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化教育?

如题所述

中国现在的普及高等教育

绝对是大众化的教育

虽然发达国家的教育培养出了精英

但始终不能造就大量精英人才的局面

必须要有中国人的参与

才能启动社会文化与科学的发展

其中

有两点至关重要

一是物种的天赋功能限制

是外国人永远不能突破的先天沟壑

二是“有教无类”的中国人教育思想

中国人可以做到普及高等教育大众化

只要您个人愿意努力

就可以获得高等教育

在自我领悟力许可下

就会成为精英人才

从精英人才的资源上来看

集合了全球所有外国人精英

也不及中国人精英的万分之一

……

所以

要不是中国人新生代残缺不全的意识形态

就不会有大量人才的外流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25
教育部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8年教育事业发展有关情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表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我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
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不只是表现为高等教育规模和数量的变化,还需要有与普及化相适应的新教育观。我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从政府部门、教育界到社会公众,不少人的教育观还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由此导致高等教育的结构和质量与社会需求脱节,高等教育大众化并没有缓解全社会的教育焦虑。
精英教育观的基本特征是,把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才身份,即一个有别于非大学生的特殊群体对待,这带来的问题是,在求学阶段,不少学生认为只要考上大学,获得大学生身份,就实现了求学目标,考上大学后,不再努力学习;在就业阶段,社会对大学生群体就业高度关注,给大学生设定与身份相匹配的就业岗位,一旦与身份设定不吻合,就被认为另类就业或者学历贬值。
这直接影响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让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价值打了折扣。本来,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为了让更多受教育者接受高等教育,让全社会各行各业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由此提高各行业的服务水平。但精英教育观把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进行分等、分级,很多地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不安于自身定位,都想提高办学层次。另外,不管是从哪所学校毕业,一些学生都有“面子就业”思想,囿于身份而有业不就。

精英教育观说到底是学历教育观,即以学历论人才。学校办学以学历为导向,学生求学也以提升学历为重要目标。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足15%时,这种精英教育观是可以理解的,由于大学生少,能考上大学的可以说是“天之骄子”。但是,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之后,再有强烈的精英教育观,就与教育的发展极不适应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当18岁到22岁的同龄人中,有一半是大学生时,还把上大学作为特殊身份,对大学生特殊对待,会让大学和受教育者都不重视能力培养,仍旧关注学历身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出现的把学校、学历分为三六九等的问题,就是学历教育观的具体体现。
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全社会都应该淡化学历,而更关注高等学校办学的特色和质量。如果再以学历为导向办学,或者以提升学历作为学业规划的重要目标,那么,即便高等教育已经普及化,但全社会的教育焦虑还会存在。普及化的高等教育,每年会向社会输送千万有大学文凭的大学毕业生,但这些大学生的能力是否适合社会的需要,却要打上一个问号。
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我国社会也就要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在能力社会中,评价一所学校办学,不是看其定位,而要看其在这一定位上的办学水平。只有淡化学历,关注能力与质量,才能让各类学校办出一流水平,扩大受教育者的选择面。
同样,评价人才也不能再看其学历身份,而应把大学毕业生纳入普通劳动者范畴统一考虑就业,即让所有人才平等竞争、自由选择。这也要求所有受教育者从提高自身能力角度规划自己的学业发展,推动从整体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让高素质的劳动者进入每个行业,推进整个国家现代化。
第2个回答  2022-12-25
我认为我国的大学教育既要偏向精英,也要偏向大众。先说说大众教育。大众教育,就是让大多数的人能够获得教育。普及大众教育,才能有效提高国民的素质。社会需要发展,经济需要活力,这必然需要千千万万的人投入于社会的建设中去。而这各行各业的人才,靠的就是大众教育。也正是大众教育,才能为大众谋福利。它也在实践“不落下一个人”的宗旨。大众教育源于陶行知的教育理念。那个时候,教育是少数人的教育,是有钱人的教育,是有权人的教育,是有面子的人的教育。大众丧失了教育的权利。今天,我们已经扎扎实实地在推行大众教育,进入了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时代,有力地提升了大部分人的素质,使他们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能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众功不可没。
再说说精英教育。那什么是精英教育呢?精英教育就是培养社会的成功人士,他们在自我修养、个人能力、思想见识、财富创造以及社会担当等方面,远远超过普通的大众。精英教育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然选择,入学率只在15%以下。精英教育就是以一流的教师、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专业、一流的科技创新、一流的资源保障,让学生得到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使他们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精英教育有怎样的认识误区?有些人说,精英教育就是培养有特权意识的人,过着豪华的贵族生活,一生养尊处优。这就大错特错了。精英教育是培养一个人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高度的自律,聪慧的思维,真正的自信,不懈的追求,勇敢的担当,真诚的情怀。他们能够选择自己兴趣的职业,积极实践,有创造,有作为。是不是可以明白了,精英教育不是通过一个兴趣培训班就可以完成的?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都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教育是全面的教育,是基础的教育。精英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是培养领军人物的教育。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接受教育的良好环境,我们也需要拥有具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战略竞争力的精英。这么说,大众教育是基础,精英教育依赖于大众教育,让那些天赋异禀和潜质非凡的学生成为出类拔萃的人。青年要有远大的理想。在大众教育之中,就要不断地养成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奋斗的意志、高尚的情怀,才能脱颖而出,才能进一步深造,成为时代的精英。
第3个回答  2022-12-25

中国现在的普及高等教育

绝对是大众化的教育

虽然发达国家的教育培养出了精英

但始终不能造就大量精英人才的局面

必须要有中国人的参与

才能启动社会文化与科学的发展

其中

有两点至关重要

一是物种的天赋功能限制

是外国人永远不能突破的先天沟壑

二是“有教无类”的中国人教育思想

中国人可以做到普及高等教育大众化

只要您个人愿意努力

就可以获得高等教育

在自我领悟力许可下

就会成为精英人才

从精英人才的资源上来看

集合了全球所有外国人精英

也不及中国人精英的万分之一

……

所以

要不是中国人新生代残缺不全的意识形态

就不会有大量人才的外流了

第4个回答  2022-12-25
这个……感觉我对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看法和上面很多人都不一样。
我觉得,精英教育大致是说,教师直接甄别学生,确定学生的需要,给予符合其特性的教育方式。因此天才学生获得天才教育,资质平平的人获得一般的教育,水平低下的人可能就几乎没有教育了。换句话说,精英教育就是偏向于“因材施教”,强调教育对个人才能的发展。
大众教育大致是说,教师不对学生进行甄别,一视同仁进行同质化的教育。无论你资质高低,给予的都是一样的教育。换句话说就是,大众教育偏向于“普遍和广泛”,强调教育对整个社会的效用。
那么,无论哪个社会,优质教育资源都是相对缺乏的。在不同的教育体制下,就有不同的教育资源分配方式。在大众教育体制下,大众教育的内容往往放在平均学生水平以上,这样,精英学生就能够明显和水平低下的学生拉开距离。然后用标准化考试,考察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就能选拔出理解、学习能力高超的学生,然后将更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分配给这些学生。而更高水平的教育资源仍然采用一视同仁的同质化教育,之后再进行同样的选拔。
精英教育制度下,分数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这个学生是否被认证为精英。这个认证工作可以由精英教师、社会精英等人员来完成。被认证为精英的学生,可以获得更高水平的教育。
大众教育还是精英教育,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就大学而言,这世界上没有纯粹的精英教育,也没有纯粹的大众教育。只是看大家各自偏向这个光谱的哪一端。
中国偏向于大众教育首先是因为教育资源不足,要搞精英教育就要放弃对大多数人的教育,这对整个社会来说得不偿失。而中国现政府的政治传统和现在中国大学的制度起源都要求更重视大学教育对整个社会的效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