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教育课程和习惯培养课程的区别?

如题所述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


耐心教育、讲清道理孩子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对于孩子的教育就要更耐心。在讲道理的时候要把握两点:

① 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

②讲时要具体,将事情解释、说明。

比如:“对人有礼貌”,孩子对礼貌还不是很明白。老师就告诉孩子见到大人就要打招呼,不打招呼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不要直接叫大人的名字,小孩叫大人的名字也是不礼貌。


早上来幼儿园、晚上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如果不问好、不再见也是不礼貌的。

必要时,老师还要将礼貌的用语做示范。通过反复地“讲”以及反复的“示范”,使幼儿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认识。

最后,老师还要经常与家长沟通,提高家长对养成教育的认识,得到相互配合,家园共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阳光穿过玻璃照进家里,户外确实非常温暖。但是由于新冠肺炎的存在,我和淘气的2岁宝宝只能宅在家中玩耍,他玩的非常开心,但是稍过一会儿就得再去吸引他的注意力。他非常喜欢蓝天和白云,所以我指着天空,然后叫他的名字。“看,这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多美啊!”

他专注地看着窗外的天空,就在我觉得他快要失去兴趣的时候,突然他指着天空说:“sky(天空)”。是的,我确定这是他说的准确的一个英文单词,我开心的笑了,他的记忆力还不错,这和我平时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这是一大进步。

这一步表明孩子取得各种小进步进入开始阶段。并在上幼儿园之前,他们的语言表达会与周围人的表达非常接近。

研究发现:一般孩子在入学前说母语并且词汇量大约有6000单词;能说结构完整的复杂句,能够描述清楚自己的世界以及内部的结构;几乎可以准确地发出母语里所有的读音;能够通过自己或是其他人的语言习惯学到新的和抽象的概念;可以通过阅读和书写学习语言;开始学习数学。
学龄前是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孩子都是这样的,因为父母与他们的交流,让他们学会了正确的说话方式。

在早期教育中,不仅仅是语言,还有天赋和习惯培养都是不容忽视的,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它们的重要性。

一、早期教育对刺激孩子的语言发展至关重要。

3T原则: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开发孩子的智力。

美国的萨斯金德提出了父母与孩子沟通的“3T原则”:共情关注、充分交流和轮流谈话。它随时随地都可以融入我们的生活,不管我们在讨论孩子的衣服颜色,书本的内容也好,或者圆柱状的物体时,3T原则都应参与其中。因而预料丰富的早教语言环境对于孩子的大脑发育至关重要。

1、共情关注。

“共情关注”要求我们去有意识的观察孩子关注什么。等时机成熟,父母再和孩子讨论它,即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回应。这就是通过父母的语言来开发孩子大脑的第一步。

比如,我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本《专注力贴纸书》。我拍了拍沙发,并向孩子微微一笑。这个举动正是我向孩子发出信号:过来找妈妈玩贴纸。可惜,孩子没有反应,继续摆弄着诺米骨牌。这时,我说:“过来,这儿有本贴纸书,一起来贴。”

看上去挺不错的,不是吗?有妈妈陪伴,再加上一本贴画书。孩子还想要什么呢?

实际上,我并没有觉察到孩子的兴趣,应该加入到孩子的队伍中。体会到孩子的言语:“妈妈,快过来啊,诺米骨牌可有意思呢。”

换句话说,这就是共情关注。父母仔细地关注孩子的兴趣,再接着加入的话,不仅可以改善亲子关系,通过游戏中在互动中产生语言交流,提高孩子的游戏玩法,从而达到开发孩子大脑的目的。

这一点有多么重要也就不用多说了。当父母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孩子的大脑相应的就会得到开发,因为大脑转移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妈妈可以这样说:“宝宝,想不想听妈妈讲故事呢?”仔细地关注孩子的回应,即使没有得到回应,也是应用“共情关注”有价值的体现,这样的回应在早期对于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行为是很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共情关注就是观察孩子的需求,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然后做出下一步的行动。避免孩子的情绪管理失控、学习能力弱等现象。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共情关注,同时给予孩子积极的回应,提升孩子的未来社交能力和情商及认知力的发展。

2、充分交流。

和孩子交流的目的是让孩子掌握各类词汇,并学会使用它们,长期孩子的语言就会上升到崭新的高度,而且这种交流是双向的,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和促进大脑发育。

比如,你可以说:

“你拿妈妈的包包做什么?”

“你给妈妈找找钥匙。”

“你拿家门钥匙开开门。”

不断每天这样的重复,和孩子进行语言和表情交流,让孩子接触到丰富的语言环境,并让孩子听懂和理解词义,慢慢地孩子就用起来得心应手了。等孩子大一点,还可以加入一些动词、形容词等来拓展孩子的语言表达。

另外美国研究表明:如果家庭成员和孩子交流很多,孩子就会说不同的内容,也会使用不同的方式和大量的词汇,孩子也就能由此更好的学习语言。
所以,父母平时在孩子有了一定基础的交流模式下,去拓展一些更复杂的交流形式,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

3、轮流谈话。

轮流谈话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开发孩子的大脑起着决定性作用。

接下来父母该如何做到轮流谈话呢?首先,父母共情关注孩子的兴趣,然后和孩子进行充分交流,最后父母和孩子发起谈话互动,等待孩子的回应,或反之。从婴儿期的哭声交流到语言交流,这个过程可以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词语,但期间一定给出孩子回应的时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轮流谈话中,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开放式交流,就可以让孩子的思想自由放飞了,然后做出各种回应,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还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3T原则不仅可以运用到和孩子的日常对话中,还可以运用到孩子的阅读或其他学科中,比如共情关注孩子阅读中的关键,充分交流书中的内容,并在轮流谈话中抛出问题引发孩子思考,从而在阅读中让孩子学到知识。

二、早期教育是开发孩子的潜能的重中之重。

1、“天赋递减法则”——趁早教育,发掘孩子的潜能。

研究发现人的天赋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递减的,教育开始的时间越晚,孩子最终所能发挥的潜能就越少。所以说,关于孩子的语言天赋,越早开发越好。

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如果父母注重教育,其中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么孩子的天资就可以充分发挥,甚至可达到满分的能力;如果放任不管,那只能成为具有40分能力的人,只发挥出一小部分潜能。但是如果抽时间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进行适当教育,孩子的能力就可以达到80分左右。把握住这个语言的关键期就是在孩子的6岁之前,一旦错过,即使在理想的教育,孩子的能力也就发挥受阻了。

在心理学里把这样的现象称作“天赋递减法则”,就是教育开始的越晚,孩子相应的得分能力越,天赋就越低。

研究显示:一般孩子的语言天赋在7岁左右就开始枯竭,语言能力在接近8岁的时候就逐渐消失了。同样,其他的才能也相应的开始退化。

我们总是不禁感叹那些聪明会说的孩子,其实大部分原因是来自于早期教育和生长环境的结果。因为孩子在年幼的时候能够轻松的学习很多东西,而且还喜欢用脑。所以在培养孩子语言天赋的时候,如果遵循天赋递减的规律,则会让孩子成为“社交能手”的几率大一点。

现在就让孩子多读书,一个2岁的孩子就已经具备了阅读能力,而且学习欲望非常强烈。这个时期的阅读会促进孩子脑神经的发育,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如果这个时候父母懒得或者忙于其他事情没有陪伴孩子阅读,限制孩子的阅读能力,那么就是限制了孩子的智力发展。

音乐家莫扎特的乐感就是这样培养的,在婴儿期的时候,父亲就每天给他听5首不同旋律的钢琴曲,后来在3岁的时候父亲教他键琴入门,结果3岁就能登台演出。5岁时候就开始创作小曲,6岁开始为钢琴创作协奏曲。他的进步是不是很惊人呢?这完全来自于父亲的早期精心培养,若不是及早教育,恐怕不能如此快速地发掘他的音乐天分。

2、对“早期教育”认识的偏差。

意大利蒙台梭利说过:“儿童出生后头三年的发展,其程度和重要性,超过儿童一生的任何阶段”。
“早期教育”我们都知道,但是它的真正含义并未理解,导致孩子的教育和潜能出现种种问题和理解上的偏差。

(1)理解上的偏差。

对于没有条件上早教和不愿意学习的家长来说,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总是不停地交孩子识字、数数,背诗等,以知识代替智力,以局部能力取代全部潜能培养。

(2)方法上的偏差。

例如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和看书,有些父母就用金钱或者物质刺激,使孩子的活动局限于奖励本身,忽视了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最终错过了孩子潜能的真正开发时机,阻碍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充分发展。

3、正确的早期教育方法。

(1)玩游戏开发孩子潜能。

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过程中,玩游戏中开发孩子的潜能非常重要。例如,父母可以在家里用大箱子做一个圆筒,距地面大概50厘米。然后,父母可以在前方假设一个喜欢的玩具,让孩子以匍匐前进的方式穿过圆筒,通过爬、钻等一系列动作发展孩子的运动和体格潜能。

(2)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早期教育中父母应该刺激孩子的反应速度,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比如,鼓励孩子摸一摸丝巾、棉布或能使孩子感到好奇的东西,让他感受,慢慢地就会了解很多东西。这种主动的学习会促使孩子接收能力更快。

三、不可忽视早期培养孩子习惯的重要性。

大家是否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英国的长途铁路是古罗马人铺设的,宽度只是古罗马战车的宽度,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结果这个宽度影响到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两旁的两个火箭推进器的宽度。这说明铁轨的宽度决定火箭助推器的宽度。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路径依赖”法则。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旦人们在生活中选择某一路径,在以后的发展中,就会依赖这一路径,而且很难轻易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这一法则还启示父母:如果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某一习惯,之后这一习惯就很难更改。

一个孩子从小养成的习惯,将直接影响到他的一生。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

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在小时候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按时起床,每天刷牙,每天锻炼等,那么以后,你想要让他放弃这一习惯都非常困难。因为有一种惯性的、本能的力量在督促着他去行动。因此说,良好的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这一习惯越早养成,孩子就越容易依赖。作为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从小培养好习惯的重要性。

这里需要纠正一些父母错误思想:孩子小时候养不成好习惯不要紧,长大之后,好习惯会自动养成的。有的父母甚至会认为等孩子长大之后,等懂事了,小时候的坏习惯是可以改正的。因此,他们总是疏于对孩子好习惯的培养。例如父母不顾孩子的好吃懒做,认为孩子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