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毛笔字”的正确拿法是什么?

如题所述

您好,分享一些关于书法练习执笔的相关内容,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谈谈书写时是否需要悬腕的事儿,可能大家也听过一些相关的说法,比如执笔一定要悬腕才有功夫,其实不一定,是否悬起来和我们所写的字的大小有关。

古人做过总结,说“寸以内,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意思就是字的大小在一寸内的,基本上是在用手指和手掌的功夫,字号更大的,就要兼顾手腕和手肘的控制了。

关于腕,有枕、提、悬三种方式。枕腕是 把写字那一只手的手腕枕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提腕是将整个手腕提起来,胳膊在桌上依然有支撑的着力点;悬腕便是连手腕带手肘都悬起来,不与桌面发生关联。

写大字时,要抬起手腕和整个手肘,让毛笔稳定垂直向下。这时手活动的空间更大, 可以轻松写出一条一米长的线条。如果写小 楷,则需要将手腕枕在纸上或另一只手上,又或是稍稍提起一些,因为这时候我们需要更精细的控制力,把功夫放在笔尖上,不需要太大的空间动作。执笔高低也是一样的 道理,字越大,执笔越高;字越小,执笔越低。

刚开始打基础时,我觉得应从难到易,从 站立悬碗开始,先综好稳定性,再开始写小字,练习提腕、枕腕,逐渐提高精度。

执笔也是同样的,借由不同的书写情况, 古人有不同的执笔方式。比如,过去古人席地而坐,有时纸不是平放在桌面上,而是斜置,三指执笔的方式更有助于保证笔尖与纸面垂直,比较适合这种情况。隋唐时期有了桌椅,随着发展,到宋代日渐普及,人们开始垂足而坐。纸面平放之时,五指执笔法更易于保持笔尖与纸面垂直,因而便成了这个书写角度中更为普遍的执笔方式。

最为常用的五指执笔法,要点便是“擫、压、勾、格、抵”这五个字。

1. 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拿起毛笔;

2. 用无名指抵住笔的后方,小拇指不着力,轻轻需搭住,手腕要放松。指实掌虚:手指弯曲执笔,手掌中会自然形成一个可以腾挪的空间,因此书写时毛笔可以在手上灵活地运动。

苏轼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虚”可以理解为手掌中的空间,“宽〞则是说手腕运转得开。

从肩、时、腕到手指,形成了一个灵活的轴,最后落定在纸上,便表现为我们的笔力。

自如地执笔,要达到这种默契需要用相当长时间练习。最好的状态大概就是我们不会感觉到手里有笔吧,手与笔合为一用的时候,笔就成了我们表达时身体的一种延续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09

1、具体的握笔方法是:

(1)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

(2)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

(3)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

(4)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

(5)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6)同样是五指执笔法,又因手格的张开和并拢、笔执在指尖处还是手指第二关节处而形成多种形式,古人称之为“凤眼”、“虎口”、“鹅头”等五指执笔的不同态势。

2、古人执笔方法众多,但使用最广泛,也可以说普遍接受的是“按、压、钩、顶、抵”五指执笔法。“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

    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

    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

    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

    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

    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同样是五指执笔法,又因手格的张开和并拢、笔执在指尖处还是手指第二关节处而形成多种形式,古人称之为“凤眼”、“虎口”、“鹅头”等五指执笔的不同态势。 

3、初学者提示:

(1)初学者练,执笔应该低一些(离笔根约1寸),使笔画稳健些。执笔高了,变化大,写楷书就不容易掌握。还有执笔的松紧问题。执得太紧,手太用劲就会颤抖且手指疼痛。执得太松,一点力也不用,笔就会掉下来。

(2)对于初学者来说,从未拿过毛笔,心理比较紧张,因此可适当放松些。当然,写字不是不用力,古人说“力在笔尖”,是要将力量通过执笔的手传递到笔尖上,不能停留在手臂或手指上。写字用的是巧力而不是死力。巧力来自久练,这就像骑自行车一样,会骑了,习惯成自然,并不感觉到自己在用力。写毛笔字如果感觉不到自己在用力,运笔自如了,也就过了执笔关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