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何申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上何申的结局如何

  1799年,正月十八日,巨贪和和被嘉庆皇帝赐死。和珅得罪嘉庆,绝非偶然的错失,而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这家伙位极人臣二十年,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千方百计搜集皇亲国戚、文武官员的材料,十五皇子(后来的嘉庆帝)自然也在范围之内。

  乾隆八十大寿那年(1790年),嘉庆的老师朱玉圭正好六十岁。嘉庆写了一首诗祝贺老师,诗中将朱玉圭和父皇连在一起,还说朝廷等待着他来担任要职。和珅发现后如获至宝,将它视为一支备用的暗箭。不久,乾隆拟将朱玉圭调到朝廷当大学士。和珅感到这会危及自己的地位,就拿那首诗给乾隆看,说朱玉圭与皇子的关系不正常,要皇子写诗称颂自己,很有野心。于是“龙颜大怒”,朱玉圭因此被降职,要不是有大臣说情,嘉庆也会受到处分。

  嘉庆从此韬光养晦,并掌握了和珅的大量罪行。1795年9月,乾隆决定传位给嘉庆,使和珅胆战心惊。嘉庆登基后,和珅为了保护自己,更加强了监视活动。

  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乾隆驾崩,嘉庆马上雷厉风行地置和珅于死地:初四日宣布撤销他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的职务,并将他与其死党福长安软禁;初五日颁布征求朝政意见的诏书,其实是鼓动臣下弹劾和珅;初八日拘捕和珅并进行审讯;十五日公布他二十条罪状,三天后下达赐死的诏书。

  和珅知道自己的末日已经到来,罪状公布的当晚,正是元宵,他对着皎洁的月光,不由感慨盈怀,写了这首《狱中对月》:夜色明如许,嗟余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诗相当真实地表现出他此时的处境和心情。他二十年苦心孤诣地耍弄权术、搜刮财富,如今一切都化为乌有,真个是“枉劳神”矣!

  他被迫上吊死后,人们还在他的腰带里发现一首七言绝句:五十年前幻梦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记取香烟是后身。

  他刚踏入五十岁,苦心谋得的权势和财富就如“幻梦”、“香烟”,一切成空,诗的字里行间饱含着无限的凄苦之情。

  和珅之死引起众多议论。其中一说是“水泛含龙”预言三十三年后那场大水灾。道光十二年(1832),黄河南段决堤,造成巨大灾难,再过两年,慈禧太后出世,她是和珅的后身,干尽了祸国殃民的勾当,促使大清王朝崩溃--表明他要报仇。此解十分牵强,可是突出了他的罪恶本性,反映出人们对他的憎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10
本来是凌迟处死,后来念他对乾隆有功,再加上固伦和孝公主的求情,就改是简单的自尽
附,和珅倒台实录: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崩;当天,嘉庆任命和珅与睿亲王等一起总理丧仪大事,并召朱珪[嘉庆恩师,因为和珅陷害而离京]迅速回京。

正月初四,嘉庆解除和珅与福长安的军机大臣职务,命他们昼夜在大内守灵,隔断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

正月初五,在嘉庆的暗示下,官员纷纷上疏,弹劾和珅弄权舞弊,犯下大罪。

正月初六,嘉庆进行人事调整。

正月初八,嘉庆命令上奏文件直接送给他,军机处不得抄录副本。

正月初九,在公布乾隆遗诏的同时,嘉庆宣布革除和珅、福长安职务,交由刑部,并命查抄和珅家产。

正月十一,嘉庆宣布和珅的二十大罪状,并要各省督抚表态。

正月十五,直隶总督胡季堂首先表态,请求将和珅凌迟处死。

正月十八,在京大臣奏请将和珅凌迟处死,将同案的福长安斩首。嘉庆在十公主的恳求和自己的考量下,恩赐和珅自尽。同时,对福长安改判死缓,但要让他亲眼看着和珅自尽。
第2个回答  2010-01-11
挂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