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

如题所述

那天看了西区电台的 《硬阅读》 ,说的是如果你想要让自己获得更加飞速的提升,去获得一种所谓的“超凡入圣”的体验,那么有一些自我严酷的训练是避不开的。我们不能去读那些顺遂我们眼睛心灵的文字,而要经历更加严肃的训练,去读那些不好读,不想读的文章。

那么我就又想到了这样一个选择题:我们是逆流而上,还是顺流而下?
林语堂曾经打过这样一个比喻,说的是人的一生就像是高山上的流水,流水自山顶而下,因地势而不断改变走向,有时候碰到蜿蜒曲折的地方,那么自然多绕些弯子,有些时候地势颇陡,就又流的湍急一些。但总而言之,它都会归于江海。这个最终的目的地代表着的,是一个人内心最深处的渴望。这样一种渴望,成为每个人冥冥中生活的动力。所以,一种散淡随心,顺遂心意的潇洒生活态度油然而生。我选择去做我喜欢的事情,是没有强迫,是没有勉强的。我不会去难为自己,因为我的爱好和目标是严格一致的。也许我会被沿途的风景转移了注意力,也许我会多绕几个弯子,但终点一直在那里,不离不弃,等着我的回归。这种宿命的吸引,正如大地所产生的引力一样无法阻挡,简单,却又深刻非凡。

当然了,我们就又看到了硬币的另外一面:“逆流而上”。这样一种观念不用我多说每个人都有极为深刻的认识。书山中必须以“勤”为刀来开辟前行的荆棘小路,学海里必须以“苦”作舟来游历四方的漫漫征途。我们不得不磨砺意志,让自己的头发绑于悬梁之上,让自己的刀刃悬于自己的两股之间。我们折磨自己的灵魂,拷打自己的身体,像是一个虔诚的信徒,通过忍受痛苦来向上天表示自己的诚意。

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做?如果我们的心意足够?如果我们的兴趣强烈?又何来痛苦之说?我们会浸泡在这兴趣里,无止尽的往深处探去。起初有导师在旁指点迷津,道路走不通时手中有书参照,但到了后来,路上同行之人越来越少,而自己所观的景致也越发的奇异迷人。这岂不是人生的美食一桩?

可是人终究是有惰性的,这种惰性犹如藏于我们骨骼深处的疾病。它的本质就是将每个人降格为一种好吃懒做的动物,或者称之为连思考都不会的烂泥。就那么软趴趴的待在那里,坐吃山空。

以前我相信顺流而下,于是满足于那个遥远的,且注定的终点而给自己诸般借口。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也会被懒病缠身,顿时惶恐万分,汗水涔涔。现在恐怕要抱有逆流而上的心态,去将驻扎在身体内的魔鬼驱散掉为好。

时间不等人,每个人都像是抢滩登陆的士兵,身后是滔天而来的海水,慢一步,就被吞噬。而前面是碉堡里疯狂的吐着毒舌的机枪,子弹打在你的眼前,激起一层又一层的尘土。

回归到标题,也许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是以“逆流而上”的心态,去克服懒惰,而用“顺流而下”的精神,去享受人生。

写于二十九岁生日· 银川。
花满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