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06

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作文

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一

这是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电影,是一部体育竞技类电影。印度摔跤运动员马哈维亚·辛格·珀尕(阿米尔·汗饰)一心想为国家赢得一枚摔跤奖牌,却因为生活所迫无法完成梦想。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的女儿们有运动天赋和潜力,他不顾社会和周围人的反对和嘲笑,开始对女儿们进行“魔鬼”训练,最终培养出获得国际竞赛冠军的一流女性摔跤运动员。
在观影的同时,观众被片中深深的热血励志氛围所打动,并多次击中泪点,140分钟的紧凑的片长更让人“无尿点”,观众的心被紧紧的抓住了,尤其是三场扣人心弦的竞技对决,更是看得不少观众心跳加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在观影后说,“从剧作到表演,从节奏到音乐都相当惊人。”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成功的励志电影,也是一部口碑爆棚的商业电影。


剧中演员蛮拼的!此剧背后,我们了解了戏骨级演员阿米尔·汗的拍影经历。虽然他有“印度刘德华”之称,中国观众对他也不陌生,但为了出演这部电影,他在戏外也是一个励志典范。为了最真实的表现剧情,他在完成了角色19岁的青年戏份后;短时间内从130多斤增肥到200斤,演出该角色55岁时发福的状态。然后又在五个月内减掉25公斤的赘肉去拍壮年的戏份。而剧中扮演两个女儿的女演员也进行了一年的摔跤培训,这也是为什么片中摔跤场景看来很真实的原因。可想而知,从胖大爷到型男,这一增一减,需要多大的毅力和执着!其背后付出的艰辛和汗水非常人所能承受!精益求精的精神展现无遗!
在给演员点赞的同时,我们不禁要为那些假唱事件的主角,惊险时刻靠替身的“明星”汗颜,职业的操守哪去了?专业、敬业的精神哪去了?是走心还是走钱?仅靠颜值圈粉,注定不会深入人心。影片戏里戏外体现出的实力、专业、敬业,何尝不是一种工匠精神的体现?
演艺界如此,其他行业也如此,只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是当下最有生命力的。C919首飞,以工匠精神铸就高品质的中国制造。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我们每个人对所干的工作不懈努力,精益求精,注重细节,才会有更多的完美,才会有更多的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

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二
作为一部长达161分钟的体育励志片(引进版被删剪为140分钟),本片的前一个多小时剧情是非常精彩的,从阿米尔·汗扮演的全国冠军摔跤手解甲归田训练两个女儿成为摔跤运动员;再到大女儿终于认识到摔跤对于她摆脱受传统束缚的印度女性命运的重要意义,于是发奋苦练实力猛涨,一路在民间“野跤”比赛中打败各路男孩子摔跤手,最终在国家正式摔跤比赛中成为女子摔跤冠军,进入国家队后回家休假时用学到的新技术在摔跤场上赢了年迈的老爸——影片前半部分的剧情、角色、节奏感、喜感和动作戏都处于绝佳状态,欢闹昂扬的印度片独特氛围对观众有着强劲的吸引力,体育励志同女权主义紧密结合,而且一点都不刻意、不说教。

影片对印度风土民情和社会现状的展现也信手拈来,对于阻碍印度体育事业发展的官僚主义问题,影片也是旗帜鲜明地给予批判。一部体育励志片,在把体育部分拍得精彩引人之外,还能有如此多体育之外的精彩内容,放眼世界影坛也是不多见的,尤其是影片张扬的女权主义和女性独立意识,对于印度社会乃至东方社会来说,都极具进步意义。大女儿小时候先是在开明老爸的亲情护航下击破传统的束缚,女权意识觉醒,长大后在摔跤场用在国家队学到的技巧战胜老爸,更是堪称女权对父权的“绝杀”,标志着她再也不是需要在父亲庇荫下成长的小女孩,而是具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越父亲的独立技能和独立人格,这种“女权进阶”的升华简直不能太美。

可惜,本片的后一个多小时剧情,搞砸了此前完美的一切,使得本片无法成为一部“神作”。如果说影片的前半部分可以称之为“体育励志片”的话,那么影片的后半部分就变成了过度夸张儿戏的“体育童话片”。

接着前面的剧情继续说,本来大女儿在实力和精神上都完成对于老爸的超越和独立,结果后半部分剧情却大踏步后退,父权又重新回归“伟光正”的高高在上的地位,又变回了“女儿离不开老爸护佑,老爸说的一切都对对对,女儿在老爸的指导下拿下国际冠军”这样的套路,这不就跟影片前半部分的套路重复了吗?

说具体情节更是让人匪夷所思,女儿成为印度的国家级运动员之后,在国际赛场上连续失利,于是老爸专门赶到国家队集训营进行督导,结果他的出的结论是:国家队教练教的全是错的,你以后不要理国家队的训练安排了,我给你重新规划训练计划。甚至到了英联邦运动会的赛场上,大女儿上场比赛,国家队教练喊“防守”,老爸就喊“进攻”,国家队教练喊“进攻”,老爸就喊“防守”,总之就是一切跟国家队教练反着来,而且最终证明老爸全对!这“主角光环”已经亮瞎人眼了啊!

不知道你看到这种情节是啥感受,反正笔者当时在影院看到这里已经彻底傻眼了。打个比方,你能想象张继科他爸对他说“刘国梁刘指导跟你讲的战术都是错的,别理他,听我的”吗?凭什么啊?就凭你从小训练他打乒乓球吗?荒谬爆了是吧?即便影片中的老爸有印度国家冠军的身份打底,毕竟距离他的时代过去至少已经20年了,无论是训练方法还是技战术,老爸都应该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而影片却把他凌驾在国家队教练之上,成为女儿一路过关斩将赢得印度首个国际摔跤比赛冠军的决定性因素。而影片之所以这么做,更多地还是出于商业片“做戏”的需要,因为如果不这样“做戏”的话,那么大女儿进入国家队之后,剧情就没有老爸插足的余地了,大明星阿米尔·汗就没有用武之地了,而阿米尔·汗才是本片的招牌,一定要让他在女儿进入国家队之后发挥重要作用,一定要让他处在矛盾冲突的核心位置,所以就有了女儿不听国家队教练而是听老爸的指导拿下国际冠军这样的剧情了。而且,扮演老爸的阿米尔·汗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乔布斯一样,具有“现实扭曲力场”,即便是这种不甚合理的人设和剧情,在观影过程中都会让观众倒向他的一边,在情感上认同他这个角色。不过,这样一来,影片后半部分已经不是“体育励志片”,而是变成“体育童话片”了。

但不管怎样,本片的优点还是足够多的,尤其是主演的表演都堪称大放异彩。扮演老爸的阿米尔·汗,在影片中以年轻肌肉男、中年老爸、老年老爸三种不同身材和样貌出现,如此强大的“变身”能力,完全不亚于克里斯蒂安·贝尔等几个好莱坞著名的“橡皮人”。而且阿米尔·汗的演技和气质都堪称绝佳,演绎不同年龄层的老爸都那么有说服力,威严与冷幽默并存,往那儿一站,不用多说话,就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叫“父爱如山”,如此强大的塑造角色能力,感觉目前华语影坛无人能比。

扮演他女儿的大演员和小演员也都很赞,不仅演起戏来生动自然、十分可爱,而且拍摔跤戏都有板有眼、极具说服力,让观众完全信服她就是个实力超群的摔跤手。看人家印度青年演员塑造角色的能力,也远非我们这帮小美女、小鲜肉们能比的。

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三
母亲节的名义,看摔跤吧爸爸。与女儿探讨观后感。

1,成功没有捷径,快乐的精髓来自于经历拼搏内涵丰富的成功喜悦。以为老爸过时了,以为清规戒律没必要,事实告诉我们,谁也不会随随便便成功。简单易得的快乐和诱惑会麻醉我们的'神经,结果是,让我们把过多的时间用于简单快乐,而不是用于厚积薄发,去体会雨后彩虹的美丽,去体会一览众山小的快意。

2,凡事都要讲方法论,同时方法是有层次高低的,道术体用是不同境界。为什么国家教练不如爸爸?因为,教练执迷不悟于术,爸爸教的是道。道是理念,是方向,是发自心底的强大力量。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策略决定。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吉塔问爸爸采取什么策略,爸爸的答案是“让人们记住你”。于是,奇迹发生了!所以,如果有带你领略道行的贵人,珍惜吧!

3,国家的强大靠什么?很显然,不是影片里的官僚和猪教练,也不是那些歧视女性的村民。那么,国家的意义是什么?影片的最后告诉了我们,国家和民族不是目的,是意义,是高于生老病死的价值荣光。孩子也不是目的,是意义!所以,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4,现实是残酷的,人生充满着不公和算计。即便你有一个敢于向世俗挑战的爸爸,即便你一身武艺,决定你第一次上场比赛的仍然是可以多卖几张票。但是不是就独善其身,不要去争取了呢?很显然,影片通过14岁的新娘给出了答案。说到底,命运不亏欠谁,决定过什么样的人生取决于自己。

5,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样一部纯印度风格影片,深深打动我们,里面的歌舞毫无违和感。无论是世俗的眼光,还是女性的爱美,摆脱被歧视地位的努力,都是人性。

最后,向导演和男主致敬。我们不必为了贫穷或落后感到羞耻,我们必须为不主动摆脱贫穷或落后感到羞愧。每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人都值得赞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