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彩色与数码摄影观测的区别?

如题所述

用黑白干板大底片拍摄日食是传统的办法,经济方便、相当有效,已有一套黑白底片日食像的专业处理分析方法,尤其可以用很大的天文底片。就是爱好者也容易搞一个简易暗室,自己可以按意愿冲洗、翻印底片和放大照片,而照相馆的通用流程难以满足冲洗日食底片的特殊需要。前面已谈过,日冕亮度随远离日轮边缘的变化是非常大的,用一般显影方法洗出来的像甚至如同一块不大的无趣味白斑。如果使用微粒显影液并稀释,加长息影时间,就可以得到范围大、细节清晰的妙趣横生像,或者再在暗室用“硬度(反差)”小的底片复制(乃至二次、三次复制)、用反差小的显影液“冲洗”等方法实验,可以把辛苦拍到的日冕信息较充分显示出来。如果有兴致,还可以用扫描仪和计算机技巧处理为令人瞩目的伪彩像。

用彩色底片拍摄的日食像便于科学艺术欣赏。但是,除了研究形态,很难进行亮度测量分析。由于自己没有彩色冲洗设备,只能送照相馆按通用程序洗印底片和照片,往往丢失不少辛苦拍摄到的细节和信息。

许多年前,电荷耦合器件(CCD)还是稀奇昂贵的。近年来,CCD数码照相机和摄像机发展很快,甚至高性能的也开始普及使用。拍摄后马上在屏上显示出来,打印照片也方便。如今400万、800万像素的数码照相机相当多了。CCD取代底片已是大势所趋。照相底片的严重缺点在于其感光范围——“宽容度”小,只能拍摄到亮度范围100倍以内,亮的部分感光过度、暗的部分感光不足,底片上都显露不出来,而且感光效果(“黑度”响应)跟像亮度不是成正比的,或者说“非线性的”,需要用拍“光度标”做“特性曲线”来归算。CCD没有这些缺点,在亮度范围10000倍也是“线性的”,马上在储存卡录下数据,而不需要底片那样麻烦的测黑度及特性曲线归算。CCD感光度也很高(ISO200,ISO400,ISO800)。

上面所述的日食感光估算方法同样适用于数码照相机拍摄,勿需赘述。这里引述一个日食摄影感光指导。计算感光时间的公式为t(秒钟)=N2/(I×2Q),其中,N是光圈数(即照相机物镜的焦比,N=焦距/通光口径),I是底片感光度(ISO数),Q是亮度指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