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得到心仪的东西,总以哭闹相要挟,父母应该如何处理?

如题所述

孩子爱上东西就想买,这习惯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父母就没有立好边界,对于什么是该做、什么是不该做的也不够清晰,久而久之,孩子看到什么都想要,不给就用哭来威胁,因为他知道,只要他坚持了父母就会妥协。所以,当孩子频繁得逞时,他也就掌握了这一“法宝”,从而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

而孩子性格的形成其实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着离不开的关系,父母除了要给孩子立好规则外,还要观察孩子频繁想买东西背后的动机,否则我们几乎难以改变他们的行为。

一、孩子频繁想买东西的真正原因有哪些?

1、 模仿大人

如果父母经常带孩子去超市购物,那么孩子会对超市的物品产生兴趣,他们也渴望像父母那样,可以在超市尽情挑选物品,他们还无法理解父母买东西是出自于需要,所以,出于好奇,对父母行为做出模仿,是渴望融入成人世界的一种表现。

父母要学会观察孩子进入超市的表现,是否他们也像大人一样进行挑选,然后挑选完只享受过程,却不太关心食物本身,如果孩子表现出这样的特征,那就足以证明孩子其实只是出自于好奇。

2、 父母经常失信

当孩子在闹腾时,很多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你如果乖点,妈妈就买个东西给你”或“妈妈就奖励你好吃的”,这时孩子听到妈妈要奖励好东西,会立马配合。用物质来诱导孩子“听话”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行为,再加上许多父母经常只是“说说”而已,几乎很少兑现,这不仅会破坏孩子对你的信任,还会让孩子产生被忽视的感觉,从而导致他在看到东西时就拿着不放,因为他们知道,只有通用这种方式才可以让妈妈实现承诺,并得到想要的东西。

3、 父母过于宠溺

如果父母平时对孩子过度宠溺,对孩子有求必应,也会导致孩子不分时间场合去获取他们想得到的东西,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父母几乎不会拒绝,这会让孩子产生“不拿白不拿”的心理。这样的孩子通常不懂珍惜物品,对于“该不该买”也没有概念,因为太容易得到,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要想买“一拿二哭三大闹”就对了,他享受的只是得到东西的那份快感罢了。

二、想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要先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

都说孩子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来的都是父母的缩影,要想改变孩子的行为,首先父母要先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只有父母做出了正确的引导,孩子才有可能做得更好。

而除了调整原有的教育方式外,当碰到孩子又出现类似的问题时,父母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与底线并做好以下几点:

1、出门前与孩子做好沟通,让孩子有心理准备

带孩子出门前,父母可以先跟孩子做个约定,比如,今天是带你出去玩,不是买东西,所以,你今天不能再要求妈妈给你买东西了,你能做到吗?

如果孩子不答应,那你可以拒绝带他出去,如果孩子答应了,那么孩子就会有产生自我约束,减少类似的事情发生。

2、当孩子耍赖时,父母不要发脾气

因为孩子本身还没能具备很好的自我约束力,所以尽管在出门前已经约定好,但当看到喜欢的东西,他会忘记曾经的约定,以耍赖的方式继续要求你给他买东西。

这时,父母不要气急败坏地朝孩子大吼,而是先平静地提醒他与你的约定,如果孩子压根不听,就是要买并开始大哭时,你要做的是把孩子抱离现场,让他没有机会拿到东西。因为一旦孩子拿到东西了,他想要的念头会变得更为强烈,等那个时候再制止难度会加大。所以,父母一定要及时制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30
还是越哭闹越不能买,不能给孩子一种凭哭凭闹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假象,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不好。
第2个回答  2020-11-30
孩子想得到心仪的东西,总以哭闹相要挟,这个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妥协,如果你这一次妥协日后就会有相当多的妥协,所以在他们哭闹的时候,千万不要管他,让他们知道这样的方式对母亲来说是没有任何大的作用,然后再去冷静下来的时候对其进行说教,告诉他钱挣的不容易,要想得到自己的心仪东西,必须要通过自己努力去赚取一定的资金,才能换取得来的。
第3个回答  2020-11-30
我觉得此时父母不应该轻易向孩子妥协,而是认真的和孩子讲道理,让他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要靠自己去争取,而不是威胁别人。
第4个回答  2020-11-30
父母应该理性处理,不能随便打骂孩子,也不能无条件的包容孩子。应该多和孩子讲道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