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应对孩子的负面情绪?

如题所述

第一种家长,他的关注点在孩子没有听话,把家长的话当耳旁风,孩子没有按时吃饭,他看到的都是孩子没有做到的事情,就会感觉烦躁、着急、生气。

那如果你是第二种,你的关注点就是在孩子做到的事情上,那自然就会收获喜悦、高兴的心情。

看,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件事有不同的情绪,是因为我们对于同样事情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那么就会影响我们接下来的做法。

对情绪的掌控力,是我们情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我们学会了处理好自己对于某件事的负面情绪,我们才有可能进行后续的有效沟通。

下面我为家长们总结了五个要点,希望各位家长能够学习运用起来。

第一步:和孩子进行充分的共情

共情是我们进行亲子沟通的基础。

当我们发现问题后,只是简单地去询问孩子是不是很难过,或者单纯安慰孩子不要再难过了,往往起不到什么实质性的效果。

因为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同,我们做家长的应该主动去帮孩子尽可能地表达出他们内心的微妙变化,多使用“你看起来感觉如何”“你如何了,是吗?”这两个句式,帮助孩子去感受到自己细微复杂的情绪和感受。

比方说孩子看到其他孩子有很多礼物,而自己没有,会觉得很生气,我们做家长的就可以对孩子说:“宝贝,你也想得到那么多礼物,所以会觉得很不公平,现在有点难过又有点埋怨,对吗?”

第二步:鼓励孩子主动表达情绪和感受

除了在家长的引导下去吐露心声,孩子们其实更有主动权去及时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帮助家长及时了解他们的情绪状态,得到跟多的引导和纾解。

对于孩子的情绪,我们为人父母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可以表达的,不要让任何一种情绪得到压制、批评。我们简单的“不可以”,往往是导致孩子们关上心门的主要原因。

作为家长要明白:每一种情绪都是一种资源,都有它们的褒贬。如果我们只允许孩子表现一部分我们自己觉得喜欢的情绪,那么孩子最后就会变得是不完整的。

情绪本身没有好坏,鼓励孩子主动表达情绪和感受,能够让孩子更好地去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

第三步:给自己的情绪命名,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父母从小到大都可以在孩子表现不同情绪时,去点明孩子当前正在经历的情绪状态,告诉他们“宝贝你现在正在经历的这个状态就是什么什么情绪”。

依然拿没有礼物举例子,我们就可以及时提醒孩子,你现在感受到的难过,其实叫做“嫉妒”,叫做“不公平”。

当孩子有一个明确的词汇能够去描述情绪时,其实是很有利于他们左右脑的整合和对于情绪的总体管理的。

第四步:家长自己也要学会吐露心声

亲子互动永远是你来我往两方面的进展,所以我们也要鼓励家长不断打开自我,去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情绪经历。

无论是孩子的情绪问题,还是家长的情绪问题,我们都愿意坚信那是一个短期的过程,所以当我们现在有勇气去回顾某些情绪片段时,其实就是在释放一个积极的信号,去告诉孩子我们的情绪都是暂时的,之后都有机会得到改善。

尤其是面对嫉妒、恐惧等难缠的负面情绪,我们可以讲讲我们如何克服出门怕黑,如何对短期的、暂时的情绪予以回击。我们做过的努力,能够孩子带来更强的信心,带领他们走出情绪的陷阱。

第五步:教会孩子面对负面情绪的具体方法

比方说孩子因为礼物问题产生了嫉妒,我们就可以跟孩子分享关于“羡慕嫉妒恨”的正确价值引导。

我们可以选择激励自己进一步提高能力获得满足,当然通过贬损其他人也可以获得快乐。但显然对于后面这种情况,我们不值得提倡。

所以我们要教孩子学会选择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成长,以此才能在心境上有一个不错的提升。情绪没有好坏,但不能伤害自己,更不能伤害别人,乱摔东西、诋毁他人,都是我们要慢慢摈弃掉的方法,而更好地去学习、去做出成就,我们才能真正拿事实说话。

所以结合五个步骤,我们能从观念出发,让孩子真正做出面对负面情绪的举动,慢慢地孩子就能改变面对负面情绪的心态,更积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06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乖巧懂事,虽然不能做到令行禁止,但是起码教育一下,也能够通情达理,不要无理取闹。能够做到这样,父母也就少操心,孩子也能更愉快。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行为却常常与父母的希望背道而驰,绝大部分的孩子,无法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己的脾气。稍有不顺,就会又哭又闹,甚至大发雷霆。情绪管理的失控让父母总是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正确应对。

第一、心智发育不成熟

孩子还在不断地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无论是身体的生长,还是心智的成长。他们对于很多事情的判断,还缺乏基本的能力,也还没有掌握足够的技巧。

从根本上而言,孩子还是一个以感性思维为主的小家伙。他们不会过多去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于他人或者环境的影响,只要他们觉得需要宣泄自己的情绪,就会毫无掩饰地表露出来。

相较于他们的理性思维而言,感性思维总是占据着上风,所以,该哭就哭,该笑就笑,这是孩子本性的自然流露而已。

第二、表达还有障碍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十分欠缺,他们对于心中希望的东西,还不能用合适的语言去表达诉求。尤其是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需求,或者说需要一些复杂表达才能说清楚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词汇量的欠缺就容易造成词不达意,引起他人的误解。或者语法的明显错误,造成他人的困惑。这是孩子在交流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因此也就造成了自己的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而造成情绪的失控。甚至会出现交流越多,意思表达越是混乱的状态,最终导致了精神上的急躁,只能用哭闹来宣泄。

第三、感到被忽视

孩子总是脆弱的,这是身体条件的限制所决定的,技能的不足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所以,他们经常需要得到父母的安慰和保护。

他们也会用各种方法去表达这种诉求,只是有些表达的方式相对隐晦,而父母不可能时时刻刻围着孩子转悠,当孩子感觉被忽视的时候,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就会降低。

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诉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很容易关不住情绪的闸门,让泪水喷涌而出。第一、正视孩子的需求

孩子对于生活的需求,其实非常简单,对于孩子的需求,家长一定要给予正面的回应,比如有时候,孩子找家长聊天,只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所以,家长千万不要敷衍,千万不要因为忙于家务而忽略了孩子的需求。

只有及时的回应,才能让孩子感到被重视和爱护,才能让孩子的心理产生足够的满足感和安全感。他们也就不会容易产生悲观的情绪,导致情绪失控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减少。

第二、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当孩子就不适当的方式表达需求和情绪的时候,家长首先还是要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表达,千万不要予以严厉的呵斥和指责。

这样,只会火上浇油,让孩子情绪更加恶劣。当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家长可以耐心地去询问孩子的需求,告知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然后针对孩子的需求和遇到的困难,告诉孩子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去解决。

让孩子感知到父母的爱护和关心,并且逐渐学会正确处置问题的方式方法,尽量减少耍脾气来达成目标的行为。第三、训练孩子管理自己

情绪管理,只是孩子进行自我管理的一部分,这些技能的获得,不是单一的,而是与其他自我管理密切相关。所以,父母应当把孩子的情绪管理纳入自我管理这个大范围中去考量。

当孩子该自己吃饭的时候,就要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吃饭,然后就是根据孩子的能力,逐渐安排孩子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自己穿衣、上厕所等等。

甚至可以帮着父母整理家务。通过综合能力的训练,逐渐让孩子建立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情绪管理的控制打下基础。

第四、帮助孩子认知情绪

孩子对于情绪的表达,其实都是随性而发,他们完全在乎自己内心的感受去表达自己的情绪,不会在意他人的感受以及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

对此,父母应当从小对孩子进行情绪的认知教育,需要告诉孩子去了解不同的情绪产生的原因,各种情绪对于事情的解决的重要性。以此让孩子了解到,大哭大闹乱发脾气对于事情的解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