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层厂房的分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8

第一,从高度上:
单层厂房滴水位高度很重要,有的厂房高4-5米,有的6-7米,有个可高达11-12米或更高。一般越高的厂房建筑起来会越困难,所需材料成本等也会越贵。
第二,从外部建筑结构上:
1.简易铁皮:就是最简单的,用铁皮比较随意搭建的厂房。
2.钢结构厂房:钢结构厂房里面又分彩钢结构或普通钢结构。彩钢结构的比普通的要好很多。
3.混泥土结构 :是用砖头建墙,混泥土封顶,这种结构安全性、隔热性都要比上两种好。
第三,从内部结构上:
分为有牛腿和没有牛腿的,有牛腿的车间才可以装天车(也称行车),这在工业生产中是很重要的一环,如果有机器设备要装天车的,就一定要有牛腿才能使用。 墙、边柱与纵向定位轴线的关系:
*柱距6米、无吊车或Q≤20t边柱外缘和墙内缘与轴线重合,称封闭结合。
*柱距6米、32t≤Q≤50t边柱外缘和墙内缘与轴线之间加联系尺寸D=125mm,称非封闭结合。
*柱距12米、或Q≥50t联系尺寸D=250、500。
排架结构是目前最基本、最普遍的结构形式,有屋面(或屋面梁),柱和基础组成,柱与屋架铰接,与基础刚接。根据生产工艺和使用要求的不同,排架结构可做成等高,不等高和锯齿形等多种形式。
排架结构其跨度可超过30m,高度可达20~30m或者更高,吊车吨位可达150t甚至更大。排架结构传力明确,构造简单,施工亦较方便。 如果厂房的长度或宽度过大,当气温变化时,厂房结构地上部分热胀冷缩大,而地下部分受温度变化影响小,基本上不产生温度变形。这样,厂房上部结构的伸缩受到限制,结构内部产生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较大时,可使屋面、墙体等开裂,影响厂房的正常使用。
为了减少温度变化对厂房的不利影响,需要沿厂房的横向或纵向设置伸缩缝,将厂房结构分成若干个温度区段。温度区段的划分应尽可能简单规整,并应使伸缩缝的数量最少。温度区段的长度(伸缩缝之间的距离)与结构类型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在室内或土中时为100 m;在露天时为70 m。对于下列情况,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宜适当减小:
(1) 从基础顶面算起柱高低于8 m。
(2) 屋面无保温隔热措施;
(3) 经常处于高温作用或位于气温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的地区。
厂房的横向伸缩缝应从基础顶面开始;伸缩缝处采用双柱、双屋架(屋面梁),纵墙和各构件间留出一定宽度的缝隙。对厂房的纵向伸缩缝,一般做法是将伸缩缝一侧的屋架或屋面梁用滚轴式支座与柱相连。 一般不设。下列情况之一设:
¢相邻部位高差很大;
¢相邻跨吊车起重量悬殊;
¢下卧土层有很大变化;
¢各部分施工时间相差很长。
沉降缝应将厂房从屋顶至基础完全分开,以使缝两侧结构发生不同沉降时不致影响厂房的使用功能。沉降缝可兼起伸缩缝的作用。 地震区的单层厂房为减轻震害,应考虑设置防震缝。当厂房的建筑平面、立面复杂或结构相邻部分的刚度、高度相差较大时,需采用防震缝将其分开。防震缝从基础顶面开始沿厂房全高设置,其宽度需符合一定的要求,以避免地震时相邻部分互相碰撞,导致厂房破坏。地震区厂房中设置的伸缩缝或沉降缝均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