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不能同富贵,几乎杀了所有的开国元勋,为何他不杀汤和?

如题所述

朱元璋所杀官员和功臣,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贪污受贿枉法的,这类人最该杀。第二类就是怕功臣造反的,一般是功劳太大,又不服管教且有般般劣绩的功臣;汤和都不在此两类之中。

朱元璋不杀汤和,有深刻的背景,主要分析如下:

第一,汤和与朱元璋是安徽凤阳的老乡,史载“与太祖同里闬”,这就可以证明汤和与朱元璋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交情,而且汤和比朱元璋大三岁,从小就是孩子王,因此,朱元璋从小就和汤和是好朋友;

第二,朱元璋在当和尚的时候,就是在汤和的介绍下,才走上反抗元朝的道路上,因此,那时候的汤和对于朱元璋来说,是革命的老师和领路人的形象;

第三,汤和在朱元璋初为士兵之际,当时朱元璋是郭子兴的禁卫军,但是那时候身为千夫长的汤和就把自己当作朱元璋的小弟,每天都是一个千夫长跟在一个普通的士兵后面,他们彼此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汤和在那时候就有如此博大的胸襟,也是对朱元璋没有威胁的。

其三,汤和懂得全身而退,也懂得及时让位,把自己所受的奖励全分下去,丝毫没有篡位的想法。朱元璋杀功臣有着严格的标准的,即是否威胁的国家的统治,其实没有杀的不光是汤和,还有一个是耿炳文,他们一个是没有心思去危害到国家的统治,一个是擅长防守的大将,他们都没有能力危害到国家统治;

总而言之,汤和是朱元璋的朋友中,没有被朱元璋杀,活得比较长的。因为他知道急流勇退,主动提出退休,交出兵权,解甲归田,这当然是朱元璋最愿意看到的。汤和晚年回老家凤阳,汤和远离政治中心,安分过日子,才得以保全性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6

一、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让江山永远都姓朱。

当然,并不是朱元璋一个人这么想,从秦始皇登基称帝开始,这个问题就一直缠绕着每一个想要有一番作为或者是已经有一番作为的君主。

比如说秦始皇嬴政,他想让他的子孙享有万世江山,甚至连子子孙孙当皇帝后叫什么都给想好了,再比如说宋太祖赵匡胤,他为了老宋家的江山永固,上演了杯酒释兵权的好戏,还开创了一系列防止武将专权的制度。

只是可惜,这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而打败元朝建立明朝的朱元璋也是如此,他偏偏不认为这是历史的客观发展性,不认为这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局限性,他觉得他一定能找出一个办法来。

朱元璋想啊想,最终他得出了一个和赵匡胤差不多的结论,那就是跟随自己打天下的这些猛将是对江山传承的最大威胁,毕竟他们手中有兵权,一旦想要造反,那简直就分分钟给帝国以重创。

既然有了这层认识,朱元璋便觉得不能等,他要行动起来,但是他选择的办法可以要比赵匡胤的激进多了,赵匡胤只是想收权,而朱元璋想收命。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于是朱元璋开始逐个收拾跟着他打天下的那些功臣们。

汪广洋、李善长、胡惟庸、蓝玉、周德兴等等,这些开国的大功臣,都被朱元璋找了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送给他们了一个“斩首”套餐。

其中,李善长被处决的时候,已经近80岁了。

连个老头子都不能容忍,朱元璋的小心眼可见一斑,这也就能表明,朱元璋不能同富贵,而他也几乎杀了所有的开国元勋,不过汤和却得到了善终,那么朱元璋为何单单不杀汤和呢?

二、

汤和和朱元璋不仅是同乡,还是在同一条小街上长大的,可以说是小时候穿过同一条裤子的发小,汤和小的时候就很有志气,对于骑马射箭有着特殊的喜爱,闲暇时候总会带着一帮孩子一起玩耍,俨然一个孩子王。

不过汤和却一直很尊重比他小两三岁的朱重八(朱元璋),或许在汤和的眼中,朱重八是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至于哪里不一样,他当时还说不出。

后来,他们的家乡发生了天灾和瘟疫,朱元璋不得已离开了家,开启了讨饭、当和尚的传奇经历,而汤和则带着一帮伙伴们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至于说,当时朱元璋为何没跟着汤和一起从军去混口饭吃,这一个问题已经没有答案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汤和并没有因为这次分开而忘掉朱元璋。

汤和从军之后,因为作战勇猛,很快就当上了千户,此时的汤和觉得时机已到,便立即写信给朱元璋,让他一起来参加红巾军,当时的朱元璋正在皇觉寺撞钟。

接到汤和的信之后,朱元璋并没有立即去投奔郭子兴,后来在皇觉寺实在是呆不下去了,朱元璋便去找汤和,至少此时去从军还不至于被饿死。

朱元璋入伍之后,表现出色,级别很快做到了汤和之上。

三、

当时行伍中大多都是朱元璋的同辈人,自然也不肯居于他人之下,但是比朱元璋还大几岁的汤和,却一直听从朱元璋的指挥,这让朱元璋很是感动。

或许,从这时候开始,汤和已经决定一生一世追随这个男子。

也正是因为汤和和朱元璋是发小,使得汤和对朱元璋的秉性看得很是透彻,汤和总能在第一时间理解朱元璋的意思,并且做出相应的保命措施。

汤和从来没有向朱元璋要求过什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徐达等人都被封为公爵,而汤和却只被封了一个侯爵,对此,汤和根本没有什么不满或者怨恨。

后来汤和也被封为了信国公,可是朱元璋从汤和脸上根本没有发现任何惊喜之处,这让朱元璋觉得,汤和根本不贪图权力和富贵。

等到天下平定之后,汤和又立即主动找到朱元璋,表示年事已高,指挥军事战争已经力不从心,恳求告老还乡,享享清福。

朱元璋很开心,在他们的老家凤阳为汤和盖了一座大大的府邸。

四、

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这些开国元勋,其实也并不是拧成一股绳的,他们按照出生地和关系的远近,又形成了两大核心集团。

一方是朱元璋老家的淮西集团,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徐达、常遇春、李善长、胡惟庸等人。

另一方是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的浙东集团,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刘伯温。

而按照地方来区分的话,汤和也是属于淮西集团的,可是汤和根本不参与任何政治派别的斗争,无论关系有多近,只要和政治挂钩,汤和便刻意回避。

当两大政治派别斗得不可开交时,汤和也根本不管不问,任凭他们闹来闹去,汤和只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

后来这两大核心集团的代表人物纷纷被朱元璋收拾的时候,汤和依然像个没事人,他不惋惜,也不求情,更不忤逆朱元璋。

只要是朱元璋做出的决定,汤和从来不会表示异议,他唯一做的只有服从。

五、

汤和早早地从明初的政治中抽了身,让朱元璋觉得汤和根本没有威胁,自然也不愿意把汤和列为要被处理的对象之中。

毕竟,是汤和把他带到了郭子兴的红巾军中,是汤和为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大门,在一定意义上而言,汤和是朱元璋生命中的贵人。

汤和告老还乡之后,朱元璋也没有忘记他,还把他召入了宫中讨论东南沿海的倭寇问题,最终朱元璋拍板,让汤和亲自走一趟,拿出个办法。

汤和经过实地考察之后,决定在东南沿海多多地筑城,以防倭寇。

等到这些城池建成之后,汤和便回京复命,之后汤和再次向朱元璋辞行,不愿意在京城多呆,这更加让朱元璋认为汤和不贪权力,自然也没有谋反之心。

洪武二十八年,已经70岁的汤和病逝善终,朱元璋亲自下诏追封汤和为东瓯王。

由此可见,汤和能得到善终,并不是因为朱元璋对他格外开恩,而是他凭着对朱元璋的了解,让朱元璋自始至终都没有认为他是个威胁。

汤和毕生都对朱元璋很恭敬,即便被朱元璋当众数落时,汤和也丝毫不生气,好似这一切都是应该的,在朱元璋需要的时候,汤和义不容辞替他排忧解难,朱元璋不需要的时候,汤和便立即从政治漩涡中抽身。

能在朱元璋统治时代得到善终,汤和是睿智的,也是极有远见的,说他是明初开国元勋中最有人生智慧的人,其实也不为过。

对此,您认同吗?

参考文献:《明史纪事本末》、《明史》 、《明文衡》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第2个回答  2021-04-21

读过《明史》的人应当都了解,明代是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时期,里边产生过许多好玩的事,尤其是皇宫里边的奇闻异事,今日要讲的这个故事,是关于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的事。


朱元璋当上皇上以后,一直在思考一个难题,那便是怎么让江山始终都姓朱。自然,并并不是朱元璋一个人那么想,从始皇帝即位即位逐渐,这个问题就一直环绕着每一个要想有一番作为或是是早已有一番作为的君王。

例如秦始皇嬴政,他想使他的子孙后代具有万事江山,乃至连世世代代称帝后叫什么名字都给想好啦,再例如宋太祖宋太祖赵匡胤,他为了更好地老宋家的江山永筑,开演了杯酒释兵权的大戏,还开辟了一系列避免武将独断专行的规章制度。

而击败元朝建立明代的朱元璋也是这般,他偏要不觉得它是历史时间的客观性发展,不觉得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的局限,他感觉他一定能找到一个方法来。

朱元璋在长子县天地,夺得北方地区,就开始了对这些开国功臣、这些戎马一生的弟兄的绝情虐杀。如大伙儿所熟识的空印案,胡惟庸案,蓝玉案等事情,被牵涉的总数做到了五万人,一时之间,京都高官被击杀一般多。常常是一些高官第二天早朝,发觉边上站着人的没有了。


先介绍一下几个大事件

第一,空印案。按照当时的规定,每年地方都需派人至户部报告财政收支账目,所有账目须经户部审核后方能结算。若与事实不符,驳回重新造册,且须加盖地方打印。在古代,交通一直不便,即使是在拥有较为完备的驿站制度的中国,由于路途遥远,也让人倍感艰辛。要说古代的那些官员就是懂得变通,他们往往携带有加盖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结果有一天朱元璋前往户部巡查,发现了这一事件,当即以欺君之罪对户部和地方官员进行处罚。对户部尚书至各地守令主印者皆处死,其余重责一百,充军边地。

第二,胡惟庸案。1380年,朱元璋以谋逆之罪诛杀胡惟庸及其同党,受牵连者多达30000余人。为什么朱元璋要啥胡惟庸这个开国功臣呢?一方面是因为胡骄奢淫逸,在朝中拉帮结派,打击异己,如涉嫌杀害朱元璋的宠臣刘基。另一方面,朱元璋对丞相之职早以心存芥蒂,胡惟庸的“擅权乱政”,成为压死朱元璋保留丞相之念的最后一根稻草。胡惟庸案后,朱元璋即废除宰相制度。


第三,蓝玉案。是在朱元璋统治末期所出现的,以诛杀大将蓝玉为目的的一个大事件。当时朱元璋时代的许多开国功臣都已被诛杀,使本身战功赫赫的蓝玉成了出头鸟。朱元璋当即以谋逆罪诛杀蓝玉,受牵连者时人称为“蓝党”,多达2万余人。

而朱元璋最终基本上杀死了全部的开国功臣,为什么偏要放过了汤和?

汤和为什么最终善始善终?在农民起义的全过程中,汤和与朱元璋是自小成长的盆友,他乃至朱元璋的品性,而在明代创立后,以刘伯温为代表的集团公司与李善长的集团公司勾心斗角,汤和都不添加在其中,以汤和的功足够封为亲王,最终却封号为侯爵,对于此事汤和都不异议,仅仅从容受之。


以后汤和被朱元璋追为“信国公”在发觉了朱元璋杀心后,汤和积极明确提出离职,回家了养老服务,这一行为深得朱元璋的心,返回家时的汤和为人正直不张扬,不妄谈朝廷,对乡亲们也是十分和睦,而且常常帮衬她们,汤和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他足智多谋的主要表现。

孩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怕小孙子顶不住自身手底下的这种将军,因此开始了对开国功臣的大张旗鼓残杀,起先徐达,周德兴,以后也是傅友德,蓝玉,正确了,也有自身一位老友,汤和。

朱元璋按例去探望了汤和,而这次看望,在非常大的很有可能上决策着汤和的存亡,而当朱元璋赶到汤和家中见到他时却发觉,当初神气十足的汤和,现如今只有躺在病床上,嘴巴仍在流着涎水,汤和也知道朱元璋本次前去的目地,他没法下床,只有有双眼看见朱元璋,朱元璋也并不是嗜杀的人,针对汤和他内心自始至终有不一样的觉得,当时朱元璋参与农民起义,或是汤和详细介绍的,而朱元璋也始终不容易忘记了,当初自身仅仅一个九夫长时,自身背后跟随一个毕恭毕敬的千户汤和。


最后,汤和没有被杀,只是在家里安度了自身的晚年时期,朱元璋实际上也并不是嗜杀的人,他大张旗鼓残害开国功臣的目地,也是为了更好地自身的江山牢固,假如皇太子朱标死不了,或许他并不会那样做,可是身在其位,那总要要为后代子孙想,从汤和一事,大家就能看得出,朱元璋实际上在心中或是有情感的。

第3个回答  2021-04-25
朱元璋是社会底层出身,不是大贵族出身,缺少家族势力支撑,而且他的手下很多是年富力强,飞扬跋扈,他怕死后江山不保,所以痛下杀手,汤和跟朱元璋是从小玩到大的,很早就摆出尊重朱元璋,放弃权力的姿态,所以才能幸免。秦始皇,李世民,刘秀这样有贵族出身的,不需要杀功臣。
第4个回答  2021-04-16
因为汤和在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就明哲保身,主动告老还乡,没有让朱元璋看出他有丝毫的野心,一直拥护朱元璋,朱元璋也对他很放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