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求哥本哈根会议

我想模拟一次哥本哈根会议
一个同学代表一个国家
能不能帮我写下稿子。。
类似于模拟联合国一样
比如。日本希望怎样。中国希望怎样。谢谢哦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时间:2009年12月7日—18日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议题:达成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周期:两周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参与国家:全球共192位国家领导人

  2009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地点:丹麦首都哥本哈根
  下面是哥本哈根会议各国的态度:
  ●中国:胡锦涛9月2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演讲,称中国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年有显著下降,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美国:坚持《京都议定书》背景下的态度,希望拉着发展中排放大国共进共退,强调“共同的责任”。美国国内保守势力一直把美国减排与中国减排责任捆绑在一起。奥巴马当选后宣布,要在2020年或之前把温室气体排放量回复至1990年的水平。
  ●欧盟:欧盟无疑是气候变化谈判最积极的推动者和领跑者。欧盟各国领导人就“到2020年时将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20%的细节问题”达成一致。
  ●澳大利亚:目前澳大利亚正在努力推进一种“计划方式”,这种方式中,各国分别提出它们排放的目标和减排政策(比如碳交易)。接着各国应该适时报告实现这些目标的进程。
  ●印度:印度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5%,印度坚决不同意在哥本哈根谈判中设定具体的减排目标,并表示要联合中国共同抵制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压力。
  美国:

  “高姿态、低承诺”

  从目前看,尽管有少数专家质疑“全球变暖”被夸大化,但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引发危害的认知是一致的。此前,由于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游离于《京都议定书》之外,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一直处于不明朗的状态。

  面对国际社会的压力,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提出美国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今年6月,美国众议院提出方案,到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17%。近日,奥巴马最新作出了减排承诺,按照众议院的方案,承诺美国温室气体减排17%。这个目标看上去很高,但若用1990年作基准年换算,实际上只减排4%。奥巴马最新提出的减排承诺,尽管是一种积极姿态,但依然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期望。

  分析认为,奥巴马的这种“高姿态、低承诺”做法,明显是在躲避应有的减排责任,依然缺乏诚意,并不利于这次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实质性成果。为此,一些环保组织批评美国只是在做“口头文章”。此外,奥巴马的承诺能否兑现,还存在着不确定性——美国参议院明年才会讨论类似法案,相关减排提案的审议变数颇多。

  欧盟:
  积极抢占“制高点”

  美国有媒体披露,参与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谈判专家私下表示,他们对这次会议能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已不再抱有希望,会议最可能的成果是继续呼吁全球关注气候变化,发表缺乏约束力的“宏大宣言”。在2010年,全球还将召开两次国际气候会议,届时国际社会可能会进一步细化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揽子方案。

  尽管全球政府层面的减排协议难以达成,但这没有影响欧盟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带头作用。一向注重环保的欧盟,试图借助节能减排抢占先机,进一步抢占新经济发展的“制高点”。11月23日,欧盟表明了自己的谈判立场:欧盟将在2020年前进一步从减排20%提高到减排30%,但欧盟的前提条件是:只有其他世界强国签署类似的行动方案,欧盟才会作出加大减排的承诺。
  日俄减排提条件

  比如,早在9月日本新首相鸠山当选之初,就承诺到2020年之前的中期减排目标是25%,但却设定了一个不可能的前提:即所有主要排放国都要减排,企图把本不具有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纳入减排范围,模糊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责任问题。11月18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就减排作出最新表态,承诺2020年前把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5%,但承诺的前提条件也是:其他国家作出同等减排幅度承诺。

  此外,围绕这次会议的最核心的问题——发达国家2020年前的中期减排目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始终各执一词。按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估计,发达国家到2020年前需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5%~40%,才能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甚至更低。为此,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发达国家减排40%的要求,但发达国家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26
谈判的第四天,几天来哥本哈根上空一直阴云密布。正在贝拉中心举行的气候峰会的谈判,也正如这阴沉的天气,丹麦泄露的文本草案在发展中国家中引起广泛的愤怒,而小岛国图瓦卢的抵制又令谈判节外生枝。会议的最后日程越来越逼近,而谈判各方的矛盾却似乎越来越尖锐。
最近两天,场内外的由各种非政府组织发起的抵制行动越来越活跃,昨日,在会场外,20多名青年男女穿着短裤,**地站在刺骨的寒风中,热烈地呼喊:“2050年,你会怎样呢?”“不要让我们呆在寒冷中”,呼吁各国领导立即采取行动,促进会议取得成果。人们的失望,来自谈判的缓慢进展,如今,在减排目标和资金、技术支持方面,发达国家方面没有任何具体承诺,而各方的分歧却越来越显露无遗。丹麦草案和小岛国图瓦卢的抵制,成为最近两天会场内外的焦点。
非洲代表尖叫“自杀”抗议
最近两天,西方媒体泄露出的“丹麦文本事件”,在会场内外引起了很大骚动。丹麦文本草案背离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给富裕国家更多的权利,企图绑定和分化发展中国家,并将联合国在未来气候谈判中的角色边缘化。引起发展中国家和广大非政府组织的强烈不满。
77国集团轮值主席、苏丹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迪·阿平也表示:“文本掠夺了发展中国家公正、公平分享大气资源的权利。”发展中国家已准备好“反制”措施,在稍后两天会见分晓。
非洲代表被泄漏出的丹麦草案激怒了,泛非洲气候司法联盟在贝拉中心主大厅**尖叫:“两度:自杀。一个非洲,1度。”引起了贝拉会议中心众多媒体的关注。 “我们非常伤心,我们的希望被发达国家破灭。”一名男子大声喊道。
而世界自然基金全球行动项目主任Kim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责称:“丹麦主持下的谈判,正聚焦于取悦富裕和强权国家,而不是服务于大部分国家,我们要求一个公平和具有雄心的解决方案。”
有环保组织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此次谈判的主要障碍是,发达国家至今不愿在正式谈判文本中承诺大幅减排,同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资金支持。丹麦需要去努力消除障碍,而不是制造不信任。
中国代表团团长、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透露:“基础四国和发展中国家集团也起草自己的谈判案文。中国坚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之下继续进行谈判,反对抛开先前的谈判案文另起炉灶。”
中国与会NGO感觉被下套
为推动谈判取得成功,发展中国家会前便纷纷公布了各国自主减排的目标,而会议进行了好几天,各方消息显示,发达国家仍然态度消极,这引起发展中国家民众的极度不满,一个来自中国的非政府组织李
先生向记者表示:“我们充满诚意地来,发达国家却依然迟滞不前,我们感觉整个谈判就像发达国家下的一个套,是一个骗局。”当本报记者将此问题传达给中国代表团副团长于庆泰时,他回答称,目前发达国家的表现让人失望。
小岛国抵制再起波澜
除了丹麦文本的争议外,小岛国的抗议也让谈判再起波澜。9日,小岛屿国家和一些更容易受到气候影响的非洲国家提出,应签订一个比京都议定书更为严格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图瓦卢甚至要求谈判暂停直到问题可以解决。
发展中国家集团在这个问题上出现分化是极其不寻常,因为发展中国家一向是有一个统一的声音。9日下午恢复会谈后,这个问题似乎被搁置,图瓦卢代表团走了出来。少数相关国家将继续在幕后对此问题进行私下讨论。有业内人士指出,图瓦卢背后可能有欧盟的身影。
丹麦文本和图瓦卢协议的波澜尚未平息,又一草案被抛出。该草案文件显示,《京都议定书》的“升级版”可能成为2020年前抗击全球变暖行动的指南。《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德波尔昨日强调,《京都议定书》将获得支持,也必须获得支持。(文/本报特派哥本哈根记者方利平 吴倩 李颖)
中国代表团多次要求陈述意见被置若罔闻
本报讯 (记者方利平 吴倩哥本哈根报道) 除了谈判本身,会场当中还有诸多事宜已引起了中国及其他国家不满。中国和沙特阿拉伯代表指出,在全体会议上的标示只提到COP15,但还应当提及COP/MOP5。
沙特阿拉伯代表强调对这个问题的敏感性,因为众所周知,一些缔约方想要免除协议。
同时,另一些事件也令中国方面表示失望,中国官员被拒绝进入会场,随后他的徽章被没收。本报记者亲眼目睹,中国代表团多次要求陈述意见而被置若罔闻。
第2个回答  2009-12-27
面临全球气候系统崩溃的危险,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不想当气候难民,就要当气候公民。作为一名普通的地球气候公民,只要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满足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就能产生巨大的节碳效果。”这是南京20家环保组织所发倡议书中的一段。(《扬子晚报》12月7日)
我相信,一个人只要能为自己5年后、10年后、20年后的生活着想,只要能为子孙后代着想,只要不存在让人类一起毁灭的邪念,就一定会赞同这一倡议。不过,要真正做到过低碳生活,首先还要低调做人。
众所皆知,小汽车族是排放二氧化碳的主力,且这支队伍有迅速扩张之势。然而,这些小汽车的拥有者有相当多一部分不是因为工作、生活需要,而是将小汽车当成身份的标志,财富的标志。你没有小汽车,我有小汽车,我的身份就比你高了。都有小汽车,但我是小排量的,你是大排量的,我就也想换成大排量的。一些政府官员更是将小汽车跟官阶、级别挂上钩,好像到了什么级别没坐上什么车就丢了脸。
我没到过日本,但从报上看到,日本小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积为80多平方米。我们的收入比日本低得多,可我周围的人住房面积大多超过100平方米。按经济实力,有些人本来只能买小套或中套,按需要,小套或中套也足够了,为什么还要买大套呢?面子呀。好像同事买了大套,我只买小套,我就没有面子了。
从报上还看到,在首富村工作的单身大学生,也能住上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当然不是生活所需,只是为了显示首富村的实力和气势。几年前,我到某市委机关办事,看到一位主任空荡荡的约40平方米的办公室还惊讶,以为这太浪费了,可如今某些领导的办公室已有120平方米,其中卧室、洗手间一应俱全。我问别人,要这么大的办公室做什么?答曰:什么级别的官就要什么样的办公室。
因为积极参与了很多环保活动,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班戴小建得到不少活动纪念T恤。每次活动一结束,多数人就将环保T恤扔了,而4年来的夏天他穿的都是这样的T恤,仅此一项就减少185.6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他这样做要有一定的勇气,可能有人会嘲笑抠门,没档次。如今衣服除了保暖与审美功能外,同样有显示身份、财富的功能。
可见,如果一个人放不下架子,处处想炫耀自己的地位与财富,那是过不了低碳生活的。可我想说,如果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与财富而过高碳生活,那只能说明你是一个缺乏现代文明意识的人,除了那些势利之人,其他人不会因为你的地位与财富而特别尊敬你。真要赢得别人尊敬,最好是低调做人、过低碳生活
第3个回答  2009-12-26
20分,太少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