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中的华子良,其原型为韩子栋,山东省阳谷县人。韩子栋1933年入党,1934年因叛徒出卖被捕。被捕后,韩子栋辗转关押于北平、南京、武汉、益阳、息烽、重庆等地的国民党秘密监狱,时间长达14年之久。
韩子栋为了不暴露共产党员的身份,在白公馆狱中,他整日神情呆滞,蓬头垢面,无论刮风下雨,他总在白公馆放风坝里小跑,特务看守认为他是在监狱中关傻关疯了,便叫他“疯老头”。他的“疯老头”形象麻痹了敌人,国民党特务让他负责买菜,干些杂活。
其实,在白公馆狱中,许晓轩、谭沈明、韩子栋组成临时支部,他们一直在策划狱中革命志士的越狱脱险计划。因为韩子栋在狱中有一定的行动自由,也是惟一有希望逃出白公馆的人,许晓轩就决定让他逃出魔掌。
韩子栋利用出去干活的机会,秘密观察道路、壕沟、哨岗、四周环境等,为出逃做好准备。做足了准备工夫以后,1947年8月18日,在瓷器口买菜途中,利用特务卢兆春打牌的间隙,成功脱险。为了避免警犬搜寻,机智的韩子栋跳入江水游了好长一段,然后才找了条小船,渡过嘉陵江,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抵达延安。
扩展资料:
韩子栋脱险后,向中共中央组织部递交了入狱及脱险报告,经组织审查后恢复了他的党籍。当时的中组部负责同志对他说:“你能经受14年的秘密监狱生活的考验,即使在全党党员中也是罕见的,堪称难能可贵。”他问韩子栋有什么要求,韩子栋说:“只希望再活几十年,亲眼看到蒋家王朝覆灭,看到建成社会主义。”
“文化大革命”中韩子栋受到不公正待遇遭到迫害,“文革”结束后,韩子栋被平反,任贵州省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1992年5月19日,老人在贵阳市病逝。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揭秘:《红岩》囚室里五星红旗的真正创作者
华子良:
老家在山东,到重庆后人地生疏,看守们对他比较放心,常常让他随看守去磁器口镇上买东西。
韩子栋在狱中是比较自由的,但他时刻牢记着支部的决定:千万把握机会,一定要逃出去!他在等待时机;1947年8月18日,韩子栋又随看守卢照春去磁器口买菜。早就精心策划好逃跑的韩子栋趁着看守卢照春打麻将的机会,假装上厕所,大大方方走出门去。
一到特务视野之外,立即飞奔,穿街过巷,赶到嘉陵江边。找到一只小木船,迅速地过了嘉陵江。他靠着天天在白公馆跑步的锻炼,日夜兼程,经过45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解放区。
1948年1月23日,韩子栋向党中央组织部递交了入狱及脱险的报告,组织审查后恢复了他的党籍。解放后,韩子栋历任人事部副处长,一机部二局副局长,国家计委办公厅副主任,贵阳市委副书记等职。
“文革”中韩子栋受到不公正待遇和迫害,甚至有人怀疑他是由沈醉安排假脱逃而潜伏下来的特务——好在沈醉坚持事实,坚决否认这一说法,并将他亲自安排布置追捕韩子栋的情况出具了证明,韩子栋才在“文革”结束后被平反,后担任贵州省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
1992年5月19日在贵阳病逝,享年84岁。
扩展资料:
《红岩》的创作背景:
《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曾于1948年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并囚禁在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里。他们和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共同经历了那些惊心动魄的斗争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把这里的斗争告诉后代”,他们先后写了《圣洁的鲜花》《江姐》《小罗卜头》等报告文学与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接着,又在这些叙写真人真事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和艺术概括,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从准备到成书,前后费时十年之久,写了三百多万字稿子,彻底返工过三次,大改过五六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