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为什么怕鸡

鸡是蜈蚣的天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2

世界上的万物相生相克。鸡天生就是蜈蚣的天敌。

鸡爪上有一层硬化的角质,相当于给鸡爪穿了一层防护甲,让蜈蚣蝎子等无论如何咬不进去,所以这鸡爪上不起眼的角质,便是家鸡决胜蜈蚣的一大原因。再者就是,公鸡就算被蜈蚣咬到其它脆弱的部分,并且顺利将毒液注入到身体里面,也不会对公鸡有什么危害,因为公鸡的肝脏可以很快将蜈蚣的毒液过滤掉。

扩展资料:

蜈蚣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

一般在10月天气转冷时,钻入背风向阳山坡的泥土中,潜伏于离地面约12cm深的土中越冬至次年惊蛰后(三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又开始活动觅食。

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密度过大或惊扰过多时,可引起互相厮杀而死亡。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及饮水充足时也可以几十条在一起共居。

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昆虫类。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2-12

首先食物链是自然界中维系平衡的一条法则,鸡天生就是蜈蚣的天敌,就像鸡也怕蛇一样,一环扣一环形成了自然界中的食物链,相互产生制约。就连世界上最大的蜈蚣可能都要怕鸡三分。

再来就是鸡天生长有坚硬的喙和爪,公鸡的爪上还有一层厚厚的角质皮,当蜈蚣缠绕住鸡的爪子时,根本不能刺不穿角质层,无法注入毒液,再加上鸡的速度比蜈蚣快很多,快速连续的啄食蜈蚣,蜈蚣根本受不了,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吃了。

扩展资料:

蜈蚣的危害:

1、由于蜈蚣非常喜欢潮湿、通风的环境,很多人的家庭居住环境比较合适蜈蚣生存,就很容易引来这些不速之客。

2、蜈蚣的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毒素不强,被蛰后会造成疼痛但不会致命。

3、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昆虫类。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

4、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密度过大或惊扰过多时可引起互相厮杀而死亡。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及饮水充足时也可以几十条在一起共居。

5、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蜈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4-26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1
在自然界里,蜈蚣、鸡母和蛇这3种动物,确实是天生的一物降一物,蜈蚣怕鸡母、鸡母怕蛇、蛇怕蜈蚣,形成了一个互相制约的连环圈。 先说蜈蚣怕鸡母。确切地说,凡鸡,蜈蚣都怕,不独怕鸡母。蜈蚣是一种有毒的节肢动物,体扁,一般长达12厘米,头部金黄色,有一对长触角和一对聚眼。口器由一对大颚和两对小颚构成。躯干背面暗绿,腹面黄褐,分21节,节节有足,故也称“百足”。头后一对,称“颚足”有发达的爪和毒腺;最末1对向后延伸呈尾状。常栖息于腐木、石隙和墙缝之中,一般是昼伏夜出,捕食小动物,也螯人。但在盛夏时,无论昼夜,它都很活跃。在农家,有时白天气候炎热,雷阵雨将至,那潜藏着的蜈蚣常从屋楹掉下,四处乱爬。此时鸡母或公鸡一见就竞相扑捉啄食。鸡能解蜈蚣毒,在《广东新语》里,清代的屈大均早有记述。他说:“蜈蚣,短者也,其长者节节有足,是曰‘百足’。”它“性畏鸡,人见百足亟唤鸡,鸡未至而百足僵矣。”他还说,蜈蚣“螯人最毒。”甚至被蜈蚣接触过的食物也有毒,“误食之令人腹痛欲死,饮烧酒,或鸡肉羹亦可解。”潮汕有句民谚,说“蜈蚣咬,鸡母捂;钱龙(壁虎)咬起大厝。”也说明鸡能解蜈蚣毒。所谓“鸡母捂”是以鸡屁股“捂”住被蜈蚣咬着的伤口,就能将蜈蚣毒吸出来,化解消毒,使人安然无恙。 再说鸡母怕蛇。蛇分有毒和无毒2类。在农家,旧时常见的毒蛇有金银蛇(俗称雨伞柄)和眼镜蛇(俗称草鞋踏);无毒蛇,主要是那种俗称为“鸟昏”的蛇。但无论那种蛇,它们在农家,常好爬到鸡寮(窝)寻吞鸡蛋,咬死鸡母。因公鸡脚上有距,敢与蛇斗,不易被蛇咬死。而鸡母脚上无距,又不好斗,一见到蛇就惊慌害怕,常常被蛇咬着脚,遂即瘫软在地,跑不了。最终,鸡母或被蛇毒毒死,或被无毒蛇含吞致它。据此,在潮汕民间又形成一句“养蛇食鸡”的俗语,与汉语成语“养虎遗患”相提并论。 至于蛇怕蜈蚣,是因蜈蚣斗蛇很有本领。蜈蚣爬上蛇头,专咬蛇的眼睛,使蛇立即失去反抗能力,终因蜈蚣毒致死。蜈蚣还能从蛇口进入蛇腹,将蛇毒死。对此,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也有记载。他说“百足,《尔雅》作《螂蛆》,能伏蛇,每自口入食蛇腹,山行筒置螂蛆,蛇不能近。”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