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文言文句中的主谓宾定状补?

我要最容易理解的答案。详细而易懂。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

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一、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句;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旧诗词为了韵律相合。

二、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有下面四种情况:

1.中心语+定语+者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求可使报秦者人)

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好事者少年)

2.中心语+之+定语 ,“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铿然有声石,所在皆是也)

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此四者,天下

之穷民而无告者)

三、宾语前置(重点)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肯顾我)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操何)

沛公安在? (沛公在安)

3.用“之”“之为”或“是”将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或“惟…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大。

①日居月诸,下土是冒。 (日居月诸,冒下土——日月曾经照临,阳光离去后露出了这片赤裸的土地)

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忧群臣)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 (籍以何至此)

②全石以为底。 (以全石为底)

四、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一般作状语。介宾短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

②贫者语于富者曰…… (贫者于富者语曰)

第二种: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也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在今译时,一般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①形似酒樽,饰以山龟鸟兽之形。 (以山龟鸟兽之形饰)

②具告以事。 (以事具告)

第三种:用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乎”通“于”。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乎”字结构或作状语,或作补语。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②名垂乎后世。 (乎后世名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