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先秦的《桃夭》。这句的意思是: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一、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二、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三、赏析。

这首诗非常有名,即便只读过很少几篇《诗经》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无非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诗中塑造的形象十分生动。拿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实在是写得好。谁读过这样的名句之后,眼前会不浮现出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第二,短短的四字句,传达出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这很可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细细吟咏,一种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充溢字里行间。“嫩嫩的桃枝,鲜艳的桃花。那姑娘今朝出嫁,把欢乐和美带给她的婆家。”你看,多么美好。这种情绪,这种祝愿,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和美的家庭的追求。第三点,这首诗反映了这样一种思想,一个姑娘,不仅要有艳如桃花的外貌,还要有“宜室”、“宜家”的内在美。这首诗,祝贺人新婚,但不象一般贺人新婚的诗那样,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显赫,或者显示女方陪嫁如何丰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讲“宜其家人”,要使家庭和美,确实高人一等。这让我们想起孔子称赞《诗经》的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孔子的话内容当然十分丰富,但其中是否也包括了《桃夭》篇所反映出的上述这样一种思想呢?陈子展先生说:“辛亥革命以后,我还看见乡村人民举行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国风选译》)联系到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农民娶亲“歌《桃夭》三章”,便是很可理解的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01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意思是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首诗的出处是《周南·桃夭》,作者是无名氏


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甜。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随风展。这位姑娘要出嫁,夫家康乐又平安。


注释:

周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一篇。

夭夭:花朵怒放,茂盛美丽,生机勃勃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闪耀的样子。

华:同“花”,指盛开的花。

之子:这位姑娘。指出嫁的女子。之,此,这。

于归:姑娘出嫁。于,虚词,用在动词前;一说往。归,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宜:和顺、亲善。室家:家庭,家族。此指夫家,下文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

有蕡(fén):即蕡蕡,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蕡,果实硕大的样子。

蓁(zhēn)蓁:树叶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家人:与“家室”义同。变换字以协韵。


创作背景:

关于《周南·桃夭》的意旨,《毛诗序》说:“《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则男女以正,婚姻以时,国无鳏民也。”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对这种观点进行了驳斥,认为“此皆迂论难通,不足以发诗意也”。现代学者一般不取《毛诗序》的观点,而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其性质就好像后世民俗婚礼上唱的“催妆词”。有人提出了新的说法,认为这首诗是先民进行驱鬼祭祀时的唱词,其内容是驱赶鬼神,使之回到归处,并祈求它赐福人间亲人。


赏析:

《周南·桃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作。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通篇以桃花起兴,以桃花喻美人,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全诗语言精练优美,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欢乐的气氛。

第2个回答  2023-04-23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意为桃花娇嫩绽放,颜色鲜艳。

出处】 

这句话的出处是《诗经·国风·周南》。

原文节选】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桃花娇艳欲滴,花朵灿烂夺目。归来的年轻人,应该好好地在家过日子。

桃花依旧娇艳欲滴,果实累累。归来的年轻人,应该好好地在家里安定下来。

桃树叶茂盛繁茂,归来的年轻人,应该好好地照顾家人。

赏析】 

《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风·周南》是《诗经》中的一篇,该篇以唐代周望的解释最为广泛流传。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句,主要描写了春天桃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生机勃勃的春天,也寓意着生命的蓬勃发展。

创作背景】 

《周南》是诗经中的民歌篇目,收录了南方的歌谣。这首诗歌主要是讲述春天桃花盛开的景象,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春天的向往和期盼。在古代文化中,桃花不仅仅象征着春天和生命的力量,还具有瑞气祥和的象征意义。

注释】

     桃之夭夭:桃花娇嫩绽放。

     灼灼其华:颜色鲜艳。

生活启示】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句话形容的是桃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美好的事物充满了热爱和赞美之情。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积极地去寻找和欣赏美好的事物,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和慰藉。

另外,诗中还强调了“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需要重视家人。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忙于工作和追求个人发展,常常忽略了家庭和家人的重要性。这句话提醒我们,要重视家庭和家人,不仅要关心自己,也要关心家人的生活和情感需要,让家庭成为一个温馨和谐的地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7-30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的意思。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选自《周南·桃夭》,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作。

扩展资料:

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