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器乐教学实践的有效性

如题所述

随着器乐进课堂的理念逐步在我区贯彻执行,我校从上学期开始在三年级首次尝试进行口风琴教学,本课就是上学期中旬我在区里上的一节器乐研究课。我设计这节课的想法是:如何在器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希望在教学中能够体现出教师通过充分掌握教材内涵,创新教学方法,将音乐教育的情感性、人文性、创造性、群体性与个性化等特征在器乐教学中得以实现。
首先,由于初次进行口风琴教学,选择教材一直是我在课前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我想在初学阶段,相比较吹奏来说,弹奏应该说是学生需要首要掌握的能力。而弹奏则可以采用一些钢琴、电子琴的初级教材中的乐曲作为学生学习口风琴的入门教材,于是我搜集了一些诸如《我最爱吃的面包》、《小象拔河》、《我爱我的幼儿园》等简单、有趣的乐曲,按照三个音、五个音这样阶梯式的难度递加,使学生们逐渐接受了这个看上去好像很难掌握的乐器。像这首《蝴蝶》就是孩子们在基本上能很快学会演奏一首八小节的乐曲之后迈进的又一层高度——这首乐曲共十六个小节。为了解决这个难度,我在课程的布局中特意以一个乐句(四个小节)作为学生们本课完成的任务,但是不出所料,这节课下来将近一半的孩子已经会吹奏全曲了,一个星期后的音乐课上几乎全班孩子都可以完整地将这个乐曲吹奏出来了。
其次,通过平时在课上的练习我发现,将这些原本只有旋律的乐曲填上词演唱出来,更能提高孩子们的兴趣。比如《蜜蜂进行曲》的前八个小节(后面八个小节有“la”音,孩子们还没有接触到。)我顺手加进了这样的歌词“三年一班真可爱,帅男生,乖女孩,祝愿你们在未来,常快乐,成良材!”并命名为《三年一班班歌》孩子们学得可认真呢!而且很快就能吹奏出完整的乐曲了!正是基于这种经验,我将本课设计成先唱后吹的教学,让孩子们在唱会的基础上再学习吹奏乐曲,口风琴作为辅助学生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一种学具穿插于学习过程之中,即享受了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又让孩子们体味到自己作为音乐的二次创作者的愉悦。教学的有效性也就非常突出地体现了出来。
再次,音乐要素的理解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们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点。为了不着痕迹地在课上加入这一领域,我做了一个蝴蝶的学具,在蝴蝶翻飞、停留的过程中引导孩子们体味速度、音量、力度在表现音乐形象时的作用,活动虽然简单,但是所达到的效果却可见一斑。而这种在“玩中学、乐中学”的方式我觉得是对高效教学最好的诠释。
另外,教师角色的转变早已经是被我们熟知的话题。教师除却在课前精心准备教具、教案、教学方法,还应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预设一些能引起学生兴奋点的“小花招”,比如教学中我始终贯穿的一个情节——蝴蝶可能会来。这样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从而尽心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同时,教师要时时处处传递给学生一道平等的目光,就像戴在我头上的那朵“蓝色妖姬”,师生之间的情感会在蝴蝶停落的一瞬间展露无遗。
通过此次教学的前期准备,我感受到了在以前的教学中从未仔细探究过的教学思考——怎样在课前预设时将师者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以“踏雪无痕”的方式预设出来;怎样设计出“无意恰是有意”的教学环节,营造更为人性化、高效的教学环境。也正是这样的思考使我发现“名师”的“教学艺术”的真正根由与含义。路漫漫其修远兮,我知道在教学这条路上我还有很多功夫需要学习、掌握,我会努力使自己的教学不断提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教师,让我的学生们在我的陪伴下更好地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与享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