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盛世是一怎么样的国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15
 “太平盛世”这个词,现代汉语把它定义为“天下安宁,经济繁荣”。近年来,人们常用这个词来赞美当今社会。这决不是溢美之词。这个词是从古代留传下来的。它在古代的定义是什么呢?则需要引经据典。

  《汉书·食货志上》说,在风调雨顺、轻徭薄赋的情况下,农民耕田百亩,三年可有一年余粮,耕作九年,可有三年余粮,此为“登”;耕作十八年,可有六年余粮,此为“平”;耕作二十七年,可有九年余粮,此为“太平”。也就是说,农民连续二十七年丰衣足食,才能称作太平盛世。古人惯用整数,于是就把太平盛世定义为农民连续三十年丰衣足食。按照这个标准,古代有三个历史时期可称为太平盛世。一是西汉“文景之治”的四十年;二是唐玄宗“开宝盛世”的四十年,此前的“贞观之治”农民还很穷,是治世而不盛世;三是清代“康乾盛世”,从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到乾隆末年,长达一百余年。

  按古代的定义,从1978年实行“大包干”以来,农民已整整三十年丰衣足食,所以堪称历史上第四个太平盛世。

  太平盛世,粮为基础。文景时期全国大概只有两三千万人口,多数农民可有百亩耕地,税收低至“三十税一”,自然能够丰衣足食。唐玄宗时全国人口大概有四五千万,因为实行均田制,基本上可保证耕者有其田,而租庸调之轻堪比“文景之治”,所以农民也能够丰衣足食。康乾盛世人口有两三亿,人均耕地减少,但是明代后期传入中国的玉米、红薯这两种高产作物这时已广泛种植,又由于“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而且还经常减免田赋,所以农民基本上也能温饱。1978年以来的农村一系列改革,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再加上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农民的生活更是古代的太平盛世所不可比的。

  在工业化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粮食的基础地位并未改变。国家免除了农业税,又实行粮补、良种补、农机补、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都是为了确保粮食生产。

  农民丰衣足食,在工业化进程中又以惠农政策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那么太平盛世将会持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