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语言学知识进行对外汉语教学

如题所述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些语法点的解释陷入无法解释的窘境。其实反过来看,联系一些语言学流派的基本观点,结合汉语的独特特点,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放开视野,对这些问题重新进行解释,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现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多数对外汉语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单纯的语音、词汇、语法、中西文化差异等方面,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但在此基础上,大多数教师忽视了语言学理论知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一门学科的发展总是有与它相对应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陆俭明先生在《当代语言学理论与汉语教学》一文中指出:“我跟许多汉语老师接触过,有国内的,有国外的,多数老师有这样一种想法:当代语言学理论,特别是前沿理论,那是搞汉语本体研究的人需要学习、了解的东西,对我们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来说,必要性似乎不是那么大,再说学了也用不上。”可见,不管是在国内汉语教学界还是在国外汉语教学教,大家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学理论知识的重视还不够,没有认清它的重要作用。
  二、语言理论知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原因
  为什么语言学理论知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呢?归结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具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教师,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外国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会针对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提出一系列的“为什么”,我们如何能够更科学、更合理地解释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使学生心服口服,而不是用“这是汉语的语言习惯”等类似的话语回答学生。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教师能够掌握语言学理论的基本知识,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例如:
  在汉语词汇的讲解时,我们可以说“红花”、“绿草”、“新书”、“冷粥”,这些词语中包含了两个语素。如果仅仅这样简单地教授给外国学生,他们就会问那么像“匍匐”、“垃圾”、“蜿蜒”“崎岖”这样的词中是否也包含了两个语素呢?如何能够更加简单易懂地将判断语素的抽象知识教授给外国学生呢?我们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就可以运用结构理论的知识,采用“替换”的分析方法。“替换”是语言学里一种基本的分析方法,所谓“替换”是指在一个语言组合里一个语言项目替代另一个语言项目的过程。运用“替换法”可以将以上词语做以下分析:
  a.红花红纸梅花
  b.绿草绿水小草
  c.新书新房买书
  d.匍匐??
  e.垃圾??
  f.蜿蜒??
  g.崎岖??
  通过以上的分析,利用“替换”法,我们可以得出,“红花”、“绿草”、“新书”、“冷粥”中的每个音节都可以用另外的音节来替换,替换后的双音节音段依然有意义,可见这些词包含两个语素。而“匍匐”、“垃圾”、“蜿蜒”“崎岖”中的音节不能用其他的音节来替换,因而可以看出这些词语只包含一个语素。结合结构理论知识,利用“替换”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简单明了的向外国学生讲解语素和词语的区分这一抽象的问题。
  2.掌握语言学理论知识能够帮助对外汉语教师更好的掌握对外汉语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法是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组成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对外汉语教学流派。教学流派是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包括其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作用评估方法等方面的教学体系。而教学流派的形成是在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和语言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语法翻译法是在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一切语言都起源于一种共同的原始语言,语言规律是共同的,词汇所代表的概念也是相同的,他们之间的区别知识词汇的语音和书写形式。因此,语法翻译法认为通过两种语言词汇的互译和语法关系的替换就能够掌握另一种语言。听说法和视听法的语言理论基础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主张对口语进行仔细的描写分析、对不同语言进行结构对比。因而,此种教学法强调第二语言教学从口语开始、从教说话开始,通过掌握语言结构学会目的语。认知法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该教学法强调语言是一种受规则支配的体系而不是习惯体系,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是有意识、有创造性的,学习第二语言首先要立即让句子的规则。交际法是建立在社会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交际法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表达意义的系统,其基本功能是社会交际,因而语言的基本单位不仅是其语法结构的他特征,也包括话语中的功能范畴和交际范畴,而语言的结构则反映其功能和交际用途。
  通过以上的列举,我们可以看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教学法与语言学理论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只有在了解相关的语言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把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3.有助于外国汉语学习者更深入地学习汉语。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学科,它是以汉语言文字教学为基础的与多学科相交叉的一门学科。汉语教学最直接的目的是使汉语学习者学习掌握好汉语,培养其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在汉语学习者初学阶段,掌握必要的语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作用还不突显,但随着汉语学习者学习的深入,其作用也会越来越大。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其他学科一样,也需要有相关的语言言学理论知识作为指导。
  三、语言学理论知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学理论知识能够解答一系列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1.结构理论与结构层次分析法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具有歧义的句子,为了能
够更好对这个问题作出解释,我们可以运用结构理论与结构层次
分析法的相关理论知识。例如:
  (1)消灭了敌人的士兵。这是一个歧义句,我们可以做一下的分析:
  消灭了|敌人的士兵。(动宾结构)或消灭了敌人的|士兵。(偏正结构)
  (2)东风牌汽车、解放牌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博览会上专家的一致好评。对于这一歧义句,可以分析为:
  东风牌汽车、解放牌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博览会上专家的一致好评。
  或东风牌汽车、‖解放牌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博览会上专家的一致好评。
  2.特征理论与语义特征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形容词+(一)点儿!”祈使句式。现代汉语中有一种句式是形容词带上“(一)点儿”构成的,例如以下句子:
  (3)谦虚点儿!
  (4)坚强点儿!、
  (5)灵活点儿!
  (6)开心点儿!
  (7)积极点儿!
  但并不是所有形容词都可以进入这一结构,例如以下句子:
  (8)骄傲点儿!
  (9)软弱点儿!
  (10)迟钝点儿!
  (11)悲伤点儿!
  (12)被动点儿!
  以上句子则不成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遇到这一问题可以用特征理论知识与语义特征分析法进行分析。“形容词+(一)点儿!”这种祈使句对形容词有一定的选择性,而这种选择性就取决于形容词的语义特征。在这一结构中,具有“可控”语义特征的褒义形容词能进入这一句式。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运用语言学理论的知识作为解答。
  四、结论
  我们从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中了解到,语言学理论知识对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和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在自己对基本的语言学理论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并能把这些理论运用于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使教学工作得以更好地进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