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不住,读书还有意义吗

如题所述

读书记不住,读书还有意义。
我买了一个笔记本,看到书中对自己有启发的段落或者自己喜欢的句子,就先用红笔划线,然后摘抄下来。
高考结束,我就把这些读书笔记当废纸卖了。
后来,读到叔本华的书,我才晓得自己原来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在《论读书》一文中,他这样说道:
要求读书人记住他所读过的一切东西,就像要求一个人把他所吃过的东西都储存在体内是一样的荒谬。人靠进食维持物质生活,又通过阅读过着精神生活。然而身体只吸收能够同化的食物,同样,读者也只能记住他所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符合他的思想体系或生活目标的东西。
想一想,从小到大我们吃进去了多少食物,大部分都被分解成废物排除体外了,少部分成为养分被吸收进了身体,也正因为这样,我们的身体才得以健康运行,我们才能够顺利长大。书籍就是我们的精神食粮,阅读之后也要像这样,能够分解消化,吸收自己所需要的,而不是当做信息记在大脑里。
因此,我们只所以会有读书记不住的烦恼,是因为搞错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目的不是要记住看过的内容,而是要从中汲取自己需要的精神营养,建立自己的思想坐标,自己学会思考,能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才是重要的。
在《论思考》一文中,叔本华又有这样的话:
书呆子学究就是阅读书本的人,但思想家、天才、照亮这一世界和推动人类进步的人却是直接阅读世事人生这一部大书。
看到这话,我感觉自己又躺枪了,因为我正是这种被他批评的书呆子学究。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了自己以前犯的错误。
再后来,我又有了新的认识。
这个世上,天才、思想家毕竟只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要求每个人都能够像哲学家思想家们那样去思考,显然是不现实的。
那又该怎么办呢?
我们只需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哲学家,阅读他们的书籍,学习他们的思想,借助他们的思想成果,在自己头脑里搭一个框架。接下来的岁月里,借助生活经验和自己的琢磨,不断补充、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不断内化,长此以往,我们就拥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看待世界的坐标了。
纵然比不上那些天才哲学家,但是比起大多数人云亦云浑浑噩噩的人,已经很不错了。
再退一步讲,就算读过的书都忘记了,自己也没有啥思想,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得到了许多乐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