、打扰和失礼本可以少一些。语音的发送如果有失考虑,增加的其实是他对你的厌恶,而不是微信本身。我们本可以更睿智地处理这个问题。
语音功能的沟通不畅,其实很多层面暴露了说话人在 表达上的缺失 。我不觉得发语音前先征求一下同意会很难,不觉得直接回答问题会很难,更不觉得多一点问候和礼貌会很难。 少说些旁枝末节,多说“主线任务” ,其他“支线内容”在对方愿意的情况下都可以说。
我们爸妈也喜欢发完语音听一遍自己的语音。这点经常会被吐槽。但是,这真的是他们改进表达的一种方式。要知道,他们这种岁数的人,最爱说废话。

最后,像我们90后这代人,似乎都不够亲近,我们对外界,对亲友,都天然会有一层隔膜。我们不爱听语音,同样也讨厌接电话。 社交靠软件,工作靠邮件 ,甚至有些人吃饭靠外卖。这就是我们, 天然的对现实关系社会麻木 。我不觉得我们这代人有绝对开朗的人。在这里我不去讨论原因,也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
我妈常说我,出门在外也不交个人,怎么处社会......
但就是这个原因,我们这代人更加靠能力,更加冷静,更加懂得竞争。同时也更容易被冷遇。
如果现阶段没有语音消息更好的东西出现,那么我们这代人更应该接受语音这个功能。它可以让我们更加完整,让我们更加开怀一点,更加直接一点。 我们也该学会聆听与分享了。
要知道, 情感与温度是语言的魅力。

我相信,和你最亲最爱的人彻夜语音是不会厌倦的。厌恶,往往都是关系一般的、不喜欢的或者陌生的人。后者往往是我们值得讨论的,甚至我们还夹杂着对中老年的鄙视,对外来人的排斥。
不过归根结底, 只是个人选择问题
人和人的关系可以互补,语音和文字更可以互补。当下文字是聊天主体,语音是重要的补充。我相信二者互补,合理运用语音功能,既方便自己,也方便他人。这是我给的一点建议。
你不会无情到和一个关心你的人说:“我有听力障碍,请勿发语音。”这是气话,伤人程度甚至超过那些打扰你的人。 你只是个“优雅”的人,不是一个刻薄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