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性心理的注意事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为了有益于儿童的性心理健康,在进行家庭性心理卫生教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提高对家庭性心理卫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如上所述,当孩子向父母询问有关性的问题时,父母往往或则羞于回答,罔顾左右而言他,或则对其加以斥骂,好似冷水浇头,或则采取欺骗的手段,对之提供错误的信息,等等。这些做法都是十分错误的。应该看到,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位老师,:儿童从他们那里获得的性心理卫生信息(包括父母对他们问题的回答和父母主动提供信息)对其性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回答孩子问题时所提供的教育机会呢?为此,家长应该认识到:第一,家长应该承认孩子有权提出任何问题,不管这些问题听起来有多么“不体面”,而且家长也有义务回答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第二,家长应该珍惜这样一个事实,即孩子正是向他们提出了自己的问题,第三,必须利用自己的每一次回答对孩子进行性心理卫生教育。
应该认识到,孩子的问题之所以听起来可能“不体面”,是因为你掺进了自己的主观意思。不要把孩子放在你自己的地位上,相反,应该进行一下“心理位移’,想想你自己当孩子时的情景:你当初也提出过类似的问题,其中显然并没有任何不好的东西。你回答孩子问题的水平越高,对孩子的好处也就越大。还应该指出,儿童特别是4—7岁的儿童,常常要求长者解释一些他们偶然听来的不热悉的词(如避孕、性病等)。孩子感兴趣的是这个词具体指什么,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不是详尽的概念性内容。因此,家长一定要尽量弄清楚孩子问题中可能包含的“体面”意义,然后针对这一点加以回答。孩子不是向别人,而正是询你提出自己的问题,这说明了他对你的信任,应该珍惜这一点。此外,即使孩子向你提出了“不体面”的问题,这说明对孩子来说,这个问题没有任何不体面之处,否则他会去向他的同伴打听,免得受你的训斥了。例如,孩子提出的他如何来到这个世上的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应该使每一个人感兴趣的哲学问题,因为很难想象自身可能不存在的情景。为了提出这个问题,既需要自身的存在,也需要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事实。这是一个关于主观和客观的问题,一个关于世界不依人的感知而独立存在的问题。遗憾的是,家长却往往把这个问题看成是一个生育的技术问题,性生活问题。换盲之,这是他们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强加在儿童身上了。究其原因,这要么是他们已经解决了这一哲学问题,要么是已经丧失了提出这种问题的能力,只关心一些更实际,更具体的东西。难怪英国哲学家洛克会说:“儿童出人意料的问题比起成人总是围绕一个思路、依附于雷同的教育观点和偏见的谈话教给人们的东西更多。”那么,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对性心理卫生教育有什么裨益呢?作为家长你应该懂得:第一,你向孩子不是一般地提供信息,而是提供具有一定针对性的信息。同样一种信息,如果被曲解了或是被带着别的情绪去评价,那就可能是有害的。第二,孩子如果总是从你那里得到满意的回答,他就会经常向你提出问题。这样,你就随时有可能按照有利性心理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去影响他,监督他获取信息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及时地给予必要的纠正。第三,孩子的兴趣由于得到称的注意和尊重,他对你的信赖就会不断增强,你对他的性心理卫生教育也就会越有成效。
总之,既然父母对儿童提供有关性的信息是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就必须认真做好儿童期的性心理卫生教育工作。
坦诚地回答儿童提出的性问题
当孩子询问有关性的问题时,双亲往往都羞于回答,他们或则虚与委蛇(婉)地敷衍,或则大言不惭地欺骗。例如,儿童过了3岁,常常会提出“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样的问题。许多家长对此不是坦诚地进行回答,而是想方设法来哄骗儿童,说什么“石头缝里进出来的”、“渔船上捡来的”等等。这样做的结果,正像波兰著名性心理卫生学家依莫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总讲童话并不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假话迟早也会暴露出来,结果便会使儿童失去了对成人的信任:在儿童与说谎的家长之间发生了矛盾,家长的说假话的坏榜样阻碍了儿童真诚性的发展。家长应该明白,儿童提出问题时,他是力图认识周围世界和在其中发生的现象的,他不是来听童话的。拐弯抹角的回答并不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而只能激起其想象:儿童当时就会感觉到在成人中存在着一个对他秘而不宣的隐秘世界。另一方面,这样做也导致了儿童的孤立感的产生,并激起儿童去探索这一隐秘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易言之,虚伪的回答与成人企图转移儿童注意力的初衷相反,反而刺激儿童产生了更大的探索兴趣。
在谈到坦诚地回答儿童提出的性问题的重要性时,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其《我们的性道德》一书中写道:“对儿童谈话时,没有任何正当的理由隐瞒事实。关于性知识完全像关于鱼类的习性或他们感兴趣的其他事物一样,他们的问题应当得到解答,求知欲应当得到满足。没有理由欺骗儿童。就像在传统家庭中必然会发生的那样,一旦他们发现父母撒谎,他们就会失去对父母的信任,觉得自己对父母撒谎也是理所当然的。不但从理论上,而且从实践经验上来讲,我都深信在性问题上彻底开放是防止儿童过度地、猥
亵地、不健康地去想性问题的最好办法,也是形成开明的性道德必不可少的前奏。”确实,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在性问题上也能进行坦诚自若的亲切对话,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就能自然地向父母倾吐自己的思想。反之,那种青年男女回避与自己的父母谈论自己的生活,以及恋爱、婚姻等各方面问题的现象,往往可以从幼年时父母与孩子不能很好地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以及在两代入之间笼罩着一层性禁忌中寻找答案。据对上海市四所中学的230名学生关于“学生与家庭”的一项调查,对“你经常把心中的秘密告诉谁”的提问中,40%的学生回答谁也不告诉,28%的学生回答告诉同学、朋友,告诉父母的仅占20%。这说明当代中学生与父母的思想交流是非常不够的,而且更多的孩子不愿向别人吐露心迹,这是值得父母深刻反思的问题。
恰当地进行家庭性心理卫生教育
在谈到恰当地进行家庭性心理卫生教育的重要性时,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指出: “对于帮助孩子的秘诀是,不要对他撒谎,不要迥避他的问题,要了解他问题的背后是什么,并只向他解释他希望知道的事情,以及我们确知他能够了解的事情。道听途说、凭空捏造的性知识害处最大。”这就是说,当我们回答孩子的性问题时,必须注意不要给孩子以不必要的和不太适宜的性知识。不要超越他们的发育阶段,过早地告诉他们太多的性知识。只有当孩子表现出好奇,并询问有关的问题时,才以适合孩串认知发展水平的方式告诉他们,否则, “揠苗助长”式地对孩子讲述一些他在当下年龄还无法掌握的性知识,反而会过早地激发起不恰当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关于这一点,前苏联的一些儿童性心理卫生学家(1986)指出,在对儿童的家庭性心理卫生教育中,有以下几种形式是需要避免的:①父母片面地接受性教育思想,过分详细地向孩子讲解性解剖——生理特点,但置本身的榜样和伦理——心理教育措施不顾。对于道德上没有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来说,这种“教育”只能激起其过早的和片面的对性问题的兴趣。②父母在教育中强调的只是道德和伦理方面,而忽视了身体——生理特点。这样,对于儿童来说,周围的同龄人不是男孩和女孩,而只是同学和朋友,并且,也不应该将他(她)们看成是可能的性的——情欲的刺激物。如果这样,将会阻碍其性心理的正常发展(特别是男孩更是这样),其结果是使他们要么表现出对性的冷淡,产生自惭形秽的体验,要么过早地迈出了对性的探底求蕴的脚步,而这种探底求蕴往往是冒险的、非常不体面的。③父母在教育中表现出“超现代化”的态度,他们在孩子面前公开展现自己的裸体,与异性孩子一起在浴室中洗澡,允许孩子看和触摸其性器官。长期以往,将能引起孩子的性紧张。如果找不到直接的途径减轻这种紧张,则受到家长性激起的儿童,将会处于挫折状态,他们或则通过对异性进行性侵略的途径来解除此种紧张,或则演变成露阴癖等性偏离。
注意教育时成人的态度和行为
依莫林斯基指出,在儿童讲述性问题时需要采取自然和严肃的态度,不应当有大量的语调变化,带着嘲笑的神情和使眼色。因为这些态度和行为往往会使儿童感到困惑,并产生一种孤独感和被愚弄感。如果孩子提的问题的确有失体统,那成人应该对问题的内容显得无动于衷,表情上应该显示出这是一个毫无意思的话题。这样,成人的冷淡态度就会影响到他,孩子对这个问题的兴趣就会消失。反之,如果成人显得惊奇和气愤,并加以斥责,则这一问题就会引起孩子更大的好奇,他就会到别的地方去打听。如果儿童偶然出现在讨论性问题的成人之中时,不应该将他支开或停止谈话,必须“促进”这种谈话去适应儿童的发展水平,采用为他而表述的概念,采取自然的态度继续谈话,这样可以避免儿童的怀疑,并能分散其对性问题的注意。如果成人发现儿童摸玩自己的性器官时,不应该扳起面孔训斥孩子,因为父母这种教育态度将会引起孩子更大的兴趣。父母的这种态度,也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这样的印象,“我是个坏孩子”。父母的责骂和惩罚,还可能会使孩子形成过于胆怯懦弱的性格,造成对性的压抑,因而对孩子的性心理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家长应该平心静气地给孩子说明,性器官的作用不是由人玩弄取乐,而是为人类繁殖后代。
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育
任何教育都必须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才能成功,性心理卫生教育也概莫能外。为了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让我们举一个在儿童性心理卫生教育中非常普遍的例子说明。儿童过了3岁后,常会提出“孩子从哪里来”的问题。此时,可以这样回答他:妈妈肚子里有一个小蛋,它逐渐长大,当长到孩子这么大时,就生了下来,也就是从妈妈的肚子里跑到外面来。在这里还可以用小鸡从蛋壳里孵出来进行比较。这种回答既符合真理,也符合3—5岁儿童智力发展水平,且不超出所提问题的范围,通常能在一定时期内满足儿童的好奇心。过了一些时候,儿童会提出“孩子是怎样生出来”的问题。对此,可以解释说,“生下来”或“来到世界上”意味着“从妈妈肚子里出来”,孩子是从妈妈肚子下面的一个管子里出来的。 (在与年龄稍大些的孩子谈话时,可用“阴道”这一概念)任何妈妈下身都有三个洞:一个洞解小便,一个洞解大便,一个洞生孩子。紧接着,孩子可能会提出“蛋是怎样到妈妈肚子里”的问题。此时,可以告诉儿童妈妈肚子里有一种东西叫卵巢,卵巢能制造出很小的卵子。如果这种卵子与爸爸的精子遇到一起,则它们就会开始生长,直到形成孩子和生下来为止。再过些时候,儿童将会提出一个令成人感到困难的问题: “爸爸的精子是怎样到妈妈肚子里去的呢?”此时,可以向儿童解释:爸爸的精子是一种叫睾丸的东西形成的,当爸爸妈妈夜里睡在一起时,精子就经过妈妈生孩子的那个洞跑到妈妈肚子里了。实践证明,随着年龄的逐步增大,儿童可以提出许多这样的问题。如果成人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回答,则既可以满足儿童的求知欲,同时也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强调性心理卫生教育必须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时,依莫林斯基指出,在回答儿童的性问题时,应尽可能利用科学文献中的表示法,如精于、卵子、阴道、子宫、阴茎等,因为这些称呼不会使儿童感到羞怯和激起其性想象。而且,由于儿童记忆力强,即便他暂时不理解,也可以将它们保存在自己的个人体验和感觉世界之中。此外,在回答儿童的性问题时,还要注意尽量简略。因为过分详细的回答将会激起儿童的性想象,甚至有可能成为发生性失调的原因,这也就是“画蛇添足”的意思了。
注意把性心理卫生教育与思权教育结合
寓思想教育于性心理卫生教育之中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许多学者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例如,母亲对女儿“为什么男孩子有阴茎,我怎么没有”的提问,不能简单而生硬地回答:“谁让你是女孩呢!”
这本身不是一种教育的口气,对孩子影响不好。如果父母能明智地回答:“男孩子和女孩子生下来就是不同的,女孩子没有阴茎,但女孩子有子宫,这是男孩子所没有的。”这样,就能使孩子从小就懂得男孩和女孩尽管身体构造不同,但没有真正的尊贵与不尊贵之分,一个人的价值的关键取决于人的道德思想能力,如果女孩做到了比男子更加优秀的品行,那么也可以称之为真正大丈夫。
又如,当回答孩子提出的自己是怎样出生的问题时,除了要告诉他是从母亲的阴道里分娩出外,还可加上几句并非多余的话:“生你的时候,妈妈在医院里,吃了许多苦,还多亏许多医生,护士的帮助,才平平安安地生下了你。”这样回答,即使孩子对性有了正确的认识,满足了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培养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情,还给他们灌输了人们间互相帮助、互相照顾的人类之爱。这样可以让孩子了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道理所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