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习俗。

如题所述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多彩的,这一天人们除了要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放风筝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古代的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1.扫墓

清明扫墓的习俗由来已久,是人们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清明扫墓,唐朝开始盛行,相传至今。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现在和过去情况不同,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

2.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也有人在放风等时,把所有的烦恼写在纸上,让它随风筝飞上蓝天,认为一切烦恼都会随风而去。

3.荡秋千

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由来已久,历史相对古老,最早叫做千秋,后来为了避免某些方面的忌讳,才改为秋千。最早的秋千一般都是以树枝为架,然后再拴上彩带。后来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做成的秋千。荡秋千的习俗传承至今,深受人们喜爱,不仅能锻炼身体,也可以借此锻炼自己的勇气。

4.拔河

拔河的运动起源于春秋后期,开始是在军队中盛行,当时叫“牵钩”、“钩强”,后来流传到民间,到唐朝时期开始称为“拔河”。拔河就是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比较粗的绳子,将对方拉出河界,就算获胜。唐玄宗时期曾经在清明节时期举行大型的拔河比赛,后来就逐渐演变成清明节的民间习俗了。

5.踏青

踏青也称作春游,古时也叫探春、寻春等等。清明时节,春回大地,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人间处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踏青的大好时光。踏青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宋代,踏青之风最为盛行,一直相传至今。

6.吃青团

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是清明节最有节日特色的食品。它是将一种清明节前后才有的艾草,打出汁拌进糯米粉里,然后做成团子,因为做出的团子呈碧绿色,所以取名青团。人们认为吃吃青团可以预防疾病,而且青色代表有活力、长寿,寓意着一家人健健康康。


在新时代意义中的清明节,除了扫墓祭拜祖先,表达子孙对先人的追思外,更重要的是要遵循祖先的教诲及发扬传统文化的美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9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那么你知道清明节都有哪些习俗呢?

第2个回答  2019-03-21
仲春与暮春之交,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悄然而至。
清明节全家人扶老携幼去郊外扫墓,在哀悼祖先之余,清明节踏青也成为清明节假期的一个活动。
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调剂原本哀伤的心情,也顺便接近大自然,清明节踏青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2-25

清明节主要习俗是什么

第4个回答  2020-03-1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