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况下会产生低温烫伤呢?低温烫伤又应该如何处理呢?

近期网上有传闻,这些取暖物品有可能导致低温烫伤。对此,医生介绍到,43℃到70℃左右的烫伤我们往往称其为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需及时进行冷疗,若出现水疱、表皮破溃等情况,患者需及时就医进行对应处理,以防止出现感染。

1、冷疗:低温烫伤后患者应及时进行冷疗,如用冷水对创面进行淋洗、冷敷或用包裹冰块的毛巾等冷敷,有利于使创面迅速降温、减少余热继续损伤组织,但冷疗时间不可过长,一般一次20-30分钟,以免导致继发效应。

2、就医处理:如果局部有水疱或者表皮破溃,患者需去烧伤科进一步治疗。如未破的小水疱需避免摩擦、压迫,可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疱需在无菌操作下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疱内的液体,并在创面使用无菌油性敷料进行包扎。表皮破溃的患者可使用双氧水或碘伏进行消毒,并保持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

低温烫伤易发生于老年人和幼儿,因此在冬季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进行取暖时,需注意隔热和不要长时间使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02
低温烫伤后局部注意保暖,防止末梢循环障碍;其次药物治疗保证局部血液供应,预防伤口感染。低温烫伤其实跟高温烫伤是一样的,低温烫伤也叫做冻伤。低温烫伤一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见不到,一般都是在工业上造成的工伤。低温烫伤其实和烫伤的处理原则是一样的。在局部要注意保暖,一个是保证局部的血液供应,因为我们都知道,在高山上如果冻伤的话,是需要截除脚趾和耳朵或者是鼻子毛细血管,就是末梢循环容易造成冻伤。所以说保持局部的血液供应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一定要注意局部的保暖;第二就是局部的血液供应。所有的这些治疗在日常家庭中是没法处理的,必须得去医院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处理。同时防止伤口的感染,对伤口进行持续的换药和清洁,保持残肢的血液供应和保持它的活性,必要的情况下进行植皮和截肢手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