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中的“之”字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这里的“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出自:战国 荀子《劝学》

原文选段: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释义:

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登到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

而,表修饰。跂:提起脚后跟。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彰:清楚。

扩展资料

主旨:

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讲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讲学习的内容,第四段讲学习应当善始善终。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作者成就:

荀子影响了中国后世的政治文化。荀子可说是中华帝国的缔造者,他对战国时代思想与政治的直接影响不及墨子或商鞅,对士大夫精神文化的长期贡献不能与孔孟老庄相比,但他对秦汉以后历来王朝及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却超过其他思想家。

他和韩非的思想代表了战国时代政治思想的顶峰,为塑造帝制政治文化作出决定性贡献。

汉代政体与荀子思想有许多相似之处,包括经学教育、礼法并用、礼制的等级性、关注百姓经济生活、限制臣下权力同时又保留臣子的尊严和进谏的权力。

荀子建立礼制的哲学基础,提倡礼的重要性,集礼治理论之大成,其理论使汉朝官员明白礼制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从而建立朝廷的礼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5

之,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 须臾之所学也:在极短的时间内所学到的东西。

1、出处

语出《荀子》一书的首篇《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意思是: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2、简介

《劝学》这篇文章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全文的中心思想是“ 学不可以已”、“ 用心 一也”、“学也者,固学一之也”。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术业有专攻才能更快学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 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4-25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翻译:
(结果)不如片刻学习所得(的收获大);(结果)不如登上高处能够见得广.
“之”在句子中的是代词,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在这里指代学习这件事,第二个“之”指代登高这件事.
不过也有解释为:结构助词,无意义.
第3个回答  2020-12-17
应该是:结构助词“的”。谓语“不如”,宾语“所学”。这是一个无主句。取消句子独立性用在主谓之间,这里没有主语。“须臾”是定语修饰宾语“所学”。
第4个回答  2008-08-23
这里的须臾是瞬间,一会儿的意思。
为了表达的是时间的短。
只思考还不如学习一会的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