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注意生活中的细节?

如题所述

1、去别人家里,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
2、在酒桌上与别人碰杯,自己的杯子一定要低于对方的,特别是对方是长辈或领导。
3、晴带雨伞,饱带干粮——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4、如果问别人话,别人不回答你,不要死着脸皮不停的问。
5、吃饭的时候尽量不要发出声音。
6、捡东西或者穿鞋时候要蹲下去,不要弯腰撅屁股。
7、别人批评你的时候,即使他是错的,也不要先辨驳,等大家都平静下来再解释。
8、做事情要适可而止,无论是狂吃喜欢的食物还是闹脾气。
9、到朋友家吃完饭,要主动帮忙洗碗清理桌子——主人做饭已经很辛苦了,不能事后还让主人清理。
10、擦桌子的时候要往自己的方向抹。
11、不管什么条件下,仔细刷牙,特别是晚上。
12、打电话接电话第一句话一定要是:喂,您好;挂电话的时候等别人先挂。
13、早上一定要吃早餐,没有早餐喝杯水也一定要。
14、不要跟同事议论上司或其他同事的是非,你的无心之言很可能成为别人打击你的证据。
15、借钱的时候,心里要有个底,就是要想着这个钱是回不来的,所以借出去的钱永远要在自己能承受的损失范围之内。
16、最好的朋友之间,除非他穷的吃不了饭了,否则最好不要有经济往来。许多可贵的友谊都败坏在钱上。
17、不随地吐痰扔东西,如果没有垃圾箱,就拎回家扔垃圾筒里。
18、做事情,做好了是你的本分,做的不好就是你失职。
19、只有错买,没有错卖。不要只顾着贪小便宜。
20、走路手不要插在口袋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2

一个母亲打电话给儿子。儿子接到电话就问题:“有事吗?”单刀直入,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母亲有些伤感,反问道:“没事就不能打电话吗?你不打电话过来,是因为你忙;我打电话给你,还一定要因为什么事吗?”儿子顿时张口结舌。他怔怔地握着话筒,后悔了。他应该问问母亲生活得怎样,母亲身体可好,等等,对于年迈的母亲,他还有那么多的担心和牵挂,平时积蓄在心里的感情,怎么一握话筒就忘了询问和表达呢?简单的一句“有事吗?”显然是将母亲的心深深地伤害了。

一个开出租车的司机,发现有人把钱包丢在他的车上,他将遗失在车上的钱包还给了失主。两万多元现金!许多人认为他傻,失主并不知道他的车牌号码,本来他可以将这钱昧下来的。而他却耽搁了几天的出车时间,去报社,到电视台,播出招领启事。钱包递到失主手里的时候,却让他感到心寒了,他真的觉得自己傻了,不是因为没有昧下那笔钱。

失主接到钱包后,打开了,将里面的钱很仔细地数了三遍。“硬是当着众人的面数了三遍。”他感到委屈地说,“数一遍也就可以了,数了三遍,还拿着些钱对着阳光照照,我当时尴尬得无地自容,难道我会抽出几张或者换几张假币进去,那样我又何必去还?”

把钱数三遍,也许是那人一种下意识的动作,也许是一种习惯。钱,通过三遍的确数得准确无误了,可是,那个动作附带的信息传递到他人的心里又是一种怎样的滋味。每一个细节都具有很深的意味,每一个动作的背后都隐含着一种思考的逻辑。将失而复得的钱数上三遍,对于失主,也许就是习惯;然而对于把钱还给失主的人,无疑成了一种伤害。

生命感悟

我们在生活中,往往把大事考虑得很周全,却把小的细节忽略了,因为自身的某些习惯,伤了别人却不自知。在大的灾难面前我们可能不会退缩,但有些小的伤害却也让人难以释怀。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稍微留心一些,就能消除这种不必要的误会,让人感到一种被理解的温暖。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