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

如题所述

  加强党组织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

  作者:罗亚阳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认为,加强党组织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要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抓教育,确保农村党员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只有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保障。因而,必须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这对贫困地区农民整体素质较低的现状显得尤其重要。这一工程,首要的是把乡村党员干部作为骨干进行培训,使这些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首先成为新型农民,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解决好培训基地问题。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基地,逐步建立完整的现代教育网络,不断扩大教育的辐射面。就保靖而言,充分利用县委党校基地,进一步完善党校的各项设施和功能,建成现代化的功能齐全的党的干部培训中心。尽快完成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建设,逐步建成县、乡、村三级现代教育网络体系。目前全县已建成B级站点76个,其中村级74个,社区2个。从去年的培训来看,效果很好,开办了培训班362期,培训党员干部2万多人次,培训的内容有“网箱养鱼”、“致富领头人”等,很受农村党员干部欢迎。区划调整后,我县为16个乡镇195个行政村,要用最短时间在县乡(镇)村三级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推进“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新型农民奠定基础。
  二是解决好培训内容问题。培训要重点突出,方法灵活,注重实效,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技能培训相结合。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民的参与,焕发农民的热情,是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可以通过宣讲、报告、座谈、讨论等多种方式向农民宣讲党的各项惠农政策,使农民真正了解和理解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使党的农民政策与农民的所思、所欲“上下同欲”,从而众志成城。每年适当集中一段时间,对乡村干部和党员进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随时宣讲党的新举措新决议决定,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紧跟党走。要采取多种形式结合产业调整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经济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面向劳务经济对农民进行法律培训,结合技能技术培训对农民传播先进思想文化。
  三是解决好提高能力问题。以正在农村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能力。按照“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要求,作为农村党员干部,首先要成为模范的劳动者和致富带头人;按照“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作为农村党员干部,首先要成为学习先进文化、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的明白人,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按照“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作为农村党员干部,首先要成为凡事想着群众、心里装着群众,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好党员好干部、群众的贴心人。按照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工作的要求,继续深化包扶农村的“一帮一”、“多帮一”工作,通过开展“帮带”活动,帮助农村解决发展规划问题、发展机制问题和发展途径问题。
  二、抓机制,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堡垒
  农村要致富,关键要有好支部。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是各类村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执行者。当前要重点解决“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建立与新形势相适的三大工作机制。
  一是要建立起富有活力的村级工作机制。随着并村工作的完成,村支部领导的区域比原来更大,任务更多,责任更重。要鼓励村“两委”干部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乡党委要充分保护和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强化村“两委”的职能,为村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逐步建立起富有活力的村级工作机制。
  二是要建立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高度重视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不断规范民主决策程序,健全议事规则,实行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用制度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尽量避免和减少失误。同时建立群众对决策实施监督的机制,让群众依法行使自治权利。
  三是要建立村“两委”分工负责制、“两委”联席会议、民主评议“两委”干部等制度。明确村党支部对村委会实行政治领导、工作指导、思想引导的职能,做到坚持领导不包办、把握方向不旁观、保障自治不违法、支持工作不拆台,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工作到位而不越位,形成“两委”协调一致,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村两委班子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不断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市场农业”、“特色农业”,鼓励更多农民,特别是失地农民尽快向非农产业转移,通过从事不同的劳动而达到致富的目标。
  三、抓载体,确保农村党员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锋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是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党员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只有农村党员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切实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引导党员发挥模范作用。
  一是做到“三个带头”,争当“三个先锋”。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为标志,农村已进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发展阶段,对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要广泛在农村党员中开展“带头当先锋”活动,做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做到“三个带头”,争当“三个先锋”,即着眼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带头调整农业结构和采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做致富和科技推广先锋;着眼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带头崇尚科学、弘扬美德,做树立农村文明新风的先锋;着眼于管理民主,带头履行应尽义务和解决矛盾纠纷,做遵纪守法和维护农村稳定的先锋。
  二是坚持和完善党员联系制度。建立党员分工联系一户或几户群众或分片联系群众制度,引导和帮助群众出谋划策,发展生产,勤劳致富。建立农村党员为群众办实事登记和考核制度,通过活动、管理、教育,使党员不仅成为勤劳致富的能手,而且更重要的是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带头人,促进“三个带头”、“三个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以确保农村党员心在群众,身入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形成敬业、爱岗、奉献的良好风尚,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农村党员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三是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组织联创活动,坚持县级党员领导联系乡镇、县直局党组织联系乡镇包村抓党建制度,按照“五个好”标准抓好村党支部建设,实现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建党为发展服务“三服务”目的,不断完善农村党组织的培训、管理、创建等各项职能和各种功能,健全各项制度,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强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21
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统筹城乡发展?
第2个回答  2010-01-2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党的领导,需要财政支持,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在我看来,财政支持是根本保证。
第3个回答  2010-01-2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注意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二是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三是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五是要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关心农村困难群众生活,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六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
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切实把这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广大干部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到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