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题所述

樱桃园镇中心幼儿园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极大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幼儿个性的社会化发展。《幼儿园纲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建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促进良好的师幼互动呢?
一、蹲下来与孩子说话
受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教师总习惯把自己定位于管理组织者和控制者的角色,很少站在孩子的位置考虑问题。在孩子的眼里:老师是“高高在上”“绝对权威”的,在这种压力和环境下,一方面,幼儿的主体性几乎丧失,另一方面,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难建立。在与幼儿的交流中,我经常要求自己蹲下来与孩子说话。蹲下来这个简单的动作提醒我:孩子与你是平等的,不要让孩子与你说话时要抬头仰视。教师蹲下来不仅能给孩子视觉上的平等,更能给孩子心理上的平等。教师从站着到蹲下,不仅仅是简单的姿势变换,它体现了教师教育观念的变化,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和热爱。
二、用表情和体态语表示赞赏和喜爱
孩子的心是敏感的,教师的言谈举止、态度表情都对他们产生着影响。除了积极的言语外,教师积极的表情和体态语更可以拉近与孩子的距离。1、微笑。“妈妈,老师对我笑了。”多年前我刚做教师时家长反馈的一句话,令我终生难忘。每当有孩子的眼睛与我相对而视时,我的眼里都会充满笑意。教师微笑中蕴含的赞扬、鼓励、肯定可以使孩子整天都保持愉快的情绪。2、爱抚。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幼儿期的孩子有对肢体抚摸的需求,来自成人特别是教师亲切的爱抚很容易消除隔阂,使孩子对你产生信任感。对于刚入园的孩子,爱抚的方式最有助于稳定情绪。教师的爱抚能使孤僻胆小的孩子增强自信,也能帮助“问题儿童”找回自信。
三、用轻言细语代替大声训斥
原来,看到幼儿违反常规或出现“行为问题”时,为了突出问题的严重性,让幼儿吸取教训,我经常用“严肃说教”的方式教育幼儿,但效果并不理想。经过反思我认识到,教师这种“大声训斥”的语气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慌、抵触心理,孩子在这种消极被动的心态下,很难与教师沟通和交流。于是,我摒弃“大声训斥”的习惯,代之以低声调的对话。不论孩子出现什么“问题”,我首先控制自己“恨铁不成钢的”的急躁情绪,用轻言细语与幼儿对话,告诉他刚才的行为,让他想想这样对不对?为什么?然后,老师和孩子一起分析应该怎样做?这样,孩子没有精神压力,很容易和老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在了解孩子的前提下进行的教育也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自身的教育探索与实践,我认为:轻声细语的对话作为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反映,体现着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亲密关系及相互之间的尊重和信赖。如果教师能常常使用轻声细语对话的方式教育启发幼儿,定会受到幼儿的欢迎,也会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为温和亲切的的语调表现了教师及良好的情绪和心境,它将强烈感染幼儿,使幼儿通过冷静思考,理解教育者的要求,也将增强幼儿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的自信心。
四、把爱洒向每个孩子
教师的爱心、好感和期望对孩子的影响很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容易偏爱聪明、乖巧的孩子,对那些调皮、捣蛋,行为问题多的孩子在心理上总是很不容易接纳,因而在教育态度、方式方法上存在急功近利倾向,很少给这样的孩子一个发展的机会。《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获得满足和成功”。我们只有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给幼儿一个发展的空间,为幼儿创造发展的条件,幼儿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因此,我始终坚信: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对班上的每一个孩子,我对他们的爱和尊重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爱与交流的方式:对于聪明伶俐、发展快的孩子,我对他们在肯定与表扬的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发展一般的孩子,我注意加大激励的力度,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问题”多,发展慢的孩子,我尽量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为他们提供表现自己长处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五、做孩子们的“大朋友”
整天和天真烂漫的孩子在一起,我经常忘记自己的年龄,不知不觉就加入他们的游戏中。我会用羡慕的口气对他们说:“这个游戏多好玩呀,我可以和你们一块玩吗?”“你们在谈什么?这么热闹,我也想参与你们的讨论,行吗?”孩子们还真欢迎我这个“大朋友”呢。记得一次我和孩子们玩“编花篮”的游戏,游戏结束,我累得气喘吁吁,我说:“唉,老师快变老了,跳不动了”。可孩子们说:“朱老师,你不老,你不老,下次再和我们一起玩吧!”是啊,在幼儿园,孩子们需要懂得爱护、引导他们的老师,也需要懂得童趣,保持童心的老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