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设计中体现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结合?

如题所述

最重要还是创意灵感~其次就是基本功~

1.传统思维方式在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浑然天成”,“物我不分”和“因势就成”。其思想发源于先秦的道家,儒家以及禅宗理念,是原始朴质的混沌思维方法论的基本核心。现代科学理论中所包含的概念和思维方法,与中国民族文化中所蕴含的注重整体、和谐、相对、转化的传统思想方式是相当吻合。传统的绘画理论和设计原理与这种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古代太极图中的阴阳回转,青铜器纹饰的抽象多义,国画中大写意虚实相生,无不透出这种思维方式的精髓。我们知道传统思维方式转化到设计上,往往会促成一个具有现代审美追求的新创意产生。 创意是指点子、构思、立意,是设计的生命所在,是艺术性、创造性传达信息的工具。我们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能够把作品的创作思维糅合到中华民族传统的自然观、哲学、思维方式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在设计中,好的思维意念的生成,是能够超越任何阻碍人类之间相互交流的因素,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让人类彼此之间更加了解,增进沟通,达到更高层次的彼此交流。

2.传统用色在设计中的运用 不论在传统艺术或是现代设计作品中,色彩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设计师除了要知道色彩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技巧外,还要知道不同年龄段的人,不同性别的人对色彩喜好的差异。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戏剧、脸谱、民间木版年画等的色彩以及本民族审美观的影响,在现代设计中,我们的用色大多使用暖色系列中的红色、橙色、黄色等纯色。而纯色系列从远古时代起就是我国本民族的传统用色,是任何时代的物品上所最常用的颜色。人们喜爱红色,红色热情奔放,象征喜庆、幸福、吉祥。比如我国的五星红旗,结婚时用的红色喜字等,红色已经成为中国的另一个代名词,被热情地称做“中国红”。在现代包装中红布、红绸、红纸、黄色绳带也随处可见。因为现代与传统是一脉相同的,稳定而持久。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就是采用的红色,象征中国人民喜迎奥运的热切心情。受到了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接受。纯色的使用也是和现代追求清洁环保,追求自然健康有着内在联系的。

3.文字在设计中的运用 文字是我们祖先为了记录语言、事物和交流情感而发明的视觉文化符号。文字的形态,受书写工具和材料的影响而不尽相同,同一文字,字形各异。不论传统艺术或现代设计作品都离不开文字,当今的文字被大量应用于视觉传达领域,所传递的信息需要迅速、清晰、直观。文字的醒目、生动是抓住消费者视线的重要手段,因此字体设计在现代设计中就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在现代设计中的大量运用,也使得传统的字体本身在设计上得以重生,延续了设计的文脉。使字体本身形式更加现代化,更有时尚魅力。更有亲和力,因而利于人们对设计作品的认可接受。

当今一些设计作品,在文字的设计上更加注重“形”和“意”的结合,在现代汉字艺术设计中,通过运用形与意的互相借用进行转化的方法,就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这已成为一种流行的现代设计方式。比如,将“商”字中的“口”转换为现代商业产品上使用的条形码;汉字“家”的设计,“家”字右下主体部分外形与中国东南沿海轮廓相吻合,而“家”字最后一捺其位置与形状与台湾地形轮廓相替换;把汉字“喜”与香港的英文单词“HONGKONG”结合设计的作品。通过借用较具象的图形,形成以形表意的精神内涵。 今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就是以传统元素的汉字“世”为基础设计的,其中暗含三人合臂相拥的图形,象征着“你、我、他”和全人类,传达着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现代理念,洋溢着崇尚和谐、发展的现代追求。

4.传统图形在设计中的应用 图像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描绘自然的一种方式。人类是通过图像来识别自己周边的事物,同时也通过图象来传达自己对美的向往。视觉传达离不开图形,图形是最基本的工具。由于图形具有形、色的外观视觉形态及本身所包含的具体实际意义,对人的感知与逻辑思维产生刺激,从而更具有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使人们留下持久的记忆。图像的唤起能力也优于语言,具有唤起各种情感的力量,从而使视觉传播更加有效[2]。 在我国,图形大致可以分为民间和传统两大部分。民间图形包括年画、剪纸、壁画、皮影、民族服饰、脸谱等等;传统图形包括原始岩画、彩陶、青铜、金银错、画像石、敦煌壁画、秦俑、瓦当和书法等等。我国的传统图形是历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和智慧结晶,其创意独特,技艺精湛,形式丰富多样。今天有很多的设计作品,就运用了具有鲜明地方传统风格的中国民间艺术图形。是从设计文脉上继承了传统元素。一些成功运用了民间艺术元素的设计作品,使中国老百姓体会到一种亲切,使外国人感到一种新奇。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就是既有国际化的现代感,又有民族内涵的经典图形。体现着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共生。一个舞着的人形,跳跃着进入了全世界人们的眼帘。印章的形式、文字图形化、书法汉字,这些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图地反转形式的融合运用是成功的,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15

设计本身拥有其基本法则,传统与现代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标签”。

因此我认为在进行设计时,出发点应该立足的是设计的规则,所谓传统的还是现代其实根本不用纠结,抱有这个疑问其实只是一个定位的错误。真正需要讨论的是合乎规律的或不合乎规律的元素。

题主的这个疑问其实很有普遍性,这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立场”上的纠结,一种由于"标签"造成的错觉。而所谓具备“现代感”的设计,必然是依据设计规则所得到的结果,设计与设计规则本身就是现代的产物,因此古代的元素很多都是与现代设计规律相悖的。尤其是外于设计发展历史的中国。所以硬要把这些元素应用进设计中去,肯定是难以自洽的。

比如您的描述中的出发点“传统元素是不可多得的设计元素”,这个判断是成立的么?为什么您把“传统”元素定义为一种设计元素?这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又如何?

传统要素如果不经过改造就难以符合现代设计的规则,而一旦改造必然失去其作为“传统”的某些特征。所以取舍的难点就在于此:既保证传统元素的某些特征可以被察觉,又匹配了现代设计的规则。

这种例子在中国不太好找,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试图保留被识别为“传统”的大部分特征,而在设计规则的问题上做出妥协。

为什么直接运用了这些传统要素在一张现代海报中,却不显得违和呢?因为这些传统作品具备了现代设计的一些基本规律与特征,甚至可能直接参与了现代设计理论的构建(如果不是日本人自吹的话)。

这具体体现在了:
1.斜线在构图中的应用,既形式感(河对画面的分割)
2.强调纹样的装饰性(树干的纹路与波纹)
3.造型的纯粹性与变形,追求造型的纯粹性,不拘泥于写实(体现在河流造型上)
4.无视远近法,纯粹地平面化。
5.拼贴纹样的手法(Collage,河流与树干的纹样)

因此你可以看到,传统元素的在现代作品中的运用是在剥离传统中“非现代”的部分后才得以成立的。然而其最终的表现形式依旧是以现代设计的规则为主体的,这是根本的原则。而传统元素的地位往往是点缀与象征,或某种在现代手法下审美意识的体现。总之你不能直接把它毫无保留地挪入设计中去。

如果我们从视觉元素的“传统”“现代”性出发来总结的话,我认为有关设计的现代性原则是确定的,而传统元素的现代性却是暧昧的,是需要发掘和改造才能被运用到设计中去。日本设计之所以鹤立鸡群,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日本的传统美术已经具备了强烈的现代气质,所以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之间的鸿沟并不那么难以跨越,而对于中国而言,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如果说日本很早就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打好了基础,在中国则从来不具备这样的土壤,至今都不具备。因此在处理“传统要素”之前,我觉得首先要掌握的是现代设计的基本规律,民族性或者“传统”本身是次要的,甚至是不重要的。为了设计的基本规律剥离传统要素的“传统”性才是最为重要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2-04

可以先看看大师的作品汲取灵感,比如香港的设计师,靳埭强和陈幼坚,两个人设计的共同点是运用了传统元素,从具像转为抽象。不同点是靳叔的设计多半是在表现手法上做文章,笔触行云流水,营造出传统意境,有种国画的感觉,而陈幼坚则在图形上做文章,将传统元素进行图形创意,简化,组合,再变化,反复尝试。
而他们是如何不失现代特色呢?在处理效果中,在附加文字字体中等等来保持现代的感觉。 

一个设计作品的多个层面(如建筑使用的材料和建筑的形式 使用的设计元素 海报所表达的意图 色彩 风格 元素)用不同的设计去合理的结合。新中式 简化的古建结构,加上了现代的建筑材料 这算不算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