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前5回解析

如题所述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这一回主要讲了三件事:一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来历。宝玉是石头下凡。这块石头因“无材补天”被女娲抛弃在青埂峰下,又四处游荡,到警幻仙子处做了神瑛侍者,遇见一株绛珠仙草,日日为她灌溉甘露,后来又被一僧一道携了投胎下凡做人,他就是贾宝玉。那株绛珠仙草也跟了石头下凡,她就是林黛玉。二是有个叫甄士隐的知识男士,有三岁的女孩英莲,视若掌上明珠。士隐有一天做白日梦,梦里看见一僧一道携着一块美玉去投胎。士隐看那美玉上有“通灵宝玉”四字。醒来后就忘了此梦。不久,士隐的女儿失踪;家又遭火灾。因此悲观厌世而出家。三是穷知识分子贾雨村,常在甄家串门,被甄家丫头娇杏爱上。由于甄士隐的资助,贾雨村中举而做官。
回目“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是说甄士隐在一次做梦时看见并认识了通灵宝玉,即贾宝玉生时从嘴里吐出来的那块玉。这是书上讲到的。这回目还有深一层的意思。“甄士隐”是“真事隐”的谐音。作者在本回开头就说“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这“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是不好解释的。意思是说,作者所经历过的人生,是痛苦的、曲折的,怀才不遇,理想未能实现,幸而有闺中识他爱他,得以安慰,便来写这样的一部书。(也可能是这样:作者出身在一个大贵族家庭,接触了一大群闺中女子,熟悉她们的性格,所友者有几十个之多,其中有一人是他刻骨铭心爱的,是独一无二的,即书中的黛妙,——按:近日看了电视剧《曹雪芹》,即筠妹妹。这个灵的化身的筠妹妹!!这些爱,最终都成了梦,悲痛之后,要将它写成书,但又不能写真人真事,只好借题发挥,用艺术笔法写了红楼梦。通灵,有英译本作“精神之爱”,妙。
回目“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说贾雨村在落魄之际(风尘),竟然有闺中小姐(虽然是丫头)爱上他。他很感激,写了诗,做了官后第一件事便是接他的爱。贾雨村虽坏,这一点又能引起读者的欣赏。(这可能也是作者的体验,在倒霉之时,或在心灵失衡之际,有女性真正爱他)这“贾雨村”,是“假语村言”的谐音。是说这部《红楼梦》是用虚构的文学语言写成的。风尘怀闺秀,也暗喻作者自己在风尘碌碌之时怀念曾爱过自己的闺秀,要用文学语言为她们作传。
这“甄士隐”,和“贾雨村”,又是“真士隐”和“假儒存”的谐音。意思是说,在那个腐败专制的时代,真正的有良知的正义人士,是受排斥的,只好隐居起来。而能够生存下来只能是像贾雨村这样的贪官污吏。
本回甄士隐的生活道路,即是贾宝玉一生道路的缩影。是全书之纲。
3 回复:【红楼梦分回赏析】第一至第五回(转)
第三回 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重点:林黛玉的眉毛是诗
这回说了两件事:其一是林如海请贾雨村护送女儿林黛玉到外婆家——贾府;林如海又向他的内兄(夫人之兄,黛玉之舅)贾政(宝玉之父),推荐黛玉的老师贾雨村,望贾政帮忙谋官。其二是林黛玉进荣国府(贾府分宁国府和荣国府两房)和贾母、凤姐、宝玉见面。重点是写凤、宝、黛三人。西宾,老师的雅称。
此回写黛玉的眉毛是“罥烟眉”:
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的这副相,一看就知道她是多愁善感的人。但多愁善感,只是林黛玉性格的表面。她性格的本质并不在这里。
某红学家在欣赏林黛玉这个人物时,对书中描写林黛玉的眉毛,“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引起浓厚兴致,要到人群中去寻找这种眉毛。这似蹙非蹙好找。这罥烟眉——两弯青烟挂在眼顶,这样的眉毛就难寻了。在女孩子的人群中,天南地北,找了几年,都找不到这罥烟眉。后来,有人提醒说,这种眉毛是诗,你到哪儿去找?这位红学家才恍然大悟。是的,林黛玉的眉毛是诗,林黛玉的全身都是诗。诗,这才是林黛玉性格的本质。这一本质,只有贾宝玉这样的看相师,才能一眼看出。也只有贾宝玉才会爱她。只有在真正的爱人的眼里,人的美,那怕最微细的美,才会被发现,才会被欣赏。
罥烟眉,似飘渺的青烟挂在眉际。这样的眉毛在现实中的确少有,但还是有的。前些年,笔者在旅行途中的火车上,对面坐着一位苗条美丽女孩,一对清纯的眼睛上方,长的正是像林黛玉那样的罥烟眉。其眉略细,青攸攸的,又像刚出土不久的兰叶。她是一位高中学生。我跟她随便交谈了几句话,她就下了车。从她的相貌和神态来看,这位女学生的智慧,很有可能像林黛玉的卓越不凡。
罥烟眉,只有美女(注意:是美女,而不是漂亮女)才有,是眉毛中的上品。要辨别是否罥烟眉,得把其人的眉毛和人的整个形貌风格联系起来考察。就像林黛玉的眉毛和她的倾城之美是一个整体一样,在不具备美人体态的女人脸上,是找不到这种眉毛的。不知你读的本子上有无此眉。通行本上是“笼烟眉”,无味。
注:*罥,音JUAN,阴平,挂的意思。有的本子是“笼烟眉”,错。
第四回 薄命女遍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重点:护官符
薄命女,指第一回失踪的甄英莲。她是被拐子拐走了。后来有个叫冯渊的公子爱上她,赎了她,正要过门,却又被恶霸少爷薛蟠抢走了,并打死了冯渊(薄命郎)。这薛蟠就是薛宝钗的弟弟。他和姐姐跟了母亲到他的姨妈王夫人(宝玉妈)家即荣国府投亲,途中惹了此祸。
冯渊的家人到应天府告状。审理此案的法官是贾雨村。他由贾政的帮忙,又做了应天府的知府。他的秘书——门子告诉他,此案的杀人犯薛蟠是贾府的亲戚,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结成一党,惹不得。门子还帮贾雨村出点子,胡乱审了此案,让薛蟠逍遥法外。贾雨村为讨好贾政,将此事通报于他;又恐门子泄此机密,借口法配了他。
葫芦僧,即秘书门子。他当年曾在葫芦庙当过和尚。贾雨村当年穷困时曾在葫芦庙寄居过,和葫芦僧是故交。葫芦案,即糊涂案。此案是由葫芦僧出点子所判,故曰“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此回重点是“护官符”。
护官符,这个在封建官场中做官、升官、买官卖官、营私舞弊、贪赃枉法的大法宝,是每一个做官的和想要做官的人,都应当知道、精通和熟练运用的秘诀,知府贾雨村当然是知道的。只是他在这样一桩明摆着的人命案面前,不敢放肆大胆地运用这个秘诀而已。被精通此道的葫芦僧一经点破,他也就大胆运用了。
毛泽东曾把这一回当作全书的纲。原因就在于这个“护官符”。在上世纪的60年代初期,刘少奇、邓小平、彭真等人,不同意毛泽东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路线。毛泽东认为他们一伙人是在搞“护官符”;他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要人们起来打破这张“护官符”。作家王蒙说得好,毛泽东是用红楼梦来解释他的阶级斗争理论。
今天的一切贪赃枉法腐败分子,也利用这种“护官符”来干坏事。看来,红楼梦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败斗争,也不无作用啊。

参考资料:http://post.baidu.com/f?kz=201582888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12
第一回中点题,点明主旨,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说明是要写自己一生中曾遇到的那些女子。
然后通过神话故事,为全书蒙上浪漫而又悲情的色彩。这个神话,那个太虚幻境,在后文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红楼梦长的开头铺垫,有些人固然会觉得冗长,然而真正能够欣赏进去的人开来,就会觉得曲径通幽一般,不落俗套。且更让人有种期待的感觉。
第一回后半回开始进入“红尘”,贾雨村,这个作者 假(借)村语而写的人物,作为一个线索人物,引出故事正文,最后(通过脂砚斋的批语)可以推测,结局时贾雨村也要出场。这样的安排带有一种冥冥之中的宿命感。

第二回
先写出黛玉家中的变故,自然而然地铺垫了之后黛玉进贾府的情节,且笔墨虽写黛玉家,却没有正面很多地描写,含蓄而出。就如同贾政观赏大观园之景时所说:如果一进门所有景色都尽收眼底,则无趣,还是一进门这个山挡得好,非胸中有大丘壑之人不能为也(大意)。
再写通过外人写贾家的家族,这样庞大的笔触,勾勒出一个诗书礼仪之族,作用在于,首先之后主要人物出场时不会觉得陌生,其次如果之后每个人物出场再单独介绍,看着就不自然了,最后,写出了外人眼中的贾府,外人眼中的贾家诸人,这是世俗的眼光,然而又是不可或缺的。正是外人眼中所看宝玉的怪诞,和读者所读到的宝玉的真实性情的比较,才突出了宝玉这个人物反对封建的意义。同时写贾府已是外人看来已经将死的“百足之虫”,奠定下全书的悲剧结局。

第三回下进入正题了,再写一些别的,都是伏线千里的手法,埋下伏笔。伏笔早早地埋下,到时候读来才有一种前后呼应之感,才不会觉得仓促。
第三回主要都是写林黛玉进贾府的前后经过,用的笔墨虽然不多,但是精彩地刻画里林黛玉、王熙凤、贾母等人,而且古雅的笔锋勾勒出一个诗书之家的威严气派,后边结尾一两段黛玉晚间睡前和袭人的谈话可以说是黛玉开始慢慢进入了这个贾府,也慢慢走近了宝玉,这段爱情故事渐渐就要拉开序幕。

第四回又荡开一笔,看似无关,实则和后面香菱的身世相关,伏线千里,埋下伏笔。
也勾勒出那个社会的黑暗,本来想当清官的人由于怕得罪权贵,丢了乌纱帽,于是胡乱断案,有钱人家的子弟杀了人都不当回事。这些看似闲笔的描画,不经意间将整个社会的全貌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第五回薛宝钗正式住进贾家,算是铺垫好了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这两段情缘,写宝玉醉后秦可卿带他到房中休息,宝玉梦中进入仙境,既和前面的神话故事呼应,又与后面的人物结局相关。在仙境,宝玉看到了金陵十二钗的女子的判词,那些判词暗示了书中主要女子的命运,让读者读来应经感觉到悲剧的氛围和浓浓的宿命感。之后宝玉在仙境享受了人间的的种种快意之事。以美梦惊醒结尾,其实这样写也相当于是对全书的一个总括,在红尘享受了许多年繁华时光,之后作者本身家庭的没落,或是书中那块顽石在红尘经历之后的回归,都如同那美梦惊醒,前尘种种不过黄粱一梦尔。
第2个回答  2010-01-11
前五回就是对荣国府和宁国府概貌的一个描述。所有主要人物也都在这几回出场了。重要的是,在前五回贾宝玉的梦里,他已经完全梦到了所有人的结局如何。这也算是预兆吧,与后文呼应。
第3个回答  2010-01-11
前五回都是交待性的文字:
第一回交待木石前盟,
第二回交待贾府人物关系
第三回交待林黛玉进贾府及主要人物(黛玉、宝玉、王熙凤及贾家三春等)
第四回交待四大家族关系和香菱,还有宝钗入贾府
第五回则是全书故事的总提纲,暗示了主要人物的不同结局。
第4个回答  2010-01-15
这是前60回的简介:

http://hi.baidu.com/%D3%EE%D6%C7%B2%A8%BE%B2%D1%D4/blog/item/1d2dad53c4c08813377abe79.html

我原本想直接复制给您的。可是有点给吞。如果还有问题,就请您直接HI我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