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有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这些地方在今天的哪里呢?

要信谁的??福建也有南安郡?是现在的南安市吗?

1、南安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肃陇西)。 今甘肃陇西渭水流域。

东汉中平五年(188年),分汉阳郡豲道县置南安郡,领豲道(治今甘肃省陇西县西南)、新兴(析豲道县置,治今甘肃省武山县西)、中陶(析豲道县置,治今甘肃省武山县西北鸳鸯镇)3县

三国曹魏时复置南安郡,属凉州,仍治豲道县。

2、天水郡,治所冀县,今甘肃天水西北。

天水郡为古代行政区,即今甘肃省天水市所辖两区五县:秦州区(秦城区)、麦积区(北道区),秦安县、武山县、甘谷县、清水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秦州区和麦积区是其主要地区。

3、安定郡,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

三国魏安定郡属雍州,治临泾县(今镇原县南),领临泾、彭阳、泾阳、泾阴、阴密、乌支、朝那6县。

扩展资料:

天水郡的历史沿革:

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析陇西郡地置天水郡。

治所在平襄(今甘肃省通渭西北),领平襄、冀县(今甘谷县东)、成纪(今天水市秦安县)、 獂道(今陇西县东南)、望垣(今天水市西)、罕开(今天水市北道区南)、绵诸(今清水县西南)、陇县(今张家川县)、街泉(今庄浪县东南)、戎邑道(今清水县北)、略阳道(今秦安县东北)、清水、阿阳(今静宁县西南)、勇士(今榆中县东北)、兰干(今陇西县东北)、奉捷16县。属凉州。

东汉永平十七年(74年),天水郡更名汉阳郡,改治冀县,领11县,原领冀县、干襄、成纪、望垣、陇县、略阳、阿阳、勇士8县,由陇西郡划入西县、上邽2县,新置显亲县(今秦安县西北)。

三国魏复名天水郡,为秦州治。仍治冀县(今甘谷县东),领冀县、显新(显亲县更名)、成纪、西县、上邽、新阳(今天水市北道区西北)6县。

西晋天水郡,移治上邽县,领上邽、始昌(废西县后另置,今礼县东北)、新阳(今天水市北道区西北)、显新(今秦安县西北)、成纪(今秦安县境)、冀县(后废)6县。

十六国前赵天水郡领3县,仍为秦州治所。后赵、前秦,西秦因之。大夏仅领清水一城。

北魏时,天水郡仍治上邽县,领上邽、显新、平泉、当亭四县。仍为秦州治所。西魏因之。北周天水郡领上封、黄瓜2县。

隋开皇三年(583)废入秦州。大业五年,(607年),废州置郡,改秦州为天水郡,治上邽 (今天水市区),领上邽、秦岭(今天水市北道区)、成纪(今秦安县西北)、陇城(今秦安县东北)、清水、冀城(今甘谷县东)6县。

唐武德元年(616),改为秦州,天宝元年复天水郡,并为陇右道治所。天水郡治成纪县(今天水市区),领成纪、上邽(今秦安县西北)、陇城(今秦安县)、清水、伏羌(今甘谷县东)、长道(今礼县东北)6县。

乾元元年(758年),取消郡建制,一律置州。至此天水郡不复存在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水郡

百度百科-南安

百度百科-安定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02
南安郡,治所狄道,今甘肃陇西渭水流域
天水郡,治所冀县,今甘肃天水西北。
安定郡,治所临泾,今甘肃泾川北
第2个回答  2008-11-23
南安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肃陇西)。 今甘肃陇西渭水流域
天水郡,治所冀县,今甘肃天水西北。
安定郡,治所临泾,今甘肃泾川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11-23
天水,今甘肃天水市;南安,三国时并无此建制,大约指今湖南华容县一带;安定郡:今宁夏固原

天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历代名称没有变化。
南安: 三国演义中的南安,当是描写湖南省华容县境内。
根据:专家考证,由于陈寿《三国志》无“地理志”,古三国时郡县建置状况比较难于考证。但由于此时南郡、武陵两郡,古华容、孱陵、公安诸县是魏、蜀、吴三国军事活动极为频繁的地区。后世地理学家根据史、传文字记载,对三国疆域作了详细研究:刘备占据荆州时,曾废孱陵县为公安;吴据荆州“以华容之南乡为南郡”,恢复孱陵县建制,与作唐县同隶南郡。吴统帅吕蒙任南郡太守,加封孱陵侯。吕蒙活动的大量遗迹都在今安乡、公安一带,与今华容毫无关系。而后来成为县级建制的江安、南安(或安南)从未出现在三国史书之中,由此可以推定,三国时期还没有设置这两个县。
自秦汉至隋唐,古华容范围,先后建置过华容(小)、江安、南安、石首、监利等县;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南安,当是描写湖南省华容县境内。

安定郡:今宁夏固原
《后汉书》卷65有传。其文曰:“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祖父棱,度辽将军。父旗,扶风都尉。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征西将军马贤将诸郡兵击之,不能克。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寻而贤果为羌所没。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羌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从以上所引文献可知,皇甫谧及其曾祖皇甫嵩、嵩之叔父皇甫规,正史皆记载其为安定朝那人。现在的问题是“安定朝那”到底为何地呢?
《汉书·地理志》安定郡条下颜师古注曰:“武帝元鼎三年置。”这就是说安定郡置于汉武帝时期。其郡下辖二十一县,曰高平、复累、安俾、抚夷、朝那、泾阳、临泾、卤、乌氏、阴密、安定、参峦、三水、阴盘、安武、祖历、爰得、眴卷、彭阳、鹑阴、月支道。以上除安定郡治高平为今宁夏固原之外,包括朝那在内的多数县治的确切地点实际上还是有待于进一步考察的。但根据近些年来的调查及文献记载来看,上述二十一县绝大多数分布于今甘肃陇东等地区,少数应在今宁夏固原境内。至于近年来,有些学者以宁夏固原彭阳县古城镇出土的“朝那鼎”为重要依据,确定古城镇为西汉朝那县治,未免失之偏颇。因为一个通高只有23公分的小鼎,无疑是一个可以四处移动的文物,何况其上面阴刻的县名除朝那之外,还有乌氏。其铸造的地点实际上是不明确的。此外,常被用来证明西汉朝那在今宁夏固原彭阳的文献,均较晚出,特别是把近些年来所修的方志、辞书、历史地图册等作为依据,就更加显得苍白无力了。至东汉时期,安定郡及其属县均发生了很大变化。晋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安定郡记安定郡辖县八,曰临泾、高平、朝那、乌枝、三水、阴盘、彭阳、鹑觚。由此可知,东汉安定郡辖县比西汉竟减去十三县之多,可见东汉安定郡的范围大大缩小了。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是郡治不在原来的高平(宁夏固原)而改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县南)了。这就是说东汉时的安定郡治已不在宁夏固原境内而南徙至今甘肃陇东。至于其郡一些易受羌人攻略的属县,特别是萧关(在今甘肃平凉北)之外的属县,不是内徙合并,就是被羌人占领了。此时朝那县也应内徙了。
东汉时安定郡的内徙和缩小,实际上是与其西北边的羌人的强大而密切联系的。《后汉书·西羌传》记载的很清楚,其文曰:“羌既转盛,而二千石、令、长多内郡人,并无守战意,皆争上徙郡县以避寇难。朝廷从之,遂移陇西至襄武,安定徙美阳,北地徙池阳,上郡徙衙。百姓恋土,不乐去旧,遂乃刈其禾稼,发辙室屋,夷营壁,破积聚。时连旱蝗饥荒,而驱趿劫略,流离分散,随道死亡,或弃捐老弱,或为人仆妾,丧其太半。”这次内徙,郡县并举,变动更大,安定郡徙于美阳。美阳在今陕西武功县北,距离长安已近在咫尺了。《资治通鉴》系此事为东汉安帝永初五年,内容相同,故不赘引。
《后汉书·西羌传》又载:“(汉顺帝永和)五年夏,且冻、傅鸡种羌等遂反叛,攻金城,与西塞及湟中杂种羌胡大寇三辅,杀害长吏……于是复徙安定居扶风,北地居冯翊,遣行车骑将军执金吾张乔将左右羽林、五校士及河内、南阳、汝南兵万五千屯三辅。”《后汉书·顺帝纪》记此事更具体,其说“(永和六年)冬十月癸丑,徙安定居扶风,北地居冯翊。”此时,东西羌联合,已威胁到长安附近的三辅之地。安定郡又被“复徙”置于三辅之一的扶风境内。至于远离长安的西北边地,特别是宁夏固原地区,至少在第二次内徙后就被羌人占领了。换言之,东汉时的安定郡不但内徙,而且内徙了三次,即一徙临泾(今甘肃镇原),二徙美阳(今陕西武功),再徙扶风(今陕西西安附近)。《续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的安定郡还有八县的情况,应为反映的是东汉早期的情况,即安帝永初五年(公元111年)之前羌人还没有占领安定郡及其属县的情况。
安定郡的第二次内徙,是“徙郡县以避寇难”,在朝廷的一声令下,对于那些因恋土不愿内徙的百姓,连房屋都被扒掉了。可见这次内徙是很彻底的。试想,在其他郡县都被内徙的情况下,朝那县为什么还要孤悬于北疆一隅呢?所以那种认为朝那县从建县一直到皇甫谧时代一直未有迁徙的观点肯定是不能成立的。那么朝那县迁于何地呢?很遗憾,早期文献(两汉书)没有直接记载。
第4个回答  2008-11-24
谁说三国没有南安郡。三国志没有记载,但后汉书有记载呀!甘肃南安郡就是三国第一集中的汉灵帝置的。当然古代有好几个南安郡。有的在福建,有的在陕西。有的在四川。有的在河南。

南安郡
后汉灵帝时置,统甘肃旧巩昌府之地,治原道,故城在今陇西县东北渭水北,隋废,南朝宋置,南齐因之,梁初置南梁州,后改为安州,又改始州,即今四川剑阁县治。

南朝宋置,南齐困之,今陕西南郑县地。

南齐置,见南安县条。

陈置,隋废,即今福建南安县治。

后魏置郢州,改南中府,东魏改置南安郡,领南安南定二县,北周郡废,改置定南县,隋省,故城在今河南叶县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