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科幻片里的飞船都自模拟地球重力?

如题所述

    因为拍摄本身就是在地球拍摄的,所以在拍摄中模拟无重力是一种严重的透支行为。

    2013年法国某航空公司曾推出无重力体验活动,全程22秒花费约4.7万人民币。

    无重力拍摄难度较高,所以这段时间无法完成多组镜头的拍摄.

    成片十秒的内容意味着幕后可能有一千秒的拍摄。

    反复拍摄需要飞机做V形穿插,对机体伤害较大,对乘员的风险也因次数而提升。


    场景改造因上述内容而产生问题,大量无重力拍摄在机舱内是无法有效完成的。

    举例如《地心引力》,在该片中出现的太空外景,使得机舱的改造成本令人无法承受,这意味着剧组可能需要买下一家大型客机。而像太空中的光影效果,更到位的入画方向等等,也使得在有限狭小的机舱无重力拍摄中无法被很好的掌握。

    乘员风险面对的有很多,毕竟目前对于宇航员的选择还十分严苛。而在拍摄中,一名未经受过大量专业训练的演员会怎样呢?假设将其进行瞬间旋转时,他会因为位置的不熟悉而开始紧张,继而大量出汗、局部充血、肌肉僵直、体内激素飙升等等,甚至可能出现严重的眩晕或呕吐。虽然某种程度上这符合宇航员的表现,但如果出现某些意外,在无重力拍摄中是无法被抢救的。


    视觉问题也因上述问题而出现。

    举例如镜头被固定,那么有些镜头如同在地面拍摄中的镜头翻转,那么用无重力拍摄的意义并不大。大量的全景远景拍摄才是无重力拍摄的特点,但对于普通特近中全远的影视拍摄需求而言,单一景别的过多运用甚至是有害的。

    无重力拍摄中,所有人都是在翻滚的,如何能确定彼此之间的方位需求是一件很难判断的事情,最终拍摄效果也会显得如设想般出彩。

    一个全程都在转换出入画方向的影片也很难起到较好的收视效果,毕竟观众并非宇航员,他们不需要或抬头或侧首的去追寻演员。而在画面中不停变换方位(上下左右)的演员也使得画面叠渐的难度系数增大。如图,这涉及电影画面构图。

    人类常见视觉焦点如图中所见的线条交接处,但最终越外围的就可能更易被忽略,简而言之就是无重力拍摄不符合常见影片拍摄中的焦点需求。


其他问题还有很多,但容易被观众感受到的和常见涉及影片制作的问题大致就只有这些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12
现实总是残酷的,科幻影片中飞船总是自模拟地球重力的原因是:这样拍片省钱...

这是真的。失重场面在电影拍摄中难度很大,早期在没有电脑CG帮忙的情况,拍摄失重场面只能用纯物理方法:吊钢丝、搭建能够旋转的拍摄棚、乘飞机在高空中快速下降营造失重环境。当年史丹利 库布里克拍摄《2001太空漫游》用能够活动的房间和摄像机模拟失重场景,技惊四座,但这种成本不是一般的电影能够承受的。

后来《盗梦空间》也用旋转房间+钢丝模拟失重镜头,但这个成本...

看看具有失重镜头的电影:《阿凡达》、《遗落战境》、《普罗米修斯》...全是大成本制作。换成《月球》、《银河系漫游指南》这样的小成本电影,就只能让飞船模拟地球重力,这样可以省一大笔特效钱。

对了,你问为什么《星际迷航》电影版这种大制作也要模拟地球重力?这片大部分时间都在飞船上,如果全部场景上失重特效,估计电影预算也吃不消。而且,失重场景往往是电影的噱头,会吸引观众对特效场面的关注,那剧情啊动作场面啊谁还看?套用一下楼下情景描述:当克林贡人的飞船向进取号开炮突袭时,几百号船员们一个个在空中作蛙泳状慢悠悠滑向座椅或把手,紧张氛围全完蛋不说,导演撕剧本的心都有了...

地球重力:
地球对表面物体具有吸引力,重力加速度是度量地球重
力大小的物理量。按照万有引力定律,地球各处的重力加速度应该相等。但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地球形状的不规则,造成各处的重力加速度有所差异,与海拔高度、纬度以及地壳成分、地幔深度密切相关。
模拟便是人为的制造或控制出来。
第2个回答  2016-04-20
你是问的原因吧。人在地球上生活,重力对人的生理机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你的消化系统,要是没有重力,要变慢很多。因为重力的原因,食物才能快速的在肠道蠕动,从上到下,排出去。还有人的血液循环也是在重力这个环境下进化而来的。总之,能模拟地球重力,对人的健康有大大好处。
一般模拟重力的方法就是旋转 - - 。使得向心力等于重力大小,这样感觉是重力了。
第3个回答  2016-05-27
除非飞船里面装的不是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