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D-05两栖突击车的技术特点

如题所述

该车型采用两个涵洞式水泵喷水推进器,从车体后下部左右对称的两个喷口,向后喷出强劲的水流,配合履带划水推动车辆在水中高速航行,这就比我军那些老式的外部加挂快艇式螺旋桨推进器或者车体两侧使用小型螺旋桨推进的装甲车要先进而且水陆行军转换自如,水上航行速度也获得大幅度提高。
该型水陆两栖装甲车族采用世界流行的动力装置前置设计,动力舱在车首的右侧,驾驶舱在车首的左侧,战斗舱或工作舱在车体中部,载员舱在车体后部。载员室顶部有2个对开式长方形舱盖用于特殊情况下的人员进出或者射击使用,车尾部中间开有一个供士兵上下车的单扇后舱门,在尾门的两侧各有一个喷水推进器喷口(平时陆地行驶时用防尘盖关闭)。在车体左右两侧中后位置各有2个观察窗和一个射击孔,用于搭载人员进行侧面观察射击使用。也就是说,搭载的机械化步兵可以通过这二个射击孔向外观察射击,在非主要方向上保护载车的安全。该车族还首次使用了轻质铝合金焊接装甲车体和炮塔,这不但没有减轻它的防弹能力还大大减轻了该车的总体重量,而且进一步增强了它的水上浮渡能力。从炮塔的平面结构来看,该型车族非常适用装备模块化附加装甲,用于提升它的反装甲能力。 ZTD-05的特色很明显,那就是车体前端有可伸缩折叠的防浪板。这个装置可以抵消一些水流对车体的扰动和阻力,提升整车在水中机动时的速度。
EFV从平衡性方面着眼,采用了动力舱中置的布局结构,战斗室位于动力舱前,车载陆战队员则成U形环坐于发动机周围,显然动力舱和载员舱的空间发生了干涉,影响了战车的承载效率。国产两栖突击车战斗舱因为要连接带有105毫米坦克炮的大型炮塔以强化火力,显然不能采用与EFV一样的动力结构布局,和63式水陆坦克一样的动力舱后置布局从载员角度考虑也不可取,最终采用的是轻型装甲车通用的前置偏置动力舱结构布局。 这型车族中还有一款两栖装甲抢修车,可以为登陆作战编队提供及时的车辆抢修作业。该车的驾驶员舱位置大大提升了,车前部取消了折叠式滑行板,代之以一个巨大的推土铲,用于清除摊头岸际的反登陆障碍和清理预设反步兵雷场,或者为登陆运输直升机开辟着降场地。该车安装了一部起重能力估计为3-5吨的伸缩式吊车臂,可以为其它装甲车辆提供战地及时的维修服务。同时该车还能在车后的维修技术人员和工具舱上部出口处,装设一部可拆卸式12.7mm高射机枪,用于自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