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取得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分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两次胜利是指:

1、1927年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国民政府的北伐,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由从南向北统一全国的例子,虽然它所达成的统一在很多方面来说都只是属于形式上的,当时更有“军事北伐,政治南伐”的说法。

2、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革命的火种,促进全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两次失败是指:

1、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

1926年10月,共产党为实践北伐,于上海发动第一次工人武装起义,建立“上海市民自治政府”。军阀孙传芳部对工人、市民进行镇压。工人100余人被捕。上海总工会委员陶静轩、“起义总指挥部”成员奚佐尧等10多位共产党员被杀,起义失败。

2、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

扩展资料:

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1、打击军阀势力

北伐战争仅二年时间,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加深革命认识

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在上海和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北伐战争的胜利果实被窃取。

这次战争中途共产党被抛弃、被屠杀的教训,使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建立以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军队,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国民党政权的另一条革命道路。 

3、保证国家独立

如果没有北伐的成功,国民政府没有实现对全国的政治统一。等到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北洋各个军阀各自为战,不能走向联合抗击日寇。中国是否能坚持八年抗战那么久,能不能保持独立国家的性质就很难说了。所以说,北伐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巨大的历史意义与功绩。

4、维护祖国统一

北伐战争是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战争的第一阶段,国共两党广大将士紧密合作,共同奋斗,浴血沙场,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历史事实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益,分则两损。这一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实现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大业,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伐战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05
北伐战争是一场复杂的战争,期间还有其他战役和政治斗争,各方势力的胜败也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影响。其中的胜利和失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不能涵盖北伐战争的全部情况北伐战争期间的两次胜利分别是广州起义和南昌起义,两次失败分别是中原大战和浙江战役。
广州起义(1926年):胜利!北伐战争的开始是由国民党领导的广州起义,于1926年发动。该起义成功推翻了当时的广东军阀陈炯明,并与其他军阀结盟,形成了北伐的军事力量。
南昌起义(1927年):胜利!南昌起义是国民党领导的北伐战争的第二次起义,于1927年4月发动。该起义成功夺取南昌,并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进一步推动了北伐战争的发展。
中原大战(1928年):失败!中原大战是北伐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在1928年。国民党军队在此次战役中面对敌人的强大抵抗,最终未能攻占目标地区,被迫撤退。
浙江战役(1931年):失败!浙江战役是北伐战争中的一次战役,发生在1931年。国民党军队在此次战役中未能取得胜利,导致北伐战争进展受阻,战局陷入胶着状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