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有很多白色片状,像虫子一样,会动

以前医生说过那白色像完面条一样的东西是虫子的分泌物。。
有时候大便出来的那种白色一节一节连接起来的东西,,好几米长,,,还会动,那是虫子还是什么?
怎么治疗,吃了很多下虫的药都不管用,,有医生说那虫子潜伏最少二十年了,,成什么母体了。。
有没有医生知道那是什么虫子,,,
发现现在严重了。。。脸色不好,人也突然消瘦。。肚子有时候会胀。。痛
绦虫纲 百度查了好久,,,应该绦虫。。。看了图。。
不知道这个虫好治不好治。。
谢谢一楼的回答。。。。。估计二十几年了。。。。。二十几年前便出来过那东西,以为没有虫了,,二十年也没什么影响,,最近突然人瘦了几十斤,,,脸色也变了,,,长了很多斑。。每次大便都有白色的这种虫。。
前面医生拿的甲苯达挫片,,吃了四五盒都没用。。。
除了这个虫,不知道肚子里还有没有别的虫。。吓人啊。。。有没有办法好好检查一下。。。。B超还是什么。。。

  根据楼主的描述,应该是牛肉绦虫或者猪肉绦虫之类的绦虫,可长达几米,长年潜伏
  粪便中或内裤、被褥上发现白色节片为绦虫病重要的临床特征。
  会引起腹部或上腹部隐隐作痛,腹胀不适,甚或恶心、呕吐。

  方药:中药有良好的驱绦效果,可选用下列方药中的一种应用。
  ①槟榔60-120g,切碎,文火煎2小时,于清晨空腹顿服。服后4小时无大便排出者,可服用芒硝10G。
  ②南瓜子60-120g,去壳碾粉,直接嚼服或水煎服。2小时后服槟榔煎剂(剂量、用法同上)。
  ③仙鹤草芽(深秋采集,其形似狼牙,故又称狼牙草),洗净,刮去外皮,晒干,碾粉,成人早晨用温开水冲服30—60g。因本药兼有泻下作用,可不另服泻药。一般在服药后5-6小时排出虫体。
  ④雷丸,研粉,每次20G,1日1次,连服3天。
  ⑤石榴根皮25G,水煎服。胃病患者不宜选用此药。
  驱除绦虫,务必驱尽,须连头节同时排出,方能彻底治愈。若头节颈未被驱出,则仍能继续生长。若发现绦虫未驱尽时,可仍用上述驱绦药物治疗。
  驱虫之后,继服香砂六君子汤健运脾胃。
  治疗:
  一、槟榔、南瓜子合用 槟椰对猪肉绦虫有较强的麻痹作用,能使全虫麻痹瘫痪。对牛肉绦虫则仅使头节和未成熟节片麻痹,故疗效欠佳。南瓜子能麻痹牛肉绦虫的孕卵节片,单独应用疗效亦不佳,与槟榔合用治疗牛肉绦虫治愈率较高,治疗绦虫病时都采用两药合用。早晨空腹南瓜子仁粉60~120克,2小时后服槟榔煎剂(槟榔60-90克,水煎1小时)再过半小时服泻药。一般在3小时内即有完整活动的虫体排出,少数患者可能于下午或次日排出虫体。
  二、灭绦灵(氯硝柳胺) 氯硝柳胺原为杀灭钉螺的药物,但对猪肉及牛肉绦虫均有良好疗效。临床上也用以治疗绦虫病,抗虫效果较槟榔南瓜子为优。本药可抑制绦虫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反应而杀死其头节和颈节,死亡的虫体随粪便排出。剂量为空腹先服1克,隔1小时再服1克,服药时将药片充分嚼碎吞下,而饮水量应少,使药物在十二指肠上部即达较高浓度。二小时后服泻药。小儿剂量减半。本品副作用少,但因对虫卵无作用,当虫体在肠内被消化而释出虫卵时,虫卵可逆流入胃及十二指肠,猪肉绦虫则可因此引起囊虫病,故主张治疗猪肉绦虫病时,应先服止吐药以防呕吐,并服泻药使死亡节片在未被消化前即迅速排出,此药应连服2天。
  三、吡喹酮 为新型广谱抗蠕虫药,除有抗血吸虫作用,也是一个高效抗绦虫药,吡喹酮杀绦虫的原理尚未阐明,可能有促进Ca2+进入虫体,从而引起虫体肌挛缩,产生痉挛性麻痹,成人剂量0.5克,儿童0.2-0.3g顿服,1小时后服泻药,效果良好。
  四、仙鹤草 用根芽全粉30-50克,服后不需给泻剂。亦可用草芽浸膏,鹤草酚单体或鹤草酚粗晶片,但应服硫酸镁导泻。
  五、甲苯咪唑 成人200mg一天二次,连服三天,驱绦虫率约为80%。
  六、丙硫咪唑 对绦虫也有较好疗效,剂量是每天400mg,连服6天。
  不论应用何种驱虫剂,应注意下列几点:①驱虫后均应留取24小时全部粪便,淘洗检查头节以确定疗效。查得头节表现治疗成功,未查得头节,并不表示驱虫失败,因头节不一定在治疗的当天排出,也可能驱虫药物使虫节破坏或变形而难于辨认。②治疗猪肉绦虫病时,应先服止吐药,以免虫卵反流入胃,进入小肠,孵化成为六钩蚴,进入肠壁血管,随血液分布全身,发育为囊虫,形成皮下和肌肉囊虫病,脑囊虫病,眼囊虫病等。③治疗后观察3个月,对又排节片或虫卵者则应复治。加强肉类检查,不准出售米猪肉或有囊虫的牛肉,不吃未熟的猪肉与牛肉,应彻底治疗绦虫患者,搞好粪便管理,加强猪、牛管理。防止牲畜受绦虫感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14
楼主,不要担搁了马上去专业一点的好医院去检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