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天国的五虎上将谁最厉害啊

天平天国的五虎上将谁最厉害啊,大家说说。
不会的不要来给我幼稚,太平天国五虎上将没有石达开也没有李秀成、陈玉成!!!

半个小时内要答案哦!!!!

李开芳(?~1855),壮族, 广西武缘(今武鸣县两江镇龙英村大李屯)人,① 一说广西郁林州人。太平天国辛开元年八月,授戊监军。明年七月,升金一总制,带右一军。从西王萧朝贵攻长沙,连下桂阳、嘉禾、攸县等地。九月,在长沙擢金官正将军。十一月克岳州,升殿右二指挥,率劲旅攻克汉阳,升殿右二检黠。十二月克武昌,升地官正丞相。
癸好三年正月,大军下江南,开芳先到南京,攻聚宝门。既克南京,命开芳与林凤祥、罗大纲取镇江、扬州。三月,下诏北伐中原,以开芳为大将。四月,破临淮关,下凤阳府。五月入河南,从巩县渡河攻怀庆府,七月底西趋山西,复折而东,由河南入直隶境。九月,前锋直指保定,清京大震。叙功封定胡侯。旋经沧州北上,屯军独流镇,与凤祥静海太营声息相闻,清军不敢犯。
明年二月退到阜城,平胡侯吉文元战死。三月,再退到东光连镇。四月,开芳率马队六百三十多名突围去临清迎接援军,在途中知援军溃败消息,就入据高唐州,与跟追的清朝馀差大臣胜保军相拒。开芳在朝西等城墙用布挽做软梯,南城墙下穿有地道一条。其馀三门俱用土木为垒,仅留缺口一处,以便出入。五月初十日(夏历五月二十日)以后,常乘黑夜出城袭击,每攻一处,清军马队辄被冲散,多所杀伤,而六月十九夜(夏历七月初一夜)尤甚,先把吉林马队冲散,又从南面扫荡到西南面,一直打到胜保大营后,胜保愈惶恐,惴惴自保。
开芳入守高唐州时,即派人回连镇向凤祥报告援军已溃散的消息,请即撤退到来,他在高唐州等候,一同南归。到乙荣五年正月,凤祥军覆,清帝奕詝拿问胜保,命僧格林沁移军赴高唐州,合胜保所部来围攻。开芳见僧格林沁兵到,知凤祥军已覆没,始决定突围。时战士尚存五百多人。二月初十夜(夏历正月二十九夜),开芳率领出东门,纵马向东南急驰,打算经济宁入江苏丰县,渡黄河南归。
第二开晨,驰到茌平县冯官屯。僧格林沁带马队追到,步兵也跟着到来,把冯官屯围困,四面筑炮台,向村内轰击,房屋尽被击塌。太平军在村内掘挖土濠,盘旋三匝,可从地下通行,即在沟内掘窖潜藏,以避炮火。围濠之外,复挖小孔,战士伏在地下,向外了望,俟清军逼近,鸟枪打得到的地方,即向上开枪。清军伤亡累累。僧格林沁不敢进逼,他展转筹谋,因冯官屯旁旧有汉河,可通徒骇河,乃用水攻,引放运河以灌冯官屯。
太平军从屯内向西南面的清军礮台边开地道,打算轰开缺口突围。三月初八夜(夏历二月二十八夜),先向这一面佯作突围,与清军略一接伏,即诈败退回。清军自以为防守岩密,太平军不会再从这方面来突围了,不加警备。第二夜,太平军就在这裹放地雷把炮台前的濠墙炸塌,立刻冲出,斩杀清军。清军仓卒失措,四散逃命。时炮台外还有围濠一道,太平军正在赶急填濠,僧格林沁已闻警,飞调大军到,扼濠堵截。太平军苦战不能过濠,乃把炮台上的大炮和其他军器一起俘获,从容退回沟内。清帝奕詝得败报,命军机大臣傅谕僧格林沁等欢息说:「甚至伤亡兵勇,遗失炮位,似此情形,……以万馀兵勇,围数百之贼,百计经营,迄无把握,朕心宝深焦灼」。
三月十三日(夏历三月初四日),清军引河工竣,第二天,放水淹浸,围堤以内,高处有水三、四尺,低处水深至五、六尺,太平军潜伏处,都有水三、四尺,火药、谷麦半被水浸。在水淹的第二天,太平军在西北面清军炮台附近埋的地雷,其火药袋、火药篓都被水漂出。从此地已遭水淹,不可能再用地雷轰塌围墙。三月二十九日(夏历三月二十日)以后,水势已经成围,难以飞渡重濠,但英勇的太平军决不在困难前低头,连夜向清军南北炮台进攻,企图突围,终因兵力太相悬殊,敌人又靠大水作围,都被阻截退回。
僧格林沁要活捉开芳,假说爱他才干,望他来投。开芳正在无计可施,以为何不如将计就计,竟出下策,於四月二十一日(夏历四月十三日),先派心腹先锋黄近文带领将士一百四十多人,混入难民内,齐出诈降,在外接应。他看见僧格林沁把诈降的将士用小船渡出重濠,以为敌人中计,到二十四日(夏历十六日)晨,大凤骤起,飞沙扬尘,瞬息不辨南北。他就写一封诈降信给僧格林沁。僧格林沁要他先缴械。开芳带领将士,全副武装,乘坐小船,伪作前来缴械。他以为僧格林沁受降不会作防备,又有黄近文等在外接应,天又大凤蔽日,正是突围的好时机,一到濠边,就可以乘此脱逃。不料僧格林沁早已看出他的诈降,先把黄近文等都杀死,绝了接应,到要渡他出濠时,又暗派马步队万多人张左右翼包围着。开芳既人敌人彀中,和将士都在濠边被擒。
僧格林沁将李开芳及他的部下黄恣端、谢金生、李天佑,谭有桂、韦名傅、曹得相,槛送北京,其馀将士一百多人,都在冯官屯被杀牺牲。开芳在路绝食,槛送官员屡次婉劝,均拒不食。
太平天国乙荣五年初五日(夏历四月二十七日),李开芳等七人在北京就义。敌人正绑黄懿端上身时,懿端飞脚把敌人踢死两个,踢伤两个,把敌人吓倒。到刑场时,观众万头攒拥,懿端高声对观众说:「自出天京,所向无敌,清妖不堪一击,灭亡就在眼前」。当敌人把开芳和懿端用寸磔酷刑凌达处死时,他们都昂首扬眉,怒目四顾,表示蔑视敌人,英雄不屈的气概。
癸开十三年,太平天国叙开芳功,追封请王,子李永保袭爵。

林凤祥(1825—1855)太平军将领。广西广西武缘(今武鸣)人,一说广西桂平人;一说广东揭阳人。壮族①,农民出身。
[编辑本段]简介
1851年(咸丰元年)在广西永安(今蒙山)参加太平军。任御林侍卫。1853年(咸丰三年)初,克武昌率先登城,升天官副丞相。3月攻南京,首破仪凤门。建都天京后,与李开芳、罗大纲率军攻克扬州、镇江。同年5月,与李开芳、吉文元等为北伐主将,率精兵2万余人在扬州誓师北伐,经安徽、河南、山西,攻入直隶,在临洛关(今永年)击溃清直隶总督纳尔经额部万余人,封靖胡侯。继续率军由深州(今深县)下沧州,抵杨柳青,直逼天津,攻克静海(天津市的一个县)。旋因孤军深入,粮草不继,又届寒冬,渐入困境。1854年南撤,退至阜城,吉文元战死,又退至东光连镇。1855年2月,清军急攻连镇,督师苦战,屡创敌军。3月,连镇失陷,受伤被俘,后解至北京就义。追封求王(一作彰王)。
[编辑本段]经历
林凤祥于道光五年(1825年)生于广西桂平,由于自幼丧母,其父怜爱未加检束,以致放荡不羁。少年之时,但遇不平事,就挺身相助。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因打死县城劣绅,县令缉捕,其七叔林秀中卖猪4头给他作路费,奔走他乡。林凤祥遂混迹江湖,设肆卖卜,并得以结识洪秀全、杨秀清。咸丰元年(1851年)参加洪秀全金田起义,为结拜的40个盟兄弟之一。
洪秀全永安建制,林凤祥受封司马。此后,林凤祥任开路先锋,率领太平军进攻桂林、长沙、武昌、镇江、南昌等,转战南北,独当一面,骁勇善战,功绩辉煌,累升至天官副丞相。
咸丰三年(1853年)2月,太平军从武汉水陆东下,林凤祥率部从陆路进击,所向披靡。3月,率军先破南京仪凤门,旋攻占扬州,封靖胡侯。
是年5月,太平军北伐,林凤祥奉命与定胡候李开芳、平胡候吉文元统率2万余人从浦口(今属南京)出发,经安徽滁州北上。6月攻克河南重镇归德(今商丘),击溃清军5000余人,缴获大批铁炮、火药。因无船只,未能渡黄河北上,乃循黄河南岸西行,主力7月于巩县(今巩义)渡过黄河。
渡河之后包围怀庆(今沁阳),内攻坚城,外防清援军,与敌反复争夺,未能破城,延误战机。9月初撤围,从垣曲进入山西,破平阳(今临汾),抵洪洞,然后东插太行山,于9月底破临洺关(今河北永年县治),进入直隶(约今河北)境。清廷大震,于京师成立巡防处,调兵阻击北伐军北上。
林凤祥避实击虚,挥师于10月末进抵天津西杨柳青,于静海、独流镇扎营固守,以待援军。洪秀全、杨秀清得悉北伐军在天津受阻待援,于次年2月调集援军7500人,从安庆北上增援。林凤祥久等援兵不至,被迫自静海、独流镇南撤。
咸丰四年(1854年)5月5日,至东光县连镇,与李开芳商定分军。李开芳率精骑南下接应援军,驰抵山东高唐,方悉援军已在临清败没,乃据高唐作固守计。林凤祥则继续困守连镇,内缺粮草,外无援兵,以劣势兵力顽强抗击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部清军。咸丰五年(1855年)2月弃守西连镇,集中兵力守东连镇。
清军统帅僧格林沁将连镇层层包围,待至雨季到来,清军又引南运河水,将连镇淹泡,使北伐军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可是林凤祥镇定自若,继续指挥突围作战,连僧格林沁也认为,北伐军“虽被围万分穷蹙,粮米断绝,以人为粮,或战或守,从容不迫,毫无溃乱情形”,充分显示出林凤祥的军事才干和大将风度。
咸丰五年(1855年)3月7日,在孤军奋战9个月后,连镇终被清军四路攻陷,林凤祥因重伤,偕部分将士退入地道暗室,翌日被叛徒施绍垣出卖而被俘。由清恃郎瑞麟、总兵经文岱等槛送到北京,由大将军绵愉办理此案。在清廷严刑逼供下,林凤祥仅留下一份403字的《供词》,录下其身世及经历。最后被害于北京西市。行刑时(凌迟)林凤祥毫无惧色,“刀所及处,眼光犹视之,终未尝出一声”,时年三十一岁。
1863年洪秀全追封林凤祥为殿前夏季察天军顶天扶朝纲求王协千岁。
注释①:因太平天国首义发生在广西,故有大量壮族人民参加了太平天国起义,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他的母亲是壮族人),北伐主将林凤祥、李开芳等等,皆为壮族人。太平天国第一位烈士、后被追封为嘏王的卢六以及后封的慕王谭绍光、赞王蒙得恩皆为壮人。卢六是太平天国起义前的洪秀全、冯云山最得力的助手,为发动太平天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摘自黄现璠撰《太平天国革命中的壮族子弟》——载于1956年5月10日《光明日报》)由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少数民族》编写组所编写的最权威《中国少数民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一书中同样记载“卢六、萧朝贵、韦昌辉、李开芳、林凤翔、蒙得恩、谭绍光”等太平天国名王名将的民族成份为“壮族人”(同书第502页)。可见这些英雄豪杰的民族成份毋须置疑。当今一些存疑者不过是无事生非或牵强附会。
罗大纲 洪秀全金田起义,固然主要是依靠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上帝教”骨干,而没有参加“上帝教”的罗大纲也是一位一开始就对太平军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将领。

罗大纲,原名亚旺,揭阳县蓝田都(今玉湖镇)人。生于清嘉庆中(约1810——1814年间)。他少怀大志,成年之后,游侠江湖,“往来茭塘一带,出没无常”;常劫富济贫,“犷猛异常”。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岭南大饥荒,罗大纲以“三合会”首领率饥民暴动。第二年因官兵追捕急,遂与波山艇军溯西江而上,进入广西。他参加反清秘密组织“天地会”,在永安(今广西蒙县)一带组织信徒,活动于浔、梧、永安、荔浦等地,攻城略邑,突袭清军。据罗敦《太平天国战纪》所载,洪秀全起兵粤西,与冯、杨、萧、韦、石等“六人共誓生死”。“时水寇罗大纲有众千余人,掠永安州”,曾遇胡以晃。胡以晃劝其“归秀全”。接着,太平军派冯云山对罗大纲进一步做工作,晓以大义,为罗大纲所“悦服”。罗大纲接受太平军推翻清朝,开创新朝的纲领,“爱其军律之严及其治军教理”,终于服从太平军集中统一领导的组织原则,于咸丰元年(1851年)初率所部2000多人从桂平江口投入太平军,被任为左二军军帅。
从此,罗大纲这支2000多人的“水寇”就成了太平军的水师骨干队伍。是年3月至9月,罗大纲随太平军辗转作战,由江口回师紫荆,西击武宣,北趋象州,东进金田、平南。9月,罗大纲随前军主将萧朝贵攻打永安,担任先锋。他用声东击西战术,攻下了永安,斩清军平乐协副将阿尔精阿和知州吴江,为太平军占领第一座州城立下大功。太平军在永安封王建制,休整半年。罗大纲熟悉当地山谷居民,“为之招胁3000人以补其数”,受到“厚待”。同时,罗大纲又约任文炳率波山艇军两次出击梧州、藤县、平南、桂平等地,牵制清军。
太平军攻下永安后,清都统乌兰泰率兵把永安州重重包围。罗大纲于咸丰二年(1852年)4月5日,奉洪秀全之命率2000死士乘夜冒雨,一举攻破清军重兵防守的号称“铁打天下第一闸”古苏冲,捣毁了清军的兵营、关卡20多处,缴获了火药10多担和其他无数军用物资,为太平军永安突围战的胜利立下了第一功。太平军突围成功,清军大败,乌兰泰阵亡。为此,罗大纲曾假起乌兰泰旗号进军桂林,希能不战而胜,但被清军识破,围攻桂林一月不下。罗大纲乃转而挥师攻下兴安、全州。攻破桂北重镇全州之后,罗大纲“升土一总制,管带中一军”。可以看出,罗大纲不论是在壮大太平军有生力量方面,还是在实战中,都一开始就为太平军立下了卓著功勋,发挥了巨大作用。
此后,罗大纲随太平军入湖南,一往无前,12月中旬,在岳州升任金官正将军。第二年1月,在湖北升殿左一指挥,与天官丞相秦日纲同统水师。太平军于是月攻下武昌后,:于2月上旬撤离武昌,顺长江东下。中旬,石达开率陆军破安徽重镇安庆;水军则大败清军于鄂东广济老鼠峡下巢湖。3月19日,林凤祥、赖汉英、吉文元等攻破南京。罗大纲、秦日纲率水师随至,共卫已占领的南京城。
太平军定都南京之后,派遣林凤祥、李开芳等统率大军东下,再折而北伐,直取燕京。罗大纲率水军配合作战。3月31口,罗大纲和副将吴如孝奉命从水路攻取镇江。镇江占称京口,是长江与运河交汇之处,既是南北要冲,也是南京东南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罗大纲顺利攻占镇江之后,依北固山,傍长江、运河,新筑城墙6里,建炮台6座,并广积资粮,备战不懈。于五六月间,连败来犯清军,“升殿左五检点”。7月,罗大纲奇袭北门外敌营,旋又飞袭东门外敌营,直使清军“环城七营皆尽”,稳定了镇江局势,被“升冬官正丞相”。
在镇江,罗大纲还很注重安定社会秩序,恢复正常经济生活。他执行圣库制度,要求百工归衙,建立男馆,女馆,并一面动员百姓量力捐献军需,一面实行平买平卖政策。但为贯彻拜上帝会独尊上帝,罢黜诸神的宗旨而火烧金山寺、甘露寺等,却是不可取的。
咸丰三年(1853年)10月,为配合太平军西征,罗大纲和吴如孝督师突出江南、江北两门声援。田家镇一役,武昌同知劳光泰所招潮勇多归顺太平军,杨秀清“概令罗大纲统带”,并给罗大纲在镇江有较大自主权。越年3月,罗大纲奉调回南京,与胡以晃进攻和庐(今合肥)。4月又奉命代替秦日纲守安庆。11月,接连攻占安徽建德、东流和江西饶州石门等处。12月10日,罗大纲(时已升任为冬官丞相,功勋加一等)得知田家镇失守,即自饶州率轻骑由都昌沿陆路赶到九江援助燕王秦日纲的西征军,在小池口孔垄驿与湘军水师激战。由于安庆太平军赶来增援而大败清兵,毁其营盘。咸丰五年(1855年)初,曾国藩的湘军逼近九江,罗大纲率军与翼王石达开的大军配合,以诱敌深入,分割聚歼的策略,把湘军水师引入潘阳湖。2月11日夜半时分,石达开自九江,罗大纲自小池口共乘轻舟百余只奇袭湘军水师,焚烧湘军战船百余艘,俘曾国藩座船。曾国藩乘小舟逃人罗泽南军营,想投水自杀,为罗泽南所制止。这一役,大灭湘军气焰,对西征军三克武昌,稳定皖赣基地起了积极作用。此后,罗大纲虽曾偶返南京,但基本坚持在皖赣一带作战,于是年阵亡。死后洪秀全追封为奋王。
罗大纲之死,史载不一,但在战斗中阵亡,却是无庸置疑的。
他作战骁雄劲悍,用兵“剽迅如风,雄冠诸将”。特别是他爱兵一如
父母,“可与众同甘苦,士卒乐为效死”,所以“凡遇军事艰危之际辄
以大纲往”。就连所谓《贼情汇纂》的清方资料中也不得不承认:
“罗大纲僳悍机警,贼中号为能者,然因非粤西老贼,功在秦日纲上
而不封侯王”。
罗大纲在太平军中除剽悍善战,战功卓著外,更值得大书特书
的是他有独具识见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外交才能。
太平军定都南京之后,洪秀全、杨秀清就急于图河北,取燕京。对此,罗大纲清醒地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欲图北,必先定河南;大驾驻河南,军乃渡河”;“否则,先定南九省,无内顾忧,然后三路出师,一出湘楚,一出汉中,疾趋咸阳,以徐、扬(徐州、扬州)席卷山左(山东),再出山右(山西),会猎燕都”。并警告说:“若悬军深入,犯险无后援,必败之道也。”除此二策外,罗大纲还提出,既建都南京,务必多造战船,精练水师,战舰建成之前,应先用木筏堵截江面,抢占长江水上优势。可惜这些具有战略观点的正确建议未能为专权的杨秀清所接受。北伐军临行,洪秀全也以“诏告”叮嘱:“间道疾趋燕都,无贪攻城夺地以縻时日。”真是昏庸已甚。对此,罗大纲清醒而痛心地指出:“天下未定,乃欲安居此都,其能久乎?吾属无噍类矣!”果不出所料,北伐军惨败于天津,太平军最终被消灭。罗大纲的话,都不幸而言中了。
罗大纲镇守镇江,受命参与办理对外事务。镇江是外国商船进入南京必经之道。咸丰三年(1853年)4月28日,英国公使兼香港总督文翰和随员密迪乐,前往南京窥探太平军对西方态度,于5月离开南京。文翰此行往返都经镇江。罗大纲都与其打了交道。罗大纲在致文翰书中,严申太平军对满清“奉天讨罪”,而“惠外和中、商旅不禁、关市不征”,提醒英方不要被满清利用,替满清出力。当文翰得书,派密迪乐上岸谒见罗大纲时,罗大纲恳切地说,双方“承认同一之上帝”,彼此就如兄弟,当应互相帮助。并告诫英商“不应再去卖鸦片”。密迪乐也申明愿守中立而去。6月5日,英国传教士戴作士从上海到达镇江谒见罗大纲,停留三天,赠罗大纲有关耶稣教书籍,罗大纲也以太平天国印行的书籍回赠,同时,托其带信给上海的英国领事。在这封《殿左五检点罗大纲致上海英国领事书》中,罗大纲劝诫他们在战争期间暂时别来,这并“非阻通商,终以两下交兵,恐其往来不便”,亦以防满清水师乘机尾随,进攻太平军。书中再次声明,“同拜上帝,皆系兄弟”,书中要求其“现便携弟处各书,仰恳悉教历阅”。这无异于想通过传教士之手去宣传太平军的各种观点、主张。罗大纲与外国人打交道,虽未洞悉侵略者的本性,但能作到不卑不亢,有理有节,不愧是一位卓越的外交家。

胡以晃
[编辑本段]简历
( 约1816到1856 ),太平天国将领.广西平南人.早年参加拜上帝会,与洪秀全,冯云山同谋起义.1851年(咸丰元年)12月在永安(今蒙山)任春官正丞相.1853年5月于天京(今南京)奉命西征,11月攻克桐城,舒城.次年1月围歼清安徽巡抚江忠源部,攻克庐州(今合肥),因功封护国侯,后进封豫王.1855年与石达开,秦日纲击败湘军曾国藩,又随石达开转攻江西.次年在临江(今清江)病死.(一说死于杨韦事变).
[编辑本段]详介
(1816——1856)广西平南人。太平天国初期著名军事统帅。地主出身。天国官员中唯一的武秀才(文秀才为何震川)。早年参加拜上帝会。金田团营时,洪秀全、冯云山秘藏在平南县花洲山人村其家布置起义,为在附近思旺圩布防的清兵所困,他协助带领会众拒守,并派人往桂平金田村告急。旋得援军击败敌人,遂拥洪秀全至金田举行起义。1851年12月,在永安任春官正丞相。1853年3月,抵南京。5月,奉命率部西征,克安徽和州。6月,过芜湖,占安庆。10月,取集贤关,继克桐城、舒城。次年1月,攻占庐州。因功封护国侯,寻改护天侯。6月,晋封豫王。不久,以六安失守,屡战受挫,革除王号,随石达开赴江西作战。1855年1、2月间,先后在湖口、九江大败湘军水师。寻归,守西梁山。封护天豫。10月,随石达开出师湖北,旋战于崇阳、通城一带,转入江西,攻克新昌、临江。次年1月,占领分宜、袁州、萍乡,所至有功。不久病死于临江。

黄文金 黄文金(1832-1864),太平天国将领。广西博白人。早年参加金田起义。1855年镇守湖口,屡次击退清军。1857年清军大举来犯,力竭城陷,全师退出湖口。1859年韦俊在池州(贵池)叛变,他与古隆贤、刘官芳、赖文鸿夺回池州。1860年升定南主将。参加再破江南大营之战,与杨辅清自高淳占溧水,克秣陵关。10月太平军分5路包围曾国藩于祁门,他当西路,沿长江南岸趋赣北,12月攻克建德(东至)、鄱阳(江西鄱阳)等地,断敌粮道。湘军援祁门,他在战斗中负伤。1862年封为堵王。为援救天京,与杨辅清等率军攻占宁国,与鲍超部激战,牵制清军。次年从皖南入江西反攻湖口,阻止清军对天京的围攻,不克,退归皖南,入浙江守湖州。1864年天京陷落,迎幼天王洪天贵福至湖州,护送赴江西,至宁国病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朋友,最厉害的是老林啊,他和我同乡。

林凤祥(1825—1855)太平军将领。广西广西武缘(今武鸣)人,一说广西桂平人;一说广东揭阳人。壮族①,农民出身。
[编辑本段]简介
1851年(咸丰元年)在广西永安(今蒙山)参加太平军。任御林侍卫。1853年(咸丰三年)初,克武昌率先登城,升天官副丞相。3月攻南京,首破仪凤门。建都天京后,与李开芳、罗大纲率军攻克扬州、镇江。同年5月,与李开芳、吉文元等为北伐主将,率精兵2万余人在扬州誓师北伐,经安徽、河南、山西,攻入直隶,在临洛关(今永年)击溃清直隶总督纳尔经额部万余人,封靖胡侯。继续率军由深州(今深县)下沧州,抵杨柳青,直逼天津,攻克静海(天津市的一个县)。旋因孤军深入,粮草不继,又届寒冬,渐入困境。1854年南撤,退至阜城,吉文元战死,又退至东光连镇。1855年2月,清军急攻连镇,督师苦战,屡创敌军。3月,连镇失陷,受伤被俘,后解至北京就义。追封求王(一作彰王)。
[编辑本段]经历
林凤祥于道光五年(1825年)生于广西桂平,由于自幼丧母,其父怜爱未加检束,以致放荡不羁。少年之时,但遇不平事,就挺身相助。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因打死县城劣绅,县令缉捕,其七叔林秀中卖猪4头给他作路费,奔走他乡。林凤祥遂混迹江湖,设肆卖卜,并得以结识洪秀全、杨秀清。咸丰元年(1851年)参加洪秀全金田起义,为结拜的40个盟兄弟之一。
洪秀全永安建制,林凤祥受封司马。此后,林凤祥任开路先锋,率领太平军进攻桂林、长沙、武昌、镇江、南昌等,转战南北,独当一面,骁勇善战,功绩辉煌,累升至天官副丞相。
咸丰三年(1853年)2月,太平军从武汉水陆东下,林凤祥率部从陆路进击,所向披靡。3月,率军先破南京仪凤门,旋攻占扬州,封靖胡侯。
是年5月,太平军北伐,林凤祥奉命与定胡候李开芳、平胡候吉文元统率2万余人从浦口(今属南京)出发,经安徽滁州北上。6月攻克河南重镇归德(今商丘),击溃清军5000余人,缴获大批铁炮、火药。因无船只,未能渡黄河北上,乃循黄河南岸西行,主力7月于巩县(今巩义)渡过黄河。
渡河之后包围怀庆(今沁阳),内攻坚城,外防清援军,与敌反复争夺,未能破城,延误战机。9月初撤围,从垣曲进入山西,破平阳(今临汾),抵洪洞,然后东插太行山,于9月底破临洺关(今河北永年县治),进入直隶(约今河北)境。清廷大震,于京师成立巡防处,调兵阻击北伐军北上。
林凤祥避实击虚,挥师于10月末进抵天津西杨柳青,于静海、独流镇扎营固守,以待援军。洪秀全、杨秀清得悉北伐军在天津受阻待援,于次年2月调集援军7500人,从安庆北上增援。林凤祥久等援兵不至,被迫自静海、独流镇南撤。
咸丰四年(1854年)5月5日,至东光县连镇,与李开芳商定分军。李开芳率精骑南下接应援军,驰抵山东高唐,方悉援军已在临清败没,乃据高唐作固守计。林凤祥则继续困守连镇,内缺粮草,外无援兵,以劣势兵力顽强抗击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部清军。咸丰五年(1855年)2月弃守西连镇,集中兵力守东连镇。
清军统帅僧格林沁将连镇层层包围,待至雨季到来,清军又引南运河水,将连镇淹泡,使北伐军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可是林凤祥镇定自若,继续指挥突围作战,连僧格林沁也认为,北伐军“虽被围万分穷蹙,粮米断绝,以人为粮,或战或守,从容不迫,毫无溃乱情形”,充分显示出林凤祥的军事才干和大将风度。
咸丰五年(1855年)3月7日,在孤军奋战9个月后,连镇终被清军四路攻陷,林凤祥因重伤,偕部分将士退入地道暗室,翌日被叛徒施绍垣出卖而被俘。由清恃郎瑞麟、总兵经文岱等槛送到北京,由大将军绵愉办理此案。在清廷严刑逼供下,林凤祥仅留下一份403字的《供词》,录下其身世及经历。最后被害于北京西市。行刑时(凌迟)林凤祥毫无惧色,“刀所及处,眼光犹视之,终未尝出一声”,时年三十一岁。
1863年洪秀全追封林凤祥为殿前夏季察天军顶天扶朝纲求王协千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1-24
天平天国的五虎上将:李开芳 林凤祥 罗大刚 胡以晃 黄文金

个人感觉哦,李开芳和林凤祥都很厉害。仅凭2万人从南京一直打到天津边上,并孤军在北方坚持了2年,这样的战绩个人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如果真凭2者谁更厉害,应该是李开芳吧。
作为北伐军主将,如果没有能力不可能以同为五虎的林风祥做副将,不然将帅失和的话北伐军的战绩不可能这么好。

这个你还是自己凭把,人物方面的东西各人有各人的喜好。
你可以看看连接里天平天国的五虎上将的资料,看你自己喜欢哪个!

参考资料:http://zhishi.baidu.com/zhishi/92689.html

第3个回答  2008-11-24
盖!太平天国时本没有五虎上将之说!后人杜撰!
五虎上将早见于《三国演义》,关张马黄赵五位大将;太平天国时,主要以王侯制分封,无五虎上将之说,无法一家之言谁最厉害! (当然,一定要在这五人之中评个谁更优秀,本人以为林凤祥稍优,理由后)

洪秀全的《永安封王诏书》中:“天兄天父,魂爷也.从前左辅右弻,前导后护之各军师,朕命为王爷.此乃姑从不正之例.若从真道论之,有冒犯之嫌.今特封左辅正军师为东王,管治东方各国;封右弻又正军师为西王,管治西方各国;封前导副军师为南王,管治南方各国;封后护又副军师为北王,管治北方诸国;又封石达开为翼王,使翼羽天朝.以上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
天王与诸王有着严格的君臣之别,诸王之间也是不平等的,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差异。诸王之中,东王地位最高。永安封王时,规定西王以下“俱受东王节制”,北王其实为二等王,翼王是三等王;1854 年加封的燕王、豫王更次之,位在四等;王以下有侯,侯以下又是朝内官、守土官、军中官等等。(没有将军之职衔)。

将军作为对武将的通称是可以成立的。但太平天国的高官基本上都是靠战功而就,任何一个高层军领都可以称的上是将军。无论前期还是中期封的王(后期的封王太乱),任何一个人拿出来都是响当当的军事大将!既然太平天国的官方没有正式的五虎将之说,为何偏偏只有“李开芳,林凤祥,胡以晃,黄文金,罗大纲”才是虎将?

诚然,这五个人战功卓著、骁勇善战,实不宜一家之言说他们就是太平天国五虎上将。这几个人各有短长,评价谁更厉害,作为将军,不能简单以谁更会杀人而论,当以勇、智、谋而说,其中以林凤祥和李开芳排名较前(详细有理由其它人已经列了不少史例),单就对比而论,各自的功勋后人可能很难评价谁更厉害,我们不妨从侧面看:
1、北伐是当时太平天国的一招战略措施,由于北伐,这支两万人的精锐快速北上且不断壮大,吸引了清庭百万的兵力不敢南下尽力"剿匪”,这为杨秀清带领太平军在南方扩大战果赢得了极其宝贵的形势和时机,如果太平军不发生内讧,形成南北对立之局不是不可能。那这么样的一支重要的北伐队伍领袖自然不能是泛泛之辈,需要有勇有谋之人,林李二人能够从中突出,可见二人当时的能力和地位在军中是独特的和突出的;
2、由于北伐军在人力、接济、天时、地利等方面的不足,北伐失利。林派李率军南下接二路北伐军,失利!两军各形成孤立,林凤祥所部转战各地、有胜有败,最后遇天寒所部大多冻死,林在地窖被俘,后被杀。这是天要亡林、非人力可较天力!
李开芳所部失利后,李诈降被僧格林QIN识破,诱捉!后被杀。此谋不如人,计不复出,为乱所先识,故败。
这两个人的不同处理方式,可以看出林较李稍高一点,既能够自知也能够知乱,此大将也!
所以,楼主推荐的这五人之中, 我个人评论“林凤翔要更厉害一些”!
第4个回答  2008-11-24
太平天国时期,有五位地位次于前期王的人物。他们为太平天国的建立以及发展贡献了很大的力量。因为作战勇敢,当时人称太平天国五虎上将。分别为李开芳,林凤祥,胡以晃,黄文金,罗大纲。

李开芳
李开芳(?~1855),壮族, 广西武缘(今武鸣县两江镇龙英村大李屯)人,① 一说广西郁林州人。太平天国辛开元年八月,授戊监军。明年七月,升金一总制,带右一军。从西王萧朝贵攻长沙,连下桂阳、嘉禾、攸县等地。九月,在长沙擢金官正将军。十一月克岳州,升殿右二指挥,率劲旅攻克汉阳,升殿右二检黠。十二月克武昌,升地官正丞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