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开国君主刘邦,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如题所述

刘邦的性格特点有:喜欢别人的赞美、情商高有一套、拉拢人心等。

1、喜欢别人的赞美

自幼刘邦就被父母给予厚望,虽然出身不高贵,但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父亲对刘邦可是寄予厚望,还特地送他去学堂上课,希望学有所成,做出一番事业来。

谁知道刘邦却根本就不适合学习,就算上了学堂,也没能完成学业,在课上无所事事,就知道起哄,寻找乐子。长大之后也没有改变他自幼喜欢玩闹的习惯。根本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地痞流氓,在村里横行霸道。

父亲得知刘邦如此,真是心痛不已,说他整天就会游手好闲,没有正形。邻里四方都知道刘家有这么个儿子,不务正业,不干正事。可是偏偏刘邦喜欢虚荣,知道自己不如别人,但是偏偏喜欢被人称赞,这让他感觉高别人一等。

2、情商高有一套

刘邦的想法跟做法是普通人所做的,所想的,这给他很大优势。因此很多人对刘邦没有什么抵触,一见面就给人的感觉觉得他很普通,与自己一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磁场相同的人,会更加聚集在一起。刘邦认识的朋友越来越多,交际面越来越广。

身边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各种不同性格的人都有,交往时间长了,刘邦这个人为人处世也就越来越圆滑。刘邦这个人十分有眼力,知道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最让人满意。

3、拉拢人心

项羽其实输给刘邦的,还在于人心的掌握上面。刘邦的每一次胜仗,都会论功行赏,表现好的人会加重奖赏,主要出力,多少能拿到一点好处,反观项羽,个人能力太强,从不会奖励部下。对于战争来说,士兵们最应该在乎的就应该是自己的实际利益,为自己拼一个好前程。

胜利之后,项羽没有任何奖赏,这让他手下的士兵很失望,在战斗中就会不积极。这也是两个人之间的差距,也是因为刘邦结交朋友比较多,所以知道大家的想法,知道收买人心。刘邦分赏手下的手段非常高明,比起建功立业,部下更愿意为自己卖命。

扩展资料:

刘邦的轶事典故

1、感孕而生

《汉书·高帝纪》记载:其母有一次在水塘堤坝上闭目小憩,梦与天神不期而遇。逢上雷电交加,天色阴暗,其父太公到塘坝接应其母,只见一条蛟龙蟠于母身。随之就怀孕了,生下了汉高祖。

2、贵不可言

刘邦曾辞去亭长在家务农,吕后和两个孩子住在田间小棚里,有一位过路老丈向其讨水喝,吕后还留他吃了饭。老丈看了吕后的相赞道“:夫人是天下贵人。”吕后请他给两个孩子看相,他看了孝惠帝,说:“夫人之所以能成为贵人,是因为有这个儿子。”他又看了鲁元公主,也说将来是位贵人。

老丈走后,高祖从另一间田舍归来,吕后向他备言前事,说那位老丈相我母子三人都是大贵之相。高祖问老丈何在,吕后说:“其走未远。”高祖追及老丈,求问自己的生相。

老丈说“:刚才说夫人及令郎等生相大贵,都是由于您的洪福。您的生相是贵不可言。”高祖连忙称谢道“:果真如老先生所说,我永远会记住您的指点之恩。”到高祖登基后,这位老丈的去向却不得而知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3

一、喜欢别人的赞美

自幼刘邦就被父母给予厚望,虽然出身不高贵,但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父亲对刘邦可是寄予厚望,还特地送他去学堂上课,希望学有所成,做出一番事业来。谁知道刘邦却根本就不适合学习,就算上了学堂,也没能完成学业,在课上无所事事,就知道起哄,寻找乐子。长大之后也没有改变他自幼喜欢玩闹的习惯。根本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地痞流氓,在村里横行霸道。父亲得知刘邦如此,真是心痛不已,说他整天就会游手好闲,没有正形。邻里四方都知道刘家有这么个儿子,不务正业,不干正事。可是偏偏刘邦喜欢虚荣,知道自己不如别人,但是偏偏喜欢被人称赞,这让他感觉高别人一等。但凡听到别人夸赞他的好话,他都兴奋不已,像是打了鸡血,浑身上下,满满的能量,干劲十足。渴望得到别人的夸赞,成为他追求成功,事业奋进的一个源动力。在刘邦的心中,能够获得别人的称赞是件非常荣耀的事情,他也希望对方是发自内心的。刘邦在为了引人注目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打心底里刘邦是希望被人重视,来证明自己活着的价值。

二、情商高有一套

刘邦的想法跟做法是普通人所做的,所想的,这给他很大优势。因此很多人对刘邦没有什么抵触,一见面就给人的感觉觉得他很普通,与自己一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磁场相同的人,会更加聚集在一起。刘邦认识的朋友越来越多,交际面越来越广。身边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各种不同性格的人都有,交往时间长了,刘邦这个人为人处世也就越来越圆滑。刘邦这个人十分有眼力,知道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最让人满意。由于这样的性格,所以不管是哪个阶级的人,都很受欢迎。他玩的朋友不分阶层,不分年龄段,只要能搭上话,他都可以很快的和人家称兄道弟。能够跟刘邦交上朋友非常简单,他也会主动交往其他人,好友中什么样的人都有,混江湖的,混日子的,混朝廷的等等。朋友多了,刘邦的出路自然多了,毕竟人家的朋友圈的人数可是不少的人呢,这位刘邦将来能够招募众多的志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善于识人用人

作为一个开国之君,刘邦的文化程度不高,没正经读过几天书。但是这不妨碍他本身有个大优点,看人很准,用人很精。历史也证明,刘邦文不成武不就,看似没有逐鹿天下的本领,但是他能让有才之人为他所用。刘邦能够知人善用,这使得他有着不小的加成,项羽是个天才,但是单枪匹马,架不住刘邦的众多人才。刘邦主要工作就是呆在大本营进行办公了,专门的事情有专门的人做,自己负责安排到位。刘邦还有特别擅长的一个地方,就是他对于自己精挑细选的人百分之百的信任。一旦刘邦认定一个人,就会十分真诚的接纳他们的看法,不管什么时候,都不会防范他们。而他的死对头项羽,文化程度,出身条件都比刘邦高出了一大截。无论是军事教导,还是文学熏陶,都是草根长大的刘邦拍马难及的。君子讲究格局,表面看来,项羽的格局远远超过了刘邦,但是在小编看来,情况并非如此。可事实上恰恰相反,项羽谈不上什么格局。项羽的身边人不多,谋士方面只有范增。唯一的谋士,项羽无法做到以诚相待,很多事情上不能完全信任范增。

四、拉拢人心

项羽其实输给刘邦的,还在于人心的掌握上面。刘邦的每一次胜仗,都会论功行赏,表现好的人会加重奖赏,主要出力,多少能拿到一点好处,反观项羽,个人能力太强,从不会奖励部下。对于战争来说,士兵们最应该在乎的就应该是自己的实际利益,为自己拼一个好前程。胜利之后,项羽没有任何奖赏,这让他手下的士兵很失望,在战斗中就会不积极。这也是两个人之间的差距,也是因为刘邦结交朋友比较多,所以知道大家的想法,知道收买人心。刘邦分赏手下的手段非常高明,比起建功立业,部下更愿意为自己卖命。对于底层民众的需求,刘邦再清楚不过,因为他本身就来自于普通的民众。每成功拿下一片土地,刘邦不抢不盗,下令采取政策减少农民负担,这让他有了群众们的支持。自古以来,民为本,没有一个皇帝是孤军奋战。人心齐,泰山移。刘邦带领一个众望所归的农民起义,自然是走向成功,走向历史的巅峰。这些就是刘邦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帝的原因,大家如果有关于刘邦的其他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相讨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17

刘邦的性格特点:

1、坚定,坚持不懈,追求理想不惜牺牲一切。

2、耐挫,越挫越勇,面对失败毫无退却之心。

3、能忍,能屈能伸,条件成熟时再行下手不迟。

4、虚心纳谏,听劝,决断之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5、善变,随时都能改变自己的主意。

6、敢为,敢干敢想,为了天下可以全然不顾。

7、刘邦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豪情满怀、敢干敢想、能干出别人不敢干甚至都不敢想的事。

8、刘邦是个经受的起失败和承受的起挫折的人,面对挫折和失败,他总是表现出锲而不舍的精神,即使惨败到身边只剩下一个人,他照样斗志昂扬,不久又卷土重来,继续与项羽争夺天下。刘邦与项羽大规模的交锋一共有六次,刘邦失败了前五次,战胜了最后一次,就这一次,天下就改姓为“刘”。

9、但凡成就一番事业都要经理曲折艰难的过程,只有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人,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楚汉相争中数次面临险境,甚至绝境的刘邦在逃脱之后从来没显现出一丝一毫的气馁,始终以高昂的斗志与项羽作战,这是刘邦成就霸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扩展资料:

1、 刘邦是个能屈能伸之人。当年刘邦执行楚怀王的命令向西攻秦,率先进入咸阳,擒住秦王子婴。根据约定刘邦应该受封为“关中王”或者为“秦王”,但是项羽率领四十万大军随后冲入关中,刘邦的军队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在素质上都远远不敌项羽,只能屈就项羽。

2、项羽将刘邦另封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三郡。这个地方远离中原,对于家住沛县的刘榜及其手下众将近乎于流放。不仅如此,刘邦原来统率十万大军,项羽只让他率三万人上任。这是何等“受气”,刘邦不仅丝毫不与项羽计较,而且干脆将身后栈道全部烧毁。

3、一方面防止有人偷袭自己,另一方面向项羽示意无东归之心。这一招果然迷住了项羽,他不再视刘邦为主要对手,而将目光转移到其他诸侯身上。结果给了刘邦以喘息之机,四个月后,刘邦击败项羽用来防范他的原秦国三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将关中收归己有。

4、当忍则忍,不当忍就不忍,忍要忍得适时、适度,做到困逆苦厄的环境里能忍得住气,患难危险时刻能沉得住气,生死成败关头能鼓的起气。

5、总结起来,争霸中的项羽与刘邦俱怀统一江山的大志,项羽禀赋优于刘邦,可惜的是他不注重自我管理,动辄大怒,遇事率性而为,毫无克制,这是成功的大忌。

相反刘邦在起初表现平平,但他善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以高标准来完善和要求自己,培植优秀品质,克制天性中的不良成份。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第3个回答  2019-09-17

一、不拘一格

刘邦的队伍里面什么人都有: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说他率领的是一个杂牌军,刘邦就是草头王。刘邦要求不拘一格,就是所有三教九流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二、不爱钱财

刘邦当亭长的时候,家产贫贫,为了参加一次上流社会的宴会,竟然空口许诺贺礼一万,为此他堂而皇之地坐到了贵宾席上。刘邦没有钱而许诺有钱只为一个尊贵的座席,说明他对地位的渴望远远高于金钱。有趣的是,历经世事,有眼光、经验老道的吕公,看出了刘邦的不寻常之处,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三、招降纳叛

在刘邦的队伍里有很多人原来曾经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因为在项羽的部队里面待不下去了就跑过来投奔刘邦。刘邦敞开大门,一视同仁表示欢迎,你愿意来,欢迎你来。比方说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不能发挥作用,就来投奔刘邦。又比方说陈平,他走的路更多,原来是魏王手下的人,因为不能发挥作用就投奔项羽,又不能发挥作用就再投奔刘邦,刘邦非常高兴。

四、坦诚相待

张良、韩信、陈平这些人,如果有什么问题要跟刘邦提出,刘邦全部是如实回答,不说假话,哪怕这样回答很没面子。张良在鸿门宴之前得到消息,说项羽第二天要派兵来剿灭刘邦,张良曾问过刘邦,请大王想一想,您打得过项羽吗?刘邦的回答是打不过他。韩信到刘邦军中来,也问了这样的问题:大王您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魅力、实力,能比得过项羽吗?刘邦虽然沉默了很久,最后还是坦诚相告不如项羽。

五、用人不疑

刘邦他就有这个魄力,一旦决定用某某人他绝不怀疑,放手使用。陈平从项羽那边过来投靠刘邦后,就得到刘邦的信任,这让很多刘邦手下的老人不满意。所以就有人到刘邦那里说陈平的坏话,加给了陈平一些罪状。刘邦觉得陈平虽然有一些德行上的过失,但他的才能对于此时的自己来说更加可贵。于是,刘邦向陈平认错,请他继续留在军中。正是由于刘邦这样的信任,陈平才愿意为刘邦效力。

六、暗中控制

汉十二年秋,淮南王英布造反,刘邦御驾亲征,带着队伍去平叛,萧何作为相国则留守京城。在战争期间,刘邦不断派使者回来慰问萧相国好,非常关心体贴的样子。萧何很是感动,更加尽心尽力地为刘邦的作战做好后勤保障。萧何的门客就冷笑着说:您以为皇上是真的关心您吗?那是不放心您。他不断地派人回来慰问您,看您是不是想谋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真实的刘邦

第4个回答  2019-09-17

刘邦性格呈豁达大度、平易近人和阴狠猜忌的双重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性格有着不同的作用。在建国过程中,前者发挥着主导作用,吸引团结了一批文臣武将,使刘邦集团最具活力、智慧和凝聚力。在称帝以后,其阴狠猜忌的一面则日益膨胀,对铲除异姓王,巩固刘氏家天下,维护君臣等级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扩展资料

刘邦的历史评价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政治家,是真正统一中国的人,可以说他是汉始皇,创造汉民族的人。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他对汉民族的形成、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他在汉初制订的英明国政,不仅使饱受战乱的中国得以休养生息,还开创了以后“文景之治”的富裕与奠定了汉武反击匈奴的坚实基础。

刘邦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他的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安排使大汉延续了长达四百余年的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统一王朝。他的一套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为后世统治者所沿用刘邦开创的大汉帝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令后世国人景仰与怀念,他本身也另后世众多的人所怀念歌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