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教孩子说方言吗?你觉得方言有传承的必要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2-23

每种语言的语法、用字,代表了不同的思维模式。 比如说汉语是“主谓宾”,但日语的基本结构是“主宾谓”,句子的结构实反映了你如何把事物联系起来,多学一种语言,你就多一种联系事物的角度与方法,可以开拓你的思维广度。

二、学会尊重与包容人与人之间差异
一个地方的方言,包含了大量当地的文化信息。学会方言,除了让孩子传承家乡的文化以外,更让孩子明白并尊重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差异性,推而广之,与不同地域不同语言的人进行交往时,会多一份包容之心,尊重文化上的差异性。

对异质文化的包容与尊重,利于培养海纳百川的胸怀与平等待人的气度。进一步来讲,孩子既懂得其中的差异性,必然善于向与他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学习。
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民主意识
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否有民主意识,与是否拥有自己的语言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语言被同化,这个地方与那个地方都说一样的语言,慢慢地就会认可统一的管理,放弃地方的利益。具体到个人也一样。陈水扁在台湾为什么要推行台语教育,可谓深知语言与政治关系的三昧。
当然,我提倡学方言,不是为了让各地搞独立。而是让个人保有独立之精神,不盲从不人云亦云,独立自主的思考问题,同时尊重别人的意见。

第2个回答  2022-02-23
学习方言的利弊。

教孩子方言的好处:

1、帮助孩子了解方言背后的文化

每个地区的文化都是各有不同,但是文化的传承大部分靠两种方式,一个是文字记录,另一个就是语言代代相传。每一个地方的方言都记载了当地的文化与历史。现在东北话的背后,就是各个历史事件的最好的记录。现在的东北话融合了满语与山东话。大家熟知的“嘎哈”,就是两种方言的融合,包容了山东含义,与满语的发音。东北话记载了东北人民,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优良品质,也见证了闯关东的人口大迁徙。学习方言的过程就是帮助孩子了解文化的过程。

2、“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随着现在交通越来越便捷,越来越机动,人口流动量越来越大。出去都说普通话,大家都一样,完全没有自己的特色。就算两个老乡相见,不说家乡,完全在语言中看不出你是哪里人。如果说家乡话,两个人一开口,就知他乡遇故知。身处他乡,缓解相思无疑老乡见老乡是最好的安慰。孩子以后长大出去闯荡,会说自己当地方言,遇到老乡,无疑是人生四喜之一。

文章图片2
3、促进不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如今,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发扬自己的风格。让全中国了解家乡的特色,了解家乡的美。一条洁白的哈达,让我们了解藏族豪放洒脱的生活,中国西南还有这么优美的一个地方。黄家驹乐队一首首旋律优美的歌曲,沁人心肺,让我们记住了粤语的优美,记住了粤语的神奇魅力。一首《上海滩》让我们了解到上海滩的繁华,与国际都市的魅力无限。

学习方言的弊端:

1、对于孩子学习有影响

小亮家的小亮,就像开头王奶奶家一样,小亮是从小就在外婆家长大。农村也没有上幼儿园,到8岁的时候被父母接到城里上小学。到学校里,小亮就被班主任告知,学习语文非常费劲,拼音发音别的孩子教一遍就能学会,他因为鼻音,和方言口型的影响,一直发不对声音。这对小亮的学习非常不利。但小亮一直在努力学习,克服方言的影响。

2、百里不同语

家住广州的刘女士,以前说方言真是说话不便。他们在小的时候,一出村就像去国外一样,每个村子或多或少都有“话不同音,因不同意”的情况。刘女士说,他们小时候那个年代出门办事,非常困难,说话都不懂什么意思。现在这种情况到现在基本不会发生了。因为孩子在学校就是“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所以说现在出门说普通话,大家都能理解,方便沟通,方便交流。

3、不同民族之间沟通不便

张先生是今年新到大队工作的大队书记,他从外地刚到南疆基层。他是一位援疆大学生,是一位汉族人。他每次到贫苦户家里调查,都需要找一位翻译,因为当地的方言他不懂,和当地人员沟通不不便,好在一个村里有几个小学生,学过普通话,可以充当张先生的翻译。普通话还是不同地区人与人交流沟通做好的语言,新闻联播主持人,字正腔圆,大家都能听懂。孩子不会说普通话,民族之间、地区之间更是无法沟通。所以说,应该从孩子时候就交给孩子普通话。

文章图片3
对于学不学习方言,每个人的见解都不一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
第3个回答  2022-02-23

会他想学习我就会有必要方言虽然是一种交流工具,但对在外上学和工作的人而言,维系着他们与家乡的关系。然而,这些年通过观察周围,我发现方言的存在感似乎越来越弱。小朋友的家长们,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更愿意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似乎说好普通话,已经在某些程度成了父母们划分阶层的方式。

慢慢的随着我阅历渐长,我对家乡方言的印象有了极大改观,现在能更多地发现方言背后蕴藏的文化魅力。

一方语言育一方文化,几乎所有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现象都和方言有关。比如苏州弹词、河南豫剧、安徽黄梅戏、山东快书等都是建立在方言基础上。


能说33种方言的语言奇才赵元任

民国学者赵元任是赵翼的6世孙,他不仅懂哲学、数学、物理、逻辑,而且精通英德法等7门外语,能说33种方言。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中国讲学,赵元任陪同,每到一地,他都用当地方言来翻译。途中,他向湖南人学长沙话,到了长沙,他竟能用当地话翻译了。讲演结束,竟有当地人跑来与他称老乡

第4个回答  2022-02-23
你会教孩子说方言吗?你觉得方言有传承的必要吗?当今社会随着生活和全民素质的提升方言似乎带出了五台很多人认为方言上不了台面而且很多家长也开始只教孩子说普通话,但是也有很多人坚持反对意见。认为方言是必须学的,他是我们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古老的东西,不能丢弃。
当孩子生活在多种语言的家庭中,比如老一辈人讲方言父母教孩子说普通话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不知道谁的发音才是最准确的。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孩子学习语言的时间加长。发声音的时间交往不仅如此,据科学研究生活在多种环境的家庭中的宝宝的思维往往会出现紊乱的情况。
学习方言不仅具有文化传承的社会意义,对于孩子自身的成长来说也有诸多的好处,先是情感表达上的丰富许多情绪的宣泄与表达,只能通过方言才能得到更为直接与具体的。表现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通过方言,这一媒介与一个地方的文化与传承建立起割舍不断的血肉关系。在这种关系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密切。
总之方言毕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象征,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灵魂,这种文化传承不能丢失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第5个回答  2022-02-23
肯定会让孩子学习方言,但不会强求。
方言是一个地区文化的载体,如果方言都消失了,那么当地人可能很多都再也找不到当地文化风俗的发源了。我们国家普通话推广也有几十年的时间了,年轻一辈都学会了普通话。这样做确实是有好处,因为各地区之间的人们交流简单多了,不会再出现到陌生的地方无法沟通的情况。毕竟我国的幅员辽阔,从南方到北方的方言有很多种,甚至有些地区三里不同音。普通话的推广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一个东北人到了广东不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了。
但是,方言自有方言存在的意义,不能一下子都让它们消失了。
一、方言可以代表当地的文化,从方言中能够了解很多当地的习俗。我国的历史很悠久,各地都有当地的文化。而且各个朝代定都的城市不同,所用的官话也是不同的。唐朝人用的是当时的西安地区的方言,而宋朝人用的是南京地区的方言,到了明清用的是北京地区的方言。这些方言差别是很大的,通过这些方言可以了解很多当时的文化习俗。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的北京方言夹杂了很多满语的词汇,如果想了解满族的文化,那么这些方言就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同理,西安的方言是研究唐朝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南京的方言可以研究宋朝文化……
二、方言是一个载体,可以把当地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有些词汇只在方言里才会出现,普通话根本找不到对应的词语。如果方言消失,那么这个词汇也就跟着消失了。最关键的是,有些东西就是当地特有的,所以名称也只有当地方言才能叫出来,这种情况,研究当地文化的学者可就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了。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很多消失的文化之所以我们现在找不到一点儿关于这个的线索,就是因为他们的语言已经消失了。要是有人能破译,那自然最好,最怕的就是谁也破译不了。
三、学习了方言不仅能够让我们懂得了一个地域之内的文化涵养,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大脑学习语言的思维。可谓是好处多多。学些方言能够让我们和更多的人群接触,而且便于沟通。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基本上没有几个会说方言的了,能听得懂已经属于难得。这样下去,也许过不了几十年,我们的所有方言就要消失了。方言是文化的一种,老祖宗多少代人总结的智慧就这样失传了,是不是有点儿太可惜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