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进行产品创新

如题所述

  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如下:
  1 、提高科技水平,重视人才培养
  想对产品进行创新,首要的前提就是要有充足的技术水平、较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做保障。进行产品创新,就要求更高的科技,更先进的设备、仪器,更新的处理方法,所以需要扩大企业现有的知识储备,丰富员工的知识经验,使员工有能力投入到新的产品开发中去,还要吸收其他企业或成功案例的经验与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应用到自己的产品开发中去。西蒙电气1916年创立于西班牙,在全球低压电气及照明领域声誉卓著,这不仅是公司重视科技水平的提高,也是公司重视人才培养的结果。公司始终把人放在第一位,认为人才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一切根本。因此在引进人才时主要考虑综合素质,职工整体素质得到保障,有助于企业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的氛围,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雄厚的科技基础,和良性的市场运行模式。如今公司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至今已成为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企业。   
  2 、对产品外观、结构等进行创新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越来越看重产品的外观,所以企业在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应根据自己企业的文化以及消费者的需求设计符合企业形象的、新颖产品,会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光。除了外观设计,企业还应通过对产品的工作原理、功能及结构的分析对其进行创新的设计,来获得更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优势。而且这种设计可以申请专利,保护性更强,竞争对手很难通过简单的修改来模仿。这种设计的技术或功能特点都比较明显,所以企业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牢牢的抓住客户,为企业赢得更多利益。创新是西蒙电气发展的源动力。公司目前在国内拥有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38项、外观专利84项。公司一直致力于产品的不断创新,拥有大量的工业知识产权,倡导时尚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追求产品的精益求精。公司先后获得了“西班牙皇家杰出企业奖”、“西班牙产品设计大奖”、“科技创新奖”、“中国电气附件产品研发中心”等多项荣誉。经过不断创新,西蒙电气的产品与世界各国伟大的建筑同行,巴塞罗那奥运主体育场、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等都选用了西蒙产品。
  3、 注重观念创新、方法创新
  在坚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明确企业品牌的文化内涵,并进行品牌宣传,发挥品牌效应。同时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生产不同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要,同时及时对购买产品的消费者进行回访,通过对消费者的回访,了解产品的优势和不足,针对消费者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进行修改。消费者作为消费大众,他们的建议更能反映出普通民众的消费意愿,企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产品的创新,会更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在市场竞争中会更稳定的向前发展。例如,公司通过对消费者进行需求体验和调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调整公司产品系列,目前公司拥有从低到高多达三十种产品系列,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如今的顾客更喜欢既彰显个性、又喜欢搭配多种色彩,所以企业根据顾客的需求与喜好,推出多达16种色彩的搭配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同时也能获得比较多的利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6
在整个世界的产业链中,中国企业担当的环节,利润是比较低的,有点辛辛苦苦为别国做嫁衣的感觉。于是就有很多企业尝试从委托加工变为自主研发设计和拓展市场。我们常常称这个转变过程叫“上岸”。从一个工厂变成一个自有品牌的企业,这中间的跨度可谓不小,于是新的挑战又出现了,如何获得竞争力? 现在,企业管理方面最热的词汇就是创新。要让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大部分企业家都知道需要创新。一个企业的创新有很多形式,包括营销方面的创新,组织架构的创新,生产线的创新。在这篇文章里,我主要给大家分享关于产品创新的一些思考。既然创新这么重要,那么创新是不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呢? 中国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有个很常见的现象,要么不创新,要么创新就搞得轰轰烈烈,恨不得和过去的产品决裂。于是实力不那么雄厚的中小企业就比较畏惧产品创新,觉得只要抓好成本,用好人,管好物流等才是份内的,不要去弄那么复杂的事儿。在这里我给大家换换思路,希望你们能够明白,产品创新也能以小搏大。 我最近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总不能把空盒子卖给顾客啊,他们只得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博士后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几十万,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恼火,找了个小工来说:“你给我把这个搞定,不然你给我走人。”小工很快想出了办法:他花了90块钱在生产线旁边放了一台大功率电风扇猛吹,于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 这个故事原本是一个笑话,但是我觉得这个故事却是很深刻的。同样的一个困难,解决办法却是天壤之别。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进行有效地的产品创新,可以遵循以下几点建议: “好”就要勇于表达 我服务的众多企业都是技术性的高科技公司。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立足于市场,多半是因为有一些独到的核心技术。但随着公司的发展,仅仅迷信核心技术的实现,而不注重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往往让产品的进步变得困难。 有这么一家企业,大概八年前在自己的电子产品里面内置了一个智能芯片,可以识别文字,并还原成语音朗读出来,就是现在熟知的来电短信语音播报。这个技术在当时非常罕见与先进,企业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将此功能开发好,上市之后却发现产品反响非常一般,经过回访发现,基本上没有用户会使用这一功能。由于这个语音功能深藏在一堆菜单里面,用户需要进入好几个页面才能使用它,如此复杂的进入过程,当然不会有人用了。发现这个问题后,后面的产品将此功能的按钮直接放置在主菜单上,而且按钮设计得相当醒目,只需要一次点击就能够激活语音播报功能。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改进,产品的销量直线上升了3倍。 另一个相反的例子,就是恒基伟业的隐形手机。手机安全性这个功能,很早之前已经有不少手机产品已经开发了。实事求是讲,这个功能虽然符合中国国情,但技术难度不大。那些“前辈”手机都犯了相同的错误,认为这个功能没啥技术含量,不值得在产品里面强调,所以虽然在手机产品里加入了这个功能,但是用户基本上并不清楚。恒基伟业却走了另外一条道路:不但强调这个功能,而且干脆直接把手机品类以这个功能命名。它把手机安全的功能融入在了各个基本功能中,让用户在日常使用中,很容易就能看到并使用上相应的安全功能。于是就这么一个“安全手机”的概念,恒基伟业很简单的就赚了一个多亿。 我常提到一句话,就是“最后一公里问题”。这句话来自通信领域,指的是一个能力强大的骨干网络,如何能够接入用户家,为用户所用。在这里是指一个好的新产品创新过程,如果能够重视最后的那么几步,就能让这个产品的优点,非常直观的被用户感受到,能够真正体现研发设计团队所赋予的不凡功能。 这里给大家一个简单的评判标准:好的新产品,其核心卖点应该在用户不使用说明书的情况下,很短时间内被用户清晰的发现,并且顺利使用起来。 要重视“表面功夫” 上一节提到要让用户容易发现产品的亮点,那么多做做“表面功夫”就是提高亮点的一个有效方法。这个话题说开了很大,涉及到产品可用性,产品形象,用户体验,外观设计等内容……在这里,我着重以中小企业创新要如何“以小搏大”,简要提几个方法: 1、要有鲜亮的产品LOGO 一个生动易记忆的产品LOGO,是增加用户忠诚度和归属感的重要元素。在企业LOGO不是那么出色的情况下,还是先单独设定一套产品的LOGO吧。 2、放大核心卖点功能 如果产品有核心功能,一定要强调。比如某个功能做成超大的按钮,比如用特别醒目的颜色将功能区突出等等。这样用户易于发现,易于感受,千万别含蓄。 国外的很多产品以藏为美,恨不得所有的功能都隐藏起来。这种产品特点,是建立在用户已经高度熟知其品牌,忠诚度足够高的情况下的。对于尚且不成熟的品牌,建议切勿模仿。 3、产品上的文字图标一定要美观准确 一个产品上的文字和图标其实不多,但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这些元素却是第一轮信息。 来源:点亮网 作者:朱国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1-18
企业要实现创新,不一定要打破原来的框架。

在分析了强生、通用、宝洁等数十家顶尖公司的上百种畅销产品后,其实我们已经可以总结出行之有效的5大微创新策略:

第一,减法策略。权衡产品或新品中的某个功能删去后,是否能保持优势、效能、满足需求。

第二,除法策略。改变产品中某个部件的位置或大小,让原来的产品具备一种全新的功能,满足新需求。

第三,乘法策略。对原有产品的某个部件进行“复制”,让产品具有新的价值和新的体验。

第四,任务统筹策略。让产品框架内的原有部件承担起新任务,最大化现有资源的力量。

第五,变色龙策略。通过内部属性和外部环境的关联,来实现产品和营销创新,切中消费者的爽点。

而这5大微创新策略的出发点仍是为消费者/客户带来新的价值、契合新的需求、带来新的体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