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是由五所学校(普爱中学、东海县立初级中学、新民中学、江苏省立连云中学(含山东省立连云中学)、启新中学)合并成的山东省立新海中学(后改名为江苏省新海中学)与原连云港市新浦中学于2001年合并而成。
其中,建校时间最早的是普爱学校中学部,即普爱中学。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的源头就是1924年成立的新浦普爱平民义务学校在1930年秋建立的初中班,即诞生于此时的普爱中学。它是从新浦往东直至海边广大地区唯一的一个初中班,是该地区中等教育的起点。
私立普爱中学(1924-1948)
1924年建立的“私立普爱学校”,全名“新浦普爱平民义务学校”,建立初期只有小学部,1930年普爱学校增设初中班,普爱中学诞生(即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的前身)。成为新浦地区中学教育的起点。抗战胜利后,颜振流任普爱中学校长。校址即今天的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
江苏省立连云中学(1942-1948)
原江苏省立连云中学前身为1942年3月抗战时期在安徽太和县创建的苏鲁豫皖四省边区临时中学。9月,奉民国教育部令,更名为国立第21中学。日本投降后,1946年6月,国立第21中学迁回徐州,由于时任江苏省民政厅长王公玙先生的努力争取,7月24日,民国江苏省政府批准国立第21中学更名为江苏省立连云中学,王公玙还极力推动将学校迁至连云港,恰逢此时日华酒精厂(日本开办)停办。这样,暂驻徐州的省立连云中学便搬迁墟沟,利用其厂址建校招生办学。1947年夏高、初中同时招生,校长李简斋。1948年继续招生。解放前夕,全校已有9个班,约400名学生,是一所省属完全中学。
解放后,新海连特区政府任命连云市委书记李葵元兼连云中学校长。1949年春,因革命形势需要,高中部学生全部入新海连特区建国学校学习。
东海县立初级中学(1943-1948)
原东海县立初级中学建于1943年(1944年初,日伪曾设立海州市,校名一度改为海州市立初级中学)是一所公办学校。首任校长为东北人蔡玉隆(后一度为周恒进、胡小山)。1945年日本投降,校名复为东海县立初级中学,校长为倪爱棠,半年后,校长为杨维衡。校址即老新海中学大院,为原连云港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私立新民、启新中学(1947-1948)
私立新民中学建于1947年,名义是私立学校,实际是本地党政军官吏把持校务,没有地方人士参加。校长朱祥符(1948年5月任连云市市长,10月任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学校经费部分来自学生的敬师金。解放前夕,有三个班,学生170余名。校址即原教育局大院。
私立启新中学建于1947年,由当地士绅联络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组成校董会集资开办,王公玛先生为名誉董事长,曾任两淮盐运使的缪秋杰先生为董事长,张体元先生为校长。1947年秋招收初一新生50名,9月1日举行开学典礼。1948年秋,学校又招收第二届初一新生50名。校址即今朝阳中学所在地。
山东省立新海中学(1948-1953)
1948年11月7日,新浦、海州、连云港地区解放,新海连特区行政专员公署成立。特区政府即时部署中小学复校复课工作,派杨文雄同志接管东海县中,同时决定将“东海县中”、“普爱中学”、 “新民中学”三校合并,成立“山东省立新海中学”三校学生返校复课;与之同时,特区政府派徐杰同志接管江苏省立连云中学,校名改为“山东省立连云中学”并复课。启新中学也很快复课。1949年1月,特区政府任命文教科长曹伯衡、连云市委书记李葵元兼任新海中学、连云中学校长。1949年春,新海连特区政府决定启新中学并入连云中学,8月,连云中学并入新海中学。
江苏省新海中学(1953-2001)
1953年1月,新海连市由山东省划归江苏省管辖,山东省立新海中学改名为江苏省新海中学,为省直属中学。省政府任命新海连市市长杨祖彤兼任校长,副市长季士杰兼任副校长。1955年,学校第一届高中生毕业。1957年反右,1958年大跃进,使学校教学秩序受到影响,而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学校遭受重创,元气大伤。
在1976年-2001年这25年问,是学校历史上教学秩序稳定、教改不断深化、各方面工作蓬勃开展的时期,也是校容校貌变化巨大的时期,也是教学成果丰厚、屡屡获得国家、省市级各种奖励的时期。1978年学校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18所重点中学(江苏省教育厅确定的大改单位)之一。1980年学校正式列为江苏省首批办好的95所重点中学之一。1990年通过省重点中学验收。1998年通过国家级示范高中验收。
原连云港市新浦中学(1957-2001)
原连云港市新浦中学前身为1957年9月成立的新海连市新浦初级中学,校址为连云港市新浦区海连中路17号(今连云港市解放路小学),为四轨制初级中学,1960年开始招收高中,成为初中四轨、高中二轨的完全中学。“文革”以后至1995年一直稳定在初中六轨、高中四轨的规模,“文革”以后至1995年一直稳定在初中六轨、高中四轨的规模,1995年经市教委验收成为连云港市重点中学,1996年秋经省教委经收后于1997年春被确认为江苏省重点中学,1999年7月市政府决定将新浦中学由新浦区属中学划归为市管中学。至2000年学校规模为42个教学班(初中18个班、高中24个班)。
注:今连云港市新浦中学前身是创建于1964年的陇东中学,2001年与浦东中学合并,2004年改名连云港市新浦中学。
原连云港市东方中学(1956-2004)
原连云港市东方中学始建于1956年8月,校名为“新海连市墟沟初级中学”;1961年新海连市易名为连云港市,该校 随之改名为“连云港市墟沟初级中学”;1963年开设高中部,成为当时四所市属完全中学之一,校名为 “连云港市墟沟中学”;1977年9月更名为“连云港市第十中学”;1980年9月又恢复为“连云港市墟沟中学”;1992年迁址重建,更名为“连云港市东方中学”。2004年5月,并入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更名 为“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东方分校”。1995年被确定为市重点中学,1997年被确定为省重点中学,1999 年成立高中,2004年被评为省三星级学校。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2001-)
2001年初、高中分离,分别成立了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和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原连云港市新浦中学并入新海高中,易地重建为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2004年 ,原连云港市东方中学并入,成立新海高中东方分校;当年学校被省教育厅首批转评为“四星级学校”。2004年苏北地区首个“南京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在该校挂牌以来,截止2015年1月,该校先后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一流高校的优质生源基地。
2007年,学校被教育部、人事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10年,原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东方分校与新海高级中学分离,并入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
2011年10月22日,该校入选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优质生源基地。成为江苏省19所获得此项计划生源基地称号的学校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