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清华四子”的详细介绍吗?

如题所述

朱湘(1904~1933),现代诗人,字子源,安徽太湖县﹐出生于湖南省沅陵县,时父亲在湖南沅陵做官。自幼天资聪颖,6岁开始读书,7岁学作文,11岁入小学,13岁就读于南京第四师范附属小学。1919年入南京工业学校预科学习一年﹐受《新青年》的影响﹐开始赞同新文化运动。1920年入清华大学﹐参加清华文学社活动。1922年开始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新诗﹐并加入文学研究会。此後专心於诗歌创作和翻译。1927年9月赴美国留学﹐先後在威斯康辛州劳伦斯大学﹑芝加哥大学﹑俄亥俄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等课程。那里的民族歧视激发了他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他幻想回国後开“作者书店”﹐使一班文人可以“更丰富更快乐的创作”。为家庭生活计﹐他学业未完﹐便於1929年8月回国﹐应聘到安庆安徽大学任英国文学系主任。1932年夏天去职﹐飘泊辗转於北平﹑上海﹑长沙等地﹐以写诗卖文为生。终因生活窘困﹐愤懑失望﹐於1933年12月5日晨在上海开往南京的船上投江自杀。 据目击者说,自杀前还朗诵过德国诗人海涅的诗。

饶孟侃(1902—1967),原名饶子离。江西南昌市人。诗人、外国文学研究家。新月派成员之一,曾任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交学院等教授。终年65岁。主要作品有诗集《泥人集》等。

孙大雨,原名孙铭传。浙江诸暨人。民盟成员。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曾先后在美国达德穆文学院和耶鲁大学研究院学习英国文学,回国后历任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中央政治学校英语教授兼主任。192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著剧本《黎琊王》([英]莎士比亚著),长诗《安特利亚·特尔·沙多》,译注《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风暴》、《冬日故事》、《康忒勃垒故事集·序》等。

杨世恩(字子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3
闻、梁之后,所谓第三期文人又相继而起,代表人物有朱湘 (子沅)、孙铭传(大雨,后易名子潜)、饶孟侃(子离)、陈栓等。前三人再加上杨世恩(子惠),便是很有名气的“清华四子”,他们都是很有才华、在当时校内外的文坛上就已产生了很积极的影响的人物。关于“清华四子”及陈铨,毕树棠先生都有简要评论。对朱湘的评论是:“文学天才很高,努力的方面也很广,而性情尤为孤动。在学校时,就有些异人之处。当时学校的课程很繁,有一 门不及格,便不得出洋。而朱君竟抛弃一切,专在文学上下工夫, 终经旷课无算,学校对他下了最后的警告,他依然置之不理。及至开除令下,他便毅然走路。那时离他毕业还不足一年的工夫, 这点血性是常人所不可及的。然而他心里必含着一腔说不出来的苦。后来他的成功都在这一番刺激上得来。他离开清华,飘泊于北京、上海,一面教书,一面读书著书,两年之间,成绩斐然,不 但继续努力西方文学,且把中国旧文学打起一座根基来,看他的短篇论著里,对于唐诗元明清戏曲,都有一番领会。后来回校,再到美国,对诗歌戏剧文学批评更有深造。著有《夏天》、《草莽集》 等诗行世,短篇文字见于杂志者甚多,皆具特长。孙大雨专治诗, 所作不多,而皆精谨,为新出诗刊中最努力之一诗人。饶孟侃有敏才、性情活泼,修业未满,即去清华。初留北京,后去上海与新 月社诸人相往还,诗歌散文,都有可观。陈拴旧文学本有根底,后 来思想尤深刻,文字愈老练。所作《读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八及 《读吴芳吉诗集》极有见地。著有长篇小说《天问》、《冲突》,皆成 一家风格。……”
第2个回答  2013-12-13
朱湘(字子沅)是二十年代清华园的四个学生诗人之一,与饶孟侃(字子理)、孙大雨(字子潜)和杨世恩(字子惠)并称为“清华四子”,后来与其他三子成为了中国现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在校期间,他的艺术天分已经崭露出来,当时就是清华校园的文学名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