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意思是:不战而使敌军屈服,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


这首诗的出处是:《孙子兵法·谋攻篇》——春秋·孙武


原文:“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解释:打仗做到百战百胜,并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军屈服,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


注释:

百:概数,非实指,言其多。

善:好,高明。

善之善者:高明之中最高明的。

屈人:使人屈服。


【赏析】

战争的理想境界,是既能最大限度地消灭敌人,获得完全的胜利,又能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强大自己,得到用兵的好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孙子提出著名的“全胜”论。他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认为,战争一般以两种形态出现:一是以谋略胜敌,一是以武力攻敌。以武力攻敌者,虽然取得了胜利,自己也必然遭受损失,不是最理想的结果。最理想的结果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不用战争手段,使敌人完整地全部屈服,既取得“全胜”,自己又不受一点损失。两者相较,“全胜”为上,“破敌”次之。所以,“全胜”是孙子兵法的一条核心原则,是“谋攻”的出发点和重要内容,也是其军事谋略中一种高的境界和高的层次,它所追求的是战略战术的完美。

不战而屈人之兵在历史上有不少成功的战例。东汉建武四年秋,光武帝刘秀派王霸和马武去讨伐梁王刘永的部将周建,梁王的部将苏茂赶来救援,派出精锐骑兵阻截马武的粮草。马武前往解救时,周建从城内冲出,与苏茂夹击马武,马武败北。马武率军经过王霸营垒时,请求王霸出击支援。王霸坚守壁垒,拒不出战。王霸对部下解释说:“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捕虏(马武)无救,其战自倍。如此,茂军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后汉书·王霸列传》)苏茂、周建果然轻敌冒进,攻击马武。马武见无救兵,只得奋力与敌激战,王霸相机率精锐骑兵袭击敌军后阵,周建、苏茂腹背受敌,惊乱败走。不久之后,苏茂重新聚集兵力,连番到营前挑战。王霸坚守不出,并在营中设宴犒赏将士。部下们认为,苏茂前日已败,容易取胜。王霸却说:“不然。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徼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苏茂、周建求战不得,引军回营。当天夜里,周建的侄子周诵在城中起事,献城降汉。苏茂、周建二人偷偷逃遁。王霸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孙子兵法·谋攻篇》创作背景:

《孙子兵法·谋攻篇》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创作的一篇散文。阐述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的道理。

《孙子兵法·谋攻篇》作者介绍: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23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攻城之前,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严重短缺,根本无力抵抗,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此句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①;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②;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第2个回答  2023-08-01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是出自《孙子兵法》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能够在不进行战争的情况下,使对方的军队屈服,这是善于用兵的表现。
这句话强调了善于用兵的重要性。在战争中,能够通过智慧和策略,使对方无法抵抗或屈服,而不必进行实际的战斗,是一种高明的战略。这种善于用兵的人,能够在不流血、不牺牲大量人力物力的情况下,达到战争的目的,减少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伤亡。
这句话也提醒人们,善良的人应该追求和平,并尽可能避免战争。通过智慧和谋略,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好方式,而不是仅仅依靠武力和战争。这种善于用兵的态度也体现了智慧、理性和人道主义的价值观。
第3个回答  2022-08-03
  许多后人解读为“孙子主张尽可能避免直接战斗”,事实上读完全部十三篇兵法就会明白,孙子不仅主张该战时必须坚决抓住战机。  
  此句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①;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②;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这种望文生义并无大错,结合前后文就满拧的典故误读是很多的,比如《孙子兵法》中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被许多后人解读为“孙子主张尽可能避免直接战斗”,甚至认为孙子有“和平思想”,事实上读完全部十三篇兵法就会明白,孙子不仅主张该战时必须坚决抓住战机,还是世界上最早系统提出“因粮于地”(在敌占区筹措给养,说通俗点就是烧杀抢掠)的“总体战专家”。不过孙子兵法是一部哲学性很强的军事理论书籍,十三篇各自成篇,分别阐述军事哲学的不同侧面,上面这段话见于《谋攻篇》,谈得就是战争准备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在这里提出慎重开战、做好充分准备是顺理成章的——但硬把这几句单独拎出来,当作《孙子兵法》甚至孙武思想的内核,就有些扯了。
第4个回答  2023-06-21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意思是:不通过双方兵器的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这是最好的上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