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课文原文

如题所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的课文原文如下: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解释与拓展:

这篇课文《观潮》是一篇生动的记叙文,描述了作者在海宁盐官镇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经历。文章开头即点明了钱塘江大潮被誉为“天下奇观”,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接着,作者详细描绘了观潮的地点、时间、人群以及江潮来临前的宁静和人们的期待。

午后一点左右,随着远处隆隆的响声,江潮逐渐显现。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江潮从远方逐渐逼近的过程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白线的出现、白浪的翻滚、水墙的崛起,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动态感。尤其是将江潮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更是形象生动,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在描述江潮的同时,作者也没有忽视声音的描写。从“响声越来越大”到“山崩地裂”的声音,这些词汇不仅展现了江潮的壮观,也增加了读者的感官体验。最后,江潮退去,江面恢复平静,但留给读者的却是深深的震撼和无尽的遐想。

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更是一次对自然奇观的赞美。通过作者的笔触,我们可以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磅礴气势,也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这篇文章也启示我们,要善于观察和体验生活,从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