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希特勒为什么要打苏联,苏联不是一直在给德军物资么,如果不打苏联也不会俩线作战,造成穷途末路?

如题所述

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从二战初期的大背景看,德军在进攻苏联之前,已经做好了各项充分的准备:(1)西欧已被占领,英国已无力发动反攻;(2)德军有足够的资源(比如人力资源、武器物资的生产能力等)。
2、二战初期德军对波兰和西欧低地国家的进攻使希特勒过分迷信闪击战的威力,从而令他认为闪击战一样可以击败苏联。
3、政治信仰不同。

PS:另外顺便说一点,苏德战争之前的苏芬战争让希特勒“见识”到了当时苏军真实的战斗力,同时也增强了他进攻苏联并取得最终胜利的信心。试想:仅仅一个弱小的芬兰就给苏联造成了那么多麻烦,如果“强大的德国”亲自出手,岂有不胜之理?~~呵呵!~~

综合以上几点因素,从而成就了希特勒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从纸上谈兵变成了现实。

这位说的这些。。是比较客观的,基本情况就是这样,我再两条他没说的,也把当时德国的情况和苏芬战争的情况简单的说下。

首先,德国在当时是军国主义,社会所有的一切向战争靠拢,即:一起为了战争。后来德国的“闪电战”打的太快,占领地内部消化不完全,便因为社会矛盾等问题,需要打新的战争,所以,德国为了稳定,在当时(主要是在希特勒的统治下)社会状况下,必须不断战争,扩张,消化,再战争,扩张,消化。这样的循环。

苏芬战争时,是苏联大清洗后时间不长而打的,当时,苏联是有1000万军队。。所以。。。苏芬战争的不败而败的影响比较大,它让人们看到,当时的苏联,不再是以前的那个不可战胜的苏联,所以苏芬战争对德国打苏联,给了巨大的依据与勇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09
一,侵苏联是纳粹党长期的“即定国策”。这直接决定了攻苏的必然性!
希特勒在1924年出版的《我的奋斗》这本书里,就提出了一个不甚明确的计划--进攻俄国!1928年还写了另外一本秘密的书,这本书重申了《我的奋斗》中关于进攻俄国的观点。即便那并不是一个详尽的计划,它也是希特勒所思所想的清楚表白。希特勒的助手霍斯巴赫上校在1937年贝希特思加登的一次会议上,记录下了希特勒准备在德国开始失去其优势前夺取东方领土的计划。希特勒十分清楚,德国一定要抓住在东面出现的机会。“霍斯巴赫备忘录”基本上预告了希特勒的行动。
二,目标:苏联还是英国!?
法国覆灭之后的两个多月内,希特勒在东进(攻苏)和西进(攻英)问题上犹豫不决。攻英计划和攻苏计划差不多是同时制定的希特勒一方面对英国狂轰滥炸,软硬兼施,一方面又隐蔽地将陆军大批东调。虽然希特勒很长时间以来就想向东进攻苏联,但是他想先吃掉英国,避免两线作战。要是德国具有空中优势,德军一定会渡过海峡,入侵英国。可是希特勒的空军在不列颠战役中遭受重创。由于德国不具备空中优势,希特勒并未因此推迟执行进攻苏联的计划。尽管德国无力击败英国,希特勒还是决定进攻苏联,希望迅速击垮苏联,然后对付英国。希特勒计划:德国武装部队应在对英国战争结束之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击溃苏联,为此,德国必须动用一切可以调动的陆军部队,而海军则仍以英国为主要作战对象,这一工作必须在1941年5月15日之前完成。总的战略企图是以装甲部队纵深锲入,大胆作战,摧毁苏联西部的陆军主力,尔后快速追击,建立一道从伏尔加河到阿尔汉格尔的防线以对付苏联的亚洲部分。而且,他认为德国这样做还可以阻止英国与苏联结成同盟。

那磨希特勒为何作出这样的决定呢?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条原因:
第一,西欧粮食恐慌,石油短缺,给希特勒扩大战争带来很大困难,要拿下英抡三岛反而会增加这种困难。因此他迫切需要夺取乌克兰的粮食和高加索的石油,给武装部队输血。
第二,德国海军较弱,渡海作战困难较大。即使击溃大英帝国,希特勒也认为“德国人流血牺牲得到的胜利,但获得实惠的只是日本,美国及其他国家”。何况,希特勒被胜利冲混了头脑,过高的估计德国陆军的实力。因而确定了先大陆,后海洋的信念。
第三,在希特勒的全球战略中,苏联是主要敌人,而英国则是可以妥协的不对象。当时欧洲大陆的战略态势是苏德两雄对峙。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苏德当时的力量对比。
到1940年夏,德国已经占领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等9个欧洲国家,这些地区拥有1亿多人口,是欧洲的心脏,也是欧洲工业集中的地区。另外,攻打苏联还将得到盟友意大利,以及匈牙利,罗马尼亚,西班牙,保加利亚等仆从国和苏联的死敌芬兰方面的帮助。还有,法西斯盟国日本也将在苏联的远东西伯利亚方向牵制大量苏军。
从苏联方面不但备战的动员准备不够,战略战术思想陈旧,而且在斯大林对苏军中高领导阶层的“大清洗”之后,苏军的指挥队伍在人才方面出现了巨大真空。这些都会告诉德军一个明确无误的信息———我们将有机可乘!!
在1941年夏,苏德之间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力量对比关系,从总体上是德国处在优势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把主要兵力投入侵苏战争,在军队人数上占两倍于苏联的优势,而坦克和飞机都接近苏联的三倍(与此相对的是在火炮方面苏联在战争的各个阶段都保持着绝对优势,这也可能与苏联人“大纵深”和防守的战略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综上原因希特勒最终选择了攻苏的决策。
三,希特勒的失误探讨
1941年6月,希特勒进攻苏联,从而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在1941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后,希特勒又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他向美国宣战。或许希特勒是想让日本深陷战争之中,因为他一直希望日本站在自己一边,而且他也对美国的船只发动潜艇战。这样一来,希特勒也就挑起了一场葬送第三帝国的全球大战。
希特勒的最大弱点之一就是他的种族主义意识形态,他宣称雅里安人种是最优秀的。这大大削弱了德国的力量。比如,德国第一次进攻苏联的时候,许多乌克兰人和其他一些民族起来反对斯大林的野蛮统治。但是,希特勒把他们视为斯拉夫人,认为德国不值得与他们合作以来对付斯大林。这使德国错过了一个建立最广泛反苏同盟的机会,这种损失是无法预计的!也认为美国很弱,因为其人口中包括黑人和犹太人,却殊不知美国社会的多元化也可以是权利的源泉!
第2个回答  2014-01-13
首先我要给楼主表明一个事实,既德国并不是因为攻打苏联就立刻造成两线作战的,事实上,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德国两线作战只有在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录之后才开始的,从41年至44年D日之前两线作战的说法并不存在,而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时机则恰到好处,可能再拖延6个月德军都难以获得如此巨大的战果。
至于德国进攻苏联的原因首先从希特勒本人来讲,进攻俄国的构想在我的奋斗中就有过表露,其种族意识形态一直将斯拉夫人视为劣等民族,而劣等民族去占有了巨大的资源和土地,他们是雅利安人抢夺生存空间的对象。
苏联占有着让德国垂涎已久的资源,包括的德国急需的石油,粮食,铜,铁矿石等。而且一旦德国击败苏联其在欧洲大陆上就没有可与其抗衡的敌人了,此外的德国在二战初期取得的巨大胜利也带来了内部问题,这需要一场新的战争来转移内部矛盾焦点。
希特勒在战争之前并没有把苏军放在眼里,认为对苏作战只是一场很轻松的战斗,他苏芬战争的经验认为苏军战斗力低下,无论是装备,兵员素质,经验,指挥等苏军都比德军差一大截。这种轻敌使德国完全没有进攻苏联会付出巨大代价的认识,考虑对苏战略的时候也就完全没有顾虑,这直接导致了战争。
最后,德国进攻苏联的时机正是当时德国最强大,而苏联最贫弱的时机,如果德国延迟几个月的进攻时间只会在开战以后更快的迎来寒冬。而如果推迟一年,那么苏联就可以完成大半的战争准备,从苏联的暴风雨计划可以看出苏联在43年之后很可能主动进攻德国,那么德国在42年或43年发动战争就难以取得巨大战果
第3个回答  2014-01-11
真正原因是希特勒中了邱吉尔的计,德国与苏联在一定程度上存有某种盟友关系,在瓜分波兰消灭法国之后原本计划一起南下欧洲甚至西进英伦三岛,但被邱吉尔派人说服,并许诺如果对斯拉夫人作战,同是日尔曼民族的英国将与德国一同进攻苏联,对待英国希特勒是一直抱有好感,一是因为英国在一战后一直人道地促进德国废除凡尔赛和约,二是两国皆为雅利安人后代的日尔曼民族。于是德国改变了整个战争计划制定了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原本德国的计划只是一雪一战之耻,并杀掉引起1933年经济危机及导致一战德国失败的犹太人,让英国承认他在欧洲大陆的新兴霸主地位)。后来邱吉尔为何没有兑现这诺言,有可能和美国有关。
当时苏军德军已准备好协同南下,根据两国的秘密协议,军人和武器已经都实施了分离运输,也就是说士兵只能带枪支而子弹不能带,炮兵坦克带火炮而瞄准系统和炮弹不能带。这样的措施本是出于国家的最高安全考虑,但德国因为英国改变了主意,突然向西线原计划一同与苏军南下的德军军区空投弹药装备,并下令攻击苏军,结果可想而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同样是在被包围的情况下能保卫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英勇无畏的苏联红军,在战争开始之初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地被俘,出于对苏联战胜国颜面的考虑,一般史料都将其描绘成德军突然进攻,正义一方的苏军猝不及防,但细想之下,几百万的德军及成千上万的飞机坦克从各路完成到东线的集结,如此大规模的运兵和意图苏联如何能不知。
第4个回答  2014-01-09
太急了啊 唉可惜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